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2 12:46: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我国从孔子起,“乐学”便是教育家所倡导的治学精神。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有所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地接受。到了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又都在寻求一种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在宏观上,愉快教育要求有丰富的教育时空资源,要求有催人向上的管理体制,要求有和谐的交往关系;在微观上,愉快教育则要求教师具有乐教的情操和会教的本领,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健康的心理等等。愉快教育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它的实施,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破碎阶段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愉快教育具有复合功能。愉快教育,可以做到趣中养德,乐中启智;可以使学生身心健康,情趣高雅。同’时,它又是劳动技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和收到预期效果的,可靠保障。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既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归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纠正“智育中心”等不正常现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愉快教育的实施,反映出“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相融合的新趋势。关于“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经历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学生认识活动的进行离不开自身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师生间的交往。两个中心说在愉快教育中得到了辩证的统一。
  愉快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愉快教育必将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作为新生事物,愉快教育有待于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进一步扶持,从而日趋完善。
1.下列对“愉快教育”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对传统教育方法全部更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它具有时代的特征。
B.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倡导的“乐学”的治学精神。
D.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时期。
2.下列对愉快教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利于纠正“智育中心”“教师中心”等不正常的教育现象。
B.可以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使学生身心健康。
C.能够使劳动技术教育顺利实施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符合愉快教育的观点。
B.愉快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的辩证统一。
C.愉快教育就是趣中养德,乐中启智,这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D.愉快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已经在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参考答案:1.B
2.D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性善论和中国的人治
如果说西方是沿着防范人的恶来设计它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的话,中国则是按照性善论来展开自己的政治体制和法律理念的。中国在战国的时候也曾发生过一场争论,讨论到底性善还是性恶。法家主张性恶,儒家主张性善,主张性恶的主张法治,主张性善的主张人治。一开始是法治胜利了,因为秦始皇信仰法家学说。但是恰恰是相信法治的秦王朝15年就灭亡了,这就给了人们一个启示——搞法治是不行的,所以从汉武帝开始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性善观念就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这种性善到了南宋更加强化了,出现了一本启蒙读物——《三字经》,一开头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性善论和中国的人治观念有密切的关系,既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所以治理国家就不靠法律,主要靠统治者榜样示范、以身作则,靠统治者的这种良心来治理国家。孟子说治理国家是不难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就是说你不是爱自己的父母吗?你把自己爱父母的感情推广到爱别人的父母身上。你不是爱自己的孩子吗?那么你把对自己孩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别人的孩子身上。所以中国的官员就有另一个称呼——父母官。?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治理国家就变成了道义模式。儒家的模式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正心开始,心先要正,然后要有诚意,善于分辨事物,之后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的人治论根源是对人性的一种善的假定。大家可能说,人是善良的,但是总得承认社会上总是有人不善,儒家解释说凡是人性不善的就不是人,儒家很简单地把人分为两类,一是君子,一是小人。而小人就是禽兽,孟子说,“小人,禽兽也。”真正的人是君子,不是人的就是小人。其实在一个社会里相当一部分人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他是一个中间状态,但是儒家认为不可能,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你要么当君子,要么当小人,小人不是人。人生下来不可能就当小人,但是君子要求高又当不了,所以没有办法就当伪君子。?
有时候会感到很奇怪,中国一方面是儒家讲仁者爱人,但是儒家的刑法又非常残忍,比如凌迟,千刀万剐。你还会发现一些儒家代表人物,一旦当了官以后根本不是爱人,而是杀人不眨眼。孔子当了鲁国的司寇就杀少正卯;王阳明也是杀人不眨眼;曾国藩是儒家代表人物,也是经常杀人;朱熹迫害自己的政治对手,手段非常残忍。这怎么解释?儒家说因为那些人都不是人,要用非人道对非人。?
孟子举了两个例子证明人是善良的。一个小孩子快掉到井里,所有的人都会下意识地去伸手抓他。这是孟子提出的证据。还有一个人性善良的证据是,任何一个人白天做尽了坏事,晚上躺到床上,月朗风清,想到白天做的事他就觉得不安。你说这怎么能证明呢?中国的儒学家不论证,他会举例子,举两个例子就证明了。西方文化重论证这一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比较欠缺。性善论一成立就为中国古代的人治、德治提供了基础。
(节选自《中欧大讲坛人文卷》,中信出版社2009年6月版)
小题1:下列对“性善论”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性善论”在中国并非一开始就居于主导地位。
B.“性善论”其实是对人性的普遍真理的假设。
C.儒家的“性善论”施及的对象和范围都是有条件的。
D.如果没有“性善论”,中国古代就不会有人治、德治。

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达,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秦王朝的灭亡,为性善观占主导地位提供了机会。
B.在作者看来,伪君子是儒家学说对人们教育的结果。
C.儒家代表人物杀人的行为说明其观念中对待“人”和“非人”判然不同。
D.作者对孟子以事例来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是不以为然的。()
小题3:根据文意,作者对于“性善论”持怎样的看法?(3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①“性善论”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治国方式。②“性善论”有一定的副作用。③“性善论”的论证并不充分有力。


本题解析:
小题1:假设关系不成立,故错。
小题1:判断错误,“伪君子”只是儒家学说造成的负面效果,并非有意教育的结果。
小题1:每点1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学术研究的目的,最终是要影响社会,影响大众的生活。实际上,我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许多常识,当初都是高深的学术观点。抽烟有害,如今尽人皆知,当初却不过是实验室里的结论;人权的意识和观念,在中国也日渐普及,起先却仅仅是象牙塔里的呼声。学术的通俗化,其实一直以各种方式在进行着。过去的学者,是很注重这方面的工作的,他们往往一方面从事很专业很艰深的研究,一方面又致力于将自己专业艰深的成果尽可能向社会普及。这种普及性的著作,也能成为经典。费孝通、萨孟武,都是在学术上颇有造诣的学者,他们都另有多种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行世;至于他们的《乡土中国》《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这样的著作,则是在非专业的报刊上发表文章的结集,都是民国时期的“通俗经典”。
  以这种眼光来看今日学术与大众的“零距离接触”,称之为学术娱乐化或许更合适。将学术娱乐化的目的,无非是名与利,迎合和讨好大众,就是他们的基本策略。大众最想听什么,听了什么最开心,他们就说什么。而将学术通俗化绝不这样。不妨以萨孟武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为例。在这本通俗性的学术著作中,萨孟武对梁山泊集团予以坚决的批判和否定。他强调,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伯^造**集团,不过是一个“流氓集团”。他从多方面分析了这种“流氓集团”与中国社会的关系,指出这种“流氓集团”在中国历史上屡屡起着极其恶劣的作用。这样一种对“梁山好汉”的评说,显然与大众心目中原有的情感观念相冲突,而萨孟武的目的,就是要摧毁改变大众长期以来对“粱山好汉”的仰慕崇拜,就是想清扫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水浒气”。如果让今天的那些热衷于将学术娱乐化的“学者”来讲《水浒传》,他们绝不会这样讲。他们一定会极力歌颂“粱山好汉”的“义”与“勇”,一定不敢对他们的滥杀无辜、打家劫舍有半句微词。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名与利,他们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迎合社会上的“水浒气”。为了讨得大众更多的喜爱,也不妨顺便称林冲为“帅哥”,说李逵是“猛男”。而大众呢,大众自然乐得合不拢嘴。在这合不拢嘴的过程中,大众身上原有的“水浒气”,就被进一步强化了。
文中两次列举《水浒传与中国社会》,各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第一次举《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为例,是论证过去的学者很注重学术通俗化的工作,并致力于将自己专业艰深的成果尽可能向社会普及;第二次举出《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旨在把学术通俗化与学术娱乐化进行对比,进而揭示将学术娱乐化的目的、表现和危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老廖一整夜都睁着眼睛坐在值班室的电话机旁。
  昨天中午,突然接到从青海来的电话,说地质学家彭工当天下午到达山下的火车站,请接站。老廖一下懵了头。疗养院的大客车和面包车上午都送疗养员们到山下的风景点去了,不到傍晚回不来。留在家里的一辆备用小车,被韦局长要去了。当时,大客车和面包车都满员,韦局长提出派小车。虽然让面包车上的工作人员给他腾个座位是没有问题的,但老廖估计不会有人上山,还是满足了韦局长。皆大欢喜总是好事,韦局长所在的那个省的科技局在疗养院基建的时候给过许多支持,更不好意思让人家觉得怠慢。
  却偏偏出了例外!又偏偏出在彭工头上。彭工是中国盐湖地球化学的创始人之一。有关他的报道,老廖读过很多:上世纪50年代从国外回来,直接就去了柴达木,此后在那里一待就是好几十年,足迹遍及青海、西藏、内蒙、甘肃、宁夏,大半时光都在终年不见绿色的盐湖度过。中科院在庐山建了这个疗养院之后,不知动员过他多少次来疗养,每一次他都谢绝了。哪座山能同千里昆仑、万仞唐古拉、冰雪冈底斯、天外喜马拉雅媲美?在中科院今年发来的疗养员名单中,老廖见到了彭工的名字,心里一样没抱什么指望,尽管对见到他几乎有一种渴望。
  他却来了。这一次,他不得不来。半年前,体检发现他的心脏“传导阻滞,心跳过缓”。他说,我立个字据吧,死了和组织无关系,又一次领着考察队去了西藏盐湖。他后来住了一个月医院。出院后,被强行要求来庐山疗养院。人们希望借助这里丰沛的生命气息,借助这里经由大量针叶林的尖端放电产生的大单位的负氧离子,使他得到一次充分的休养生息。
  整整一下午,老廖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向有关系和没有关系、说得上话和说不上话的单位借车,结果电话挂了个遍,毫无希望。正当旅游旺季,哪个单位的车也不会闲着。只有请山下风景点转告疗养院的陪同,让韦局长坐的那辆小车去接彭工。
  结果非常糟糕。韦局长很不高兴,他不相信这么大个庐山就挤不出一辆车。而且,接他时用的是面包车——当时他一行有好几个人,接彭工为什么就必须用小车?要知道,他虽然是行政领导,也是申报了院士的。他把住车门,理论了好半天,等司机急急忙忙把小车开到火车站,最后一批旅客已经走出车站广场。
  司机在车站里外找了个遍,没有见到彭工的影子。彭工的去向只有几种可能:要么误了车或者又一次改变了主意;要么被山下什么单位接走;要么自己上了旅游车……如果没有意外,他应该会来个电话。
  老廖一整夜等的,就是这个也许会来的电话。负责好科学家的疗养,真不是一件轻松事。当初调老廖来筹建这个疗养院,他就很犹豫。责任太大了!
窗外,黑了不知有多久,好像有100年。老廖就坐在这100年的黑暗中静听着山风在树林中穿过,虫子在草丛中鸣唱,越来越浓重的夜雾淅淅沥沥,疗养楼隐隐传出鼾声。后来天渐渐亮了。阳光穿过稠密的树林倾泻下来。一切都像往常一样:清新、明亮、温馨、欢快,但老廖却不知为什么老想哭。
下面有人喊他,喊声很急。莫非是彭工到了?他猛地站起,推开窗户:“什么事?”“餐厅里吵起来了。”争吵的双方是食堂管理员和韦局长。韦局长昨天从山下回来开始腹泻。他认为他腹泻的原因是食堂的饭菜有问题。
   “假如腹泻不普遍,那就还得找别的原因。比方说,你昨天是不是喝过泉水了?”
  疗养员因为喝泉水引起腹泻的事经常发生,尽管疗养院一再提醒告诫,还是有人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
  “这跟泉水有什么关系?你自己看看你们做的饭菜!”
  “哪个,哪个说我有问题?”人群后面忽然一声大喊,食堂大厨挤进来。他40来岁,很粗壮,两只袖子卷得老高的手沾满了面粉,紧紧抓着一支擀面杖。“你再说一遍,我有什么问题?”大厨横眉立眼,上上下下打量韦局长。
  韦局长不由得后退了一步:“我没有说你,我说的是饭菜。”
  “饭菜都是我做的。我自己吃了,拉的屎你嚼都嚼不烂。你拉肚子,关我屁事!”
  “住嘴!”刚走进餐厅的老廖大喝。
  但是事情已经无可挽回。
  “无法无天,无法无天!这么一团糟,怎么会不把大科学家给弄丢了!送我走,立刻!” 韦局长今天的火气,显然是昨天下午调走了小车引起的。
  “大科学家”指的自然是彭工。老廖心里一阵刺痛。
  上了小车的韦局长不停地长吁短叹:居然弄了这么一帮人来管理疗养院,科学家来这里谈何疗养,简直就是受迫害。可怕,这么粗暴,难以想象……
  坐在司机旁边的老廖只有沉默。他没有守住自己的责任。毕竟,他是院长,派不派小车,决定权在他手里。
  “我看彭工不来倒是对了。何苦来受罪呢……”韦局长没完没了。
  “停车!”老廖突然喊。车子怪叫一声刹住了。
  老廖发现了一个人。那个人秃顶,两腮下塌,在庐山早晨一尘不染的阳光下,沿着牯岭街心公园的小道,向园门外缓缓走来。
  老廖直直地盯着这个离车窗越来越近的人。
  不错,是他,是彭工,是那个照片一再在报纸上登过的地质学家。
  老廖推开车门,跳出去——“请问,您是彭工?”
  “是啊,您是?”
  “我是疗养院的。我们昨天中午接到你要来的电话,可把我们找苦了。”
  老廖的两条腿微微发抖。
  “哎——呀,”彭工声音喑哑,“抱歉,抱歉!我该主动跟你们联系的。”
  “您来了就好。”老廖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我昨天就上山了,坐旅游车上来的。天快黑了,我想你们都该下班了,不好去麻烦你们。”
  “您在哪里过夜的呢?”
  “那里。”彭工回过头,指了指街心公园的草地。草地上,还有一些从山下带着席子和毯子来的露宿者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乎是清一色的青年男女。
  “这里真绿,绿得醉人。不像我们那里,坐车跑几天也看不到一点绿色,有时候忽然发现一棵小草,全车的人都要下车来,围着看个半天。”
  彭工仰起清瘦枯槁的脸,陶醉地眯着眼睛,两边塌陷的腮帮子翕动着。
  “我昨天睡得真好。”
  “彭工……”老廖的泪水夺眶而出:“苦了您了!”
  “苦?怎么会苦?我喜欢露营,在戈壁滩露营惯了。这里枕的、垫的是这么厚的绿草,享受得很,简直就是奢侈了。”彭工像儿童一样笑着。
  老廖一把从彭工手上拿过行李箱,走回车子,拉开后车门,对里面的韦局长说:
  “跟您打个商量,请您下车来等一等,我把彭工送回疗养院,再来送您下山,行吗?”
  车子里没有回答。
前面,碧蓝碧蓝的天空下,雪一样洁白耀眼的庐山瀑布云,正从日照峰那一面翻越过来,波涛汹涌,漫无边际,滚滚而下,牯岭一带所有的峰峦、峡谷、树林、溪流、屋舍、楼亭很快就淹没在似有若无的缥缈中了。
小题1:分析小说划波浪线部分环境描写的特点与作用。(4分)
小题2: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有怎样的性格特征?(5分)
小题3: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与作用。(6分)
(1)哪座山能同千里昆仑、万仞唐古拉、冰雪冈底斯、天外喜马拉雅媲美?
(2)车子里没有回答
小题4:请为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以夸张、比拟、对比等手法,(1分)描写了庐山夜色的安宁、闲适和黎明的生机盎然;(1分)烘托了老廖内心的焦虑、不安与愧疚,(1分)为后文情节的转换做铺垫。(1分)
小题2:①答小说主人公是彭工的,(2分)
性格特点:一心扑在事业上;随和,朴实;对人真诚、善良(答到1点给1分,答到其他点,言之成理也可;共3分)
②答小说主人公是老廖的,(1分)
性格特点:认真负责,忠于职守;为人周到,热情 (答到1点给1分,答到其他点,言之成理也可;共2分)
③答小说主人公是韦局长或其他人的,不给分。
小题3:(1)转述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对自然与事业的热爱与忠诚,(1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1分),回答了读者的疑问。(1分)
(2)此时无声胜有声,(1分)表现了车子里的人内心的震撼,(1分)突出了人物的形象(1分)
小题4:①以“庐山瀑布云”为标题,揭示象征意义的,言之成理,给6分;
②以“责任”“疗养”等内容为标题的,言之成理,给4分;
③以“科学家”或“老廖”等职务、人名为标题的,言之成理,给3分;
④以“真没想到”“巧合”等情节为标题的,言之成理,给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人类首次“登陆”火星  
  人类终于“踏上”了火星。名为“火星500”的首个火星登陆模拟计划目前正在成为世人的关注焦点,目前,已分批送出了两批宇航员“去火星”,其中包括中国志愿者王跃。这个模拟项目庞大而细腻,模拟了人类登陆火星后的各种活动和迹象,主要关注宇航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上周,这些“远征勇士”终于“抵达”了火星,并进行了模拟火星活动。
模拟30年后的工作
  莫斯科时间14日下午1时,第一批两名宇航员成功“登陆”火星。这算是今后人类真正在火星上留下脚印之前,尝试迈出的“一小步”。
  经过8个月“与世隔离”的“航行”,俄罗斯和意大利的两名宇航员终于穿上了沉重的白色宇航服和笨拙的宇航靴,离开太空舱,小心翼翼地踩上火星红色的土地。当然,这一切都发生在位处莫斯科的研究中心内。
  与此同时,在相隔不远的太空控制中心中,俄罗斯和欧洲最顶尖的太空专家们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发来的同期视频,他们眼见着两位宇航员走起了太空步,耳边传来类似走在火星表面上时才发出的“咔嚓”声。
  “我们今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署长达维多夫(VitalyDavydov)说,“宇航员们感觉良好。”不过,他也说,他们身着重达32千克的太空服,还得背着硕大的氧气罐,摇摇晃晃地走在坑坑洼洼的沙地中并不容易。
  两人试验性地走了几步,然后将俄罗斯和中国的国旗,以及欧洲航天局(ESA)的旗帜插在了“火星”地面上,随后又采集了一些土壤样本。目前,人类的计划是,在2040年之前,能够在真正的火星上做这些事情。
  此次“火星登陆”原计划要行走93分钟,但是最后缩减为50分钟。目前,没有人对这一变动做出解释。
宇航员面临多重压力
  “火星500”计划总共将持续520天,模拟从飞船发射、飞向火星、着陆火星到返回地球的过程。
  2月1日,模拟飞行器“到达”火星。2月14日,试验登陆舱与主舱“分离”,第一组小组“登陆”火星,其他人则留在“轨道”上。2月18日,小组人员进行更换。
  这是一个多国合作项目,实验实体是在莫斯科的俄罗斯科学院的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进行的,实验则由欧盟航天局设计组织。参加“火星500”项目的六名志愿者宇航员分别来自俄罗斯、中国、法国和意大利。中国志愿者、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教员王跃作为第二批“登陆”人员在当地时间18日替换已登陆的意大利志愿者。
  这是人类第一次模拟登陆火星,实验主要集中模拟长途太空旅行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在历时500天的模拟飞行中,这六名20到30岁的宇航员们都身处模拟太空舱内,与外部的联系都十分有限。实验甚至特意设计了一段长达20分钟的登陆延误。因此,宇航员们必须体验长时间的隔离、长途跋涉及机械故障等多重压力。
  成功“登陆”火星之后,除了提取样品之外,小组还将测量模拟火星的磁极,以及用当年俄罗斯人登陆月球时所设计的测量工具来做一些地面实验。
  目前,俄罗斯已经表示将可能和美国宇航局合作,在20到30年内向火星发射真正的飞行器,不过经过这次模拟登陆测试,一些宇航官员们认为,这个时间可能会更缩短一些。“20年将会是准备这一太空旅行的合适的时间。”达维多夫说,“我觉得这很可能实现。” (摘自2011年2月20日《新京报》,记者:金煜)
1.这篇新闻的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在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模拟30年后的工作”一部分中,作者先说这是“一小步”,后来又引用俄罗斯联邦航天署署长达维多夫的话,说“我们今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样说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前半部分和“宇航员面临多重压力”部分的内容,简要概括人类登陆火星所要克服的困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篇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了人类登陆火星试验的情况,起新闻导语的作用,并且用“人类终于‘踏上’了火星”开头,设置悬念,调动读者的阅渎兴趣。(意对即可)
2.这样说不矛盾,现在进行的模拟登陆火星的试验,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离人类真正登陆火星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样说与后面的人类真正能登陆火星还需要20到30年的内容相照应。(意对即可)
3.人类要登陆火星需要克服的困难包括两个方面:①漫长的旅行时间给宇航员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②沉重的宇航服装和设备以及可能出现的机械故障。(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