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才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遂遣则入奏。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一日,继隆移文于湘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盈余,不之罪。后,徙广西路转运使。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初,则在湖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至是,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讽劝在位?”后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卒。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二人得钱十万。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则破械宾礼之,出俸钱为之偿。(《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称:符合
B.微子,几败我事/几:几次
C.吏白夷人狡诈/白:禀告
D.张宗诲擿发之/擿:揭发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胡则“尚风义”的一组是(?)
①已而果为则所料
②籍为盈余,不之罪
③则命贷钱三百万
④已而偿所贷如期
⑤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
⑥则破械以宾礼之,出俸钱为之偿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则果敢有才气,一次入朝奏事时,宋太宗询问他边策之事,他的回答深受太宗赏识,名字被记入了中书省。
B.李继隆因讨伐叛贼,长时间未能取胜,便想以粮草缺乏为借口回师,被胡则料中,这件事表现了胡则的才干。
C.胡则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时,对那些私自藏匿铜钱的官吏宽大为怀,并没有加以追查。
D.胡则为官有才干,也喜欢结交朋友,为他在官场赢得了美好的声誉。
4.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盈余,不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破械宾礼之,出俸钱为之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题 写出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并指出词性。
乃
乃令秦武阳为副_________________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_________________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____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_________________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_____________
顾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_________________
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_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______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
还
秦王还柱而走______________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_____________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_________________
就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_________________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极乐寺纪游
袁宗道
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②,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③,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④:“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注】①高梁桥:北京西直门外高梁河上所设的桥。②西山:北京西郊名胜,是太行山支脉,众山连接,山名很多,总名为西山,又名小清凉山。③绀(gàn):天青色,深青透红之色。④中郎:袁宏道,字中郎。明公安人,与兄袁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是公安派最有成就的作家。⑤进贤冠:古代儒者所戴的缁布冠。
(1)解释下面加粗字词的含义。?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________
何日挂进贤冠___________
(2)从唐宋到元明清,愈往后发展,古代的散文愈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可谓文无定格,惟求其新颖生动,具有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而晚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宗道就是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而著称。他的散文清新活泼,“一扫王(世贞)李(攀龙)去雾”,对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本文就是这样一篇不拘格套的典范之作。请写一段赏析文字,说说与一般的游记文相比,本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纾:解除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如果
C.承天景命/景:大
D.视五人之死/视:比较。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鑱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未,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氏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元之而不靡。
今使患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失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豁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
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①镵(chán):刺、刻。②熙:光明、兴盛。③临:统管、治理。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弗能正也——正:正确
B.死不还踵——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上唱而民和——唱:倡导……
D.察其党与——察:仔细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被创流血,至难也——碧水东流至此回
B.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若风之摇草木
C.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