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22 12:38: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我是瞎子
[美]坎特
帕森斯先生刚刚跨出旅馆大门,就有一个乞丐沿着大马路走过来。这是一个瞎眼乞丐,拄着一根瞎子常用的斑斑驳驳的旧拐棍,小心翼翼地敲打着路面,慢慢向前移动脚步。乞丐的脖子很粗,长着绒毛,衣领和口袋上满是油腻,一只大手握着拐棍的弯把,肩上搭着一条褡裢。看样子,他还卖点什么东西。
空气里满含着春意,金色的阳光洒在柏油路面上,暖暖的。帕森斯先生一动不动地站在旅馆门前,听着瞎眼乞丐“嗒嗒嗒”走过来的声音,心里突然升腾起一股对所有盲人的怜悯之情。帕森斯先生想,自己活着真是幸运。几年前,他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技工,现在,他获得了成功,备受尊敬,被人羡慕,这都是他在无人援助的情况下,独自冲破层层障碍,艰苦奋斗的结果。
瞎眼乞丐刚从他面前“嗒嗒嗒”走过去,他就迈动了步子。衣衫褴褛的乞丐立即转过身来。
“等一等,先生,耽搁你一点时间。”
帕森斯先生说:“已经迟了,我有约会。你想让我给你点东西吗?”
“我不是乞丐,先生,我的确不是,我这儿有些小玩意儿。”
他摸索着,把一个小物件塞进帕森斯先生的手掌——“挺精巧的打火机,只要一元。”
帕森斯先生站在那儿,略略感到有些烦恼和尴尬。他是一个俊雅的男人,身着整洁的灰色衣服,头戴灰色宽边礼帽,手握一根棕榈木手杖。当然,兜售打火机的人永远不会看到这些……“我不抽烟。”他说。
“等一等。我断定你认识许多抽烟的人,买一个作送人的小礼物吧!”乞丐谄媚地说,“先生,你不会拒绝帮助一个可怜人吧?”瞎眼乞丐紧紧抓住帕森斯先生的袖子。
帕森斯先生叹了口气,伸手在内衣口袋里摸出两张五角票来,放进乞丐手中:“当然,我会帮你的。你说得对,我可以把这东西送人。或许电梯司机会——”他犹豫了一下,不想显得粗鄙好奇,即使是同一个瞎眼小贩在一起。“你是不是完全失明了?”
乞丐把钱装进口袋,“十四年了,先生。”接着,又加了一句,带着一种神经质的自豪,“韦斯特伯里,先生,我过去也是其中一员。” 
“韦斯特伯里,”帕森斯先生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噢,是的,那次化学爆炸……报纸多年都不提它了。当时它被认为是最大的一次灾难。”
“你想知道我是怎样瞎的吗?”乞丐喊道,“喂,听听吧!”他的话语里含着痛苦,但又带着一种讲故事的人时常有的夸张味道。“当时,化学药品店里,我最后一个跑出去。楼房在不断爆炸,跑出去就有了活的希望。许多人都安全冲出门,跑远了。当我冲到门口,正在那些大铁桶之间爬动时,后面有人拉住我的腿,说,‘让我过去,你——’他也许是个疯子,谁知道!我试图从心里宽恕他,先生。但他比我强壮得多,他把我拉了回去,从我身上爬了过去!他把我踏进尘埃里,出去了。我躺在那儿,毒气把我包围了,还有火在燃烧,药品在……”他咽下一口唾液——颇为熟练地抽动了一下鼻子——满含着期望,默默无语地站着。他或许还会讲出下面的话来:“太不幸了,伙计,不幸极了,那么,我想——”
“这就是那个故事,先生。”
春风从他们身上拂过,温润,刺骨。
“不完全是。”帕森斯先生说。
瞎眼的小贩发疯似地颤抖起来,“不完全是?你这是什么意思,你——”
“故事是真的,”帕森斯先生说,“除去信口雌黄的部分。”
“信口雌黄的部分?”他粗野地哇哇叫着,“哎呀,先生——”
“我也曾在化学药品店里待过。”帕森斯先生说,“可事实不是这样的,____________,马克沃德特。”瞎子好长时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只是一个劲儿地狠狠咽着唾液。最后,他忍着气,说:“帕森斯,上苍有眼,上苍有眼!我还认为你——”接着,他再一次大声地叫道,“是的,可能,可能,但我却瞎了!我是瞎子,你一直站在这儿让我滔滔不绝地讲啊讲,你一直在嘲笑我!我真是瞎了眼啊!”
街上的行人都扭过头来瞪着他。
“你走开,我瞎了!你听见没有?我是——”
“算了吧,”帕森斯先生说,“别这样吵吵啦,马克沃德特……我也是个瞎子。”
小题1:联系上下文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空气里满含着春意,金色的阳光洒在柏油路面上,暖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风从他们身上拂过,温润,刺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上下文情节,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是从哪几方面采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小说结尾虽然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请从文章中找出两处依据,说说结尾为什么“在情理之中”?(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小说以“我是瞎子”为题,你认为有何好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渲染和暖的气氛,并以暖春之景烘托帕森斯的怜悯之情、恻隐之心。
(2)以景写情。“温润”烘托出马克沃德特沉浸在自己让人充满同情的回忆里;“刺骨”烘托出听者帕森斯内心对谎言的厌恶、对说谎者的寒心。
小题2:是你把我拉回去并从我身上爬过去的,是你比我强壮得多!
小题3:①外貌对比:将马克沃德特的又脏又丑与帕森斯的俊雅脱俗作对比。②德行对比:将马克沃德特的伪善自私与帕森斯的真诚善良作对比。③人生态度对比:将马克沃德特的自暴自弃与帕森斯的自尊自强作对比。
小题4:前文的伏笔,使结尾在情理之中。例如:①“一动不动地站在旅馆门前”“听”都暗示着他是一个盲人,“对所有盲人的怜悯”则是他自身的失明而产生的强烈情感。②“你说得对,我可以把这东西送人。或许电梯司机会——”这里也暗示了他是一个盲人,因为看不到电梯的楼层显示,所以需要别人的帮助。
小题5:①标题集中体现人物特点:马克沃德特始终强调自己是瞎子,并想以谎言来博得别人的同情;而帕森斯先生也是瞎子,但他努力奋斗终获成功,使自己的生命有了尊严!
②标题暗含小说的主题:鞭挞人性丑恶虚伪者,赞扬身处逆境却自尊自强的人性光辉、道德美善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特征和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应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主题三个方面考虑,特别对小说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更需如此考虑。
小题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梳理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常见的命题方式,做题时要关注上下文的情节,根据故事情节写出恰当的句子。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达技巧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对比手法在小说中非常突出,多方面、多角度的对比对突出人物形象性格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解题时,应结合文本找出文中形成对比的具体事例,然后加以阐述。
小题4: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结尾为什么“在情理之中”?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去前面梳理整个故事情节,然后概括情节内容,得出自己的结论。
小题5: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形象、概括小说主题、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的能力。揭示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时代意义是小说塑造形象的重要方面,做题时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和主题进行深入挖掘。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的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科学家认为,如果在这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这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出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
小题1:
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 )。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别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小题2:
"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 ).
A.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
B.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
C.不能确定电波发出的源头已经接收到了讯号
D.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
小题3:
两位学者说,37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他们的依据是(? )。
①讯号的波长是宇宙空间极为普通的
②大多数电波讯号沿着银河系分布
③每次探寻的时间约为200~400天
④在庞大的观察资料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
⑤捕捉到的讯号是离地球最近的
A.①③
B.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小题4:
下列语句不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探索宇宙深处的未知讯号
B.地球外的智慧生命在哪里
C.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D.是外星人发出的电波吗


参考答案:
小题:
C
小题:
B
小题:
D
小题:
C


本题解析:
小题:
根据"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
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这句话的语法分析,可知C正确。?
小题:
"具有"二字可以显示出已接收信号的发出来源是"电波源","未发现,,也就是
还没有能够确定,所以B正确。
小题:
③对于37个讯号的意义并没有直接影响,可以排除,⑤是对。"37个讯号是来自地球外文明"这一推定的假象结论,而不是依据,也可排除:所以答案为D。
小题:
本文并没有确定收集到的讯号是由地球外文明所发出的,所以c作标题不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下面描写的是课文中的人物,请写出他(她)们的名字。(每空1分,共6分)
小题1: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小题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小题3: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小题4: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小题5:“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大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小题6: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王熙凤
小题1:探春
小题1:祥林嫂
小题1:贾宝玉
小题1:桑地亚哥
小题1:林黛玉


本题解析:本题对文学及名著知识点的考查。名著填写和选择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学生准确掌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憔悴的弦声
?               叶灵凤
每天,每天,她总从我的楼下走过。
每天,每天,我总在楼上望着她从我的楼下走过。
哑默的黄昏,惨白的街灯,黑的树影中流动着新秋的凉意。
在新秋傍晚动人乡思的凉意中,她的三弦的哀音便像晚来无巢可归的鸟儿一般,在黄昏沉寂的空气里徘徊着。
没有曲谱,也没有歌声伴着,更不是洋洋洒洒的长奏,只是断断续续信手拨来的弦响,然而在这零碎的弦声中,似乎不自已的流露出了无限的哀韵。
灰白的上衣,黑的裤,头发与面部分不清的模糊的一团,曳着街灯从树隙投下长长的一条沉重的黑影,慢慢的在路的转角消灭。似乎不是在走,是在幽灵一般的慢慢的移动。
人影消灭在路角的黑暗中,断续的弦声还在黄昏沉寂的空气里残留着。
遥想在二十年,或许三十年以前,今日街头流落的人儿或许正是一位颠倒众生的丽姝,但是无情的年华,听着生的轮转,毫不吝啬的凋剥了这造物的杰作,逝水东流,弦声或许仍是昔日的弦声,但是拨弦的手决不是昔日的纤手了。
黄昏里,倚在悄静的楼头,从凌乱的弦声中,望着她蠕动的黑影,我禁不住起了昙花易散的怜惜。
每天,每天,她这样的从我的楼下走过。
每天,每天,我这样的望着她从我的楼下走过。
几日的秋雨,游子的楼头更增加了乡思的惆怅。小睡起来,黄昏中望着雨中的街道。灯影依然,只是低湿的空气中不再有她的弦响。
雨晴后的第一晚,几片秋风吹下的落叶还湿粘在斜阶上不曾飞起,街灯次第亮了以后,我寂寞的倚在窗口上,我知道小别几日的弦声,今晚在树阴中一定又可以相逢了。
但是,树阴中的夜色渐渐加浓,街旁的积水反映着天上的秋星,惨白的街灯下,车声沉寂了以后,我始终不曾再见有那一条沉重的黑影移过。
雨晴后的第二晚,弦声的消寂仍是依然。
秋风中的落叶日渐增多,傍晚倚了楼头,当着萧瑟的新寒,我于怀乡之外不禁又添了一重无名的眷念。
这几日的秋风更烈,窗外的两棵树有几处已露出了光脱的秃干。傍晚在街灯下,沙沙的只有缤纷的落叶,她的弦声是从不曾再听见过了。
秋光老了,憔悴的弦声大约也随着这憔悴的秋光一同老去了。我这样喟然叹着。
每天,每天,我仍是这样的倚在我的楼上。
每天,每天,我不再见她从我的楼下走过。
1932.12.28
小题1:“憔悴的弦声”“流落的歌女”会让你想到曾经学习过的唐代诗人?写过的《?》。而文中的“我”与“她”命运的相似处借用这首诗歌中的两句是:?。(3分)
小题2:作者描写了歌女的命运,主要目的是什么?(5分)
答:?
?
小题3:文章的题目很特别,从修辞角度说说为什么“弦声”是“憔悴”的呢?结合文章做简要
评析。(5分)
答:?
?
小题4:“秋”作为一个意象本身就包含了萧瑟与凋零的意蕴,作者置故事于“秋”中,有哪些更深远的意义?试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分)
小题1:①从文章线索上来说,歌女的命运在全文中是一个明线的作用,暗线是作者自己的命运。②作者从歌女憔悴的弦声中听出了忧郁和凄凉,找到了思乡的慰藉,歌女也成为了他思乡的知音。作者通过写歌女的命运来写自己的人生遭遇,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思考。
小题1:①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幽怨零碎无形的琴声变成了人们看得见的有形的歌女的憔悴面容,这弦声缩短了人与人心理上的距离。②作者从这断断续续、如泣如诉的弦声中听出了她的寂寞抑郁和伤感,从而和这歌女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作者眷恋那抚平他内心创伤的憔悴的弦声,他更是从这找到了思乡的慰藉。
小题1:① “秋”暗示了人物的命运。作者借“秋”的外在表征,如:“光脱的秃干”、“缤纷的落叶”、秋雨、秋风等,极力营造一种萧瑟的氛围,既体现了人物的心绪,更暗示了人生的遭际,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对女主人公的命运充满着关切。②“秋”影射了年华的流逝。是“秋”让女主人公由“颠倒众生的丽姝”变成作者眼前移过的“沉重的黑影”,因此,“秋”为作者对于无情年华如流水东流的感慨提供了恰当的背景。③ “秋”见证了人事的沧桑。作者笔下的“秋”具有时间的暗示性特征,文章从新秋写到晚秋,预告了秋光的“老去”,老去的又何尝只有“秋光”,陪秋光一同老去的还有愁人,人在愁闷和寂寞里老去了心情。我们仿佛见证了岁月对歌女无情的剥蚀,急于去解读“她”的故事,心头溢满人事变化的苍凉之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随着全球肉类产量的进一步增加,畜牧业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也会增长。目前,畜牧业用地已经占到地球土地面积的30%,作为农业增长最为迅速的一个门类,畜牧业还会占用更多的土地用来生产饲料和放牧。在拉丁美洲,为给牧场腾出空间,已经有70%的森林遭到砍伐。目前畜牧业对全球825个陆地生态区中的306个造成了威胁,并且威胁到1699个濒危物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发展畜牧业的环境代价
B.应严格控制畜牧业发展
C.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D.畜牧业造成的污染严重


参考答案:选A


本题解析:主旨题。这是一道并列结构的题,五句话分别描述了畜牧业对温室效应、土地、森林、陆地生态区的消极影响,概括其共同点,只有“环境代价”适合,B项过度推理,C项无中生有,D项是局部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