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王诜,北宋著名画家。官左卫将军、驸马都尉。曾贬官均州、颖州7年,写此词前刚刚被放还。
(1)“小雨初晴回晚照”起笔富于象征意味,请简要分析。(2分)
?
?
(2)本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
?
?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禾?熟①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22.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的景象。(2分)
23.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7分)
渡荆门送别①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送严士元②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春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此诗是李白25岁初次出蜀远渡荆门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湖北。②严士元是吴(今苏州人)人,曾任员外郎。两人在苏州偶遇后,严要赴湖南,故刘长卿写诗赠别。③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颜色。
小题1:两首诗题目中都有“送”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两诗中的颔联都是写景名句,但意境各异。请根据提示,完成赏析。(4分)
李诗“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描写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地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出一派寥廓的景象,蕴藏着诗人到楚地游览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刘诗?
4、其他题 默写填空(每句1分,共10分)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荀子》)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闻道有先后,_______。(韩愈《师说》)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杜甫《登高》)
(7)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李商隐《锦瑟》)
(8)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9)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10)人生如梦,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第二句中的“扇”字,是常见的字眼,却显得新鲜有味。试结合诗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冷语刺骨。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句中的“刺骨”之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