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8-22 13:00: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警惕“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
李扬
动辄搬出“专家观点”如今似乎成了一种时尚。然而,无可回避的是,专家意见的可信度似乎也在大幅度地滑坡。比如,最近有好几件事让人对某些专家学者的所言所行不敢恭维。
在调控政策之手逐渐引导房价理性归位的时候,不少专家学者在许多公开场合发表力挺房价的高论。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先后有两个楼盘恰在此时盛大开盘,房地产商竟推出了“同质化”的气派庆典,不是大搞那种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而是盛情邀请专家学者作现场演讲,请他们在论坛上发布“房价不会下跌”之类的观点。不管说得如何动人,其实都只不过是转弯抹角地引你掏钱罢了。试想,他们跟推销的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
前不久,国内一家专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经过一番研究竟然能得出一个“科学结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当这个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不敢相信的“科研成果”公诸于世时,立即遭到了各方的质疑。很快,有报道“揭开了盖子”——原来,这个环境研究课题是由一家汽车公司赞助的!此外,在“苏丹红”、“雀巢奶粉”事件风波中,专家的表现忽左忽右,有位学者竞抛出了“一支烟就含多少苏丹红”的袒护之辞,难怪新华社记者在报道中感言:专家“别卖了科学精神”!
在普通公众的心目中,学者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但以上这些专家学者的表现,更像是表演。这种“专家秀”直接玷污了专家学者得以安身立命的良知道义和学术操守。
专家观点失却公信力的背后,是部分专家与某些利益没有了距离。少数专家学者与开发商等利益团体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所谓学术研究的公正与科学自然蜕化变质了。诸如此类的“专家观点”,尽管有“专家”在场,但知识分子葆有的理性与操守却缺席了,这实际上是学术的失语,发生了腐败的“学术寻租”。这些学者凭借自己耀眼的学术头衔,手中的鉴定权、论证权、签字权去堂而皇之地攫取一笔可观的评审费、润笔费、讲课费。但实际上为利益驱使,玩“学钱交易”,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结果是,受利益主宰的专家意见又主宰了不知就里的善良听众。从股市到房市,站在利益集团前面做代言人、吹鼓手的学者专家并不鲜见;还有,某些经济学家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一次次说出“屁股决定脑袋”的误人误市的言论。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愤言提出封杀“社会活动院士”,剑指的正是这类“利益的俘虏”。
如果最信赖的专家把屁股坐到“利”字上去了,日后谁还听专家的话?学者自贱,导致的将是学术自戕、文化自贬。专家不能不自重,要切实担负起专家应有的责任。什么是专家的责任?一是尊重科学的求真而独立的品格,二是全心服务公众的义务。做到了这两点,也就自然远离利益集团的金钱诱惑。
当越来越多的专家走进百姓生活、进入公众视野时,我们不仅要强调道德的自律,而且更要善用制度性的他律来共同维护专家观点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只有制度性地剔除那些“利益专家”,实现专家观点的“去功利化”,才能从“专家意见”中聆听到坚守科学精神又为公众服务的“专家观点”,如此既有益于社会又裨益于学术。
小题1:“他们跟推销的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小题2:文章的第二段与第三段列举了某些专家学者成为利益俘虏的所言所行,这些事例是否有堆砌之嫌,为什么?
小题3:文章批评了成为“利益俘虏”的专家观点,专家某方面的权威,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你认为作为一名专家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本文联系现实作分析。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房花木深?冯骥才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用一堆木头在阳台上搭一座木屋,还将剩余的板条钉了几只方形的木桶,盛满泥土,栽上植物,分别放在房间四角。鲜花罕有,绿叶为多。再摆上几把藤椅,竹几,小桌,两只木纹裸露的老柜子,各类艺术品随心所欲地放置其间。还有一些老摆设,如古钟、钢剑以及拆除老城时从地上捡起的铁皮门牌高高矮矮挂在壁上……最初是想把它作为一间新辟的书房,期待从中获得新的灵感。谁料坐在里边竟写不出东西来。白天,阳光进来一晒,没有涂油漆的松木的味道浓浓地冒出来,与植物的清香混在一起,一种享受生活的欲望被强烈地诱惑出来。享受对于写作人来说是一种腐蚀,它使心灵松弛,握不住手里沉重的笔了。
  到了夜间,偏偏我在这书房各个角落装了一些灯。这些灯使所有事物全都陷入半明半暗。明处很美,暗处神秘。如果再打开音响,根本不可能再写作了。写作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是钻到自己心里的一种生活,是精神孤独者的文字放纵。在这样的被各种美迷乱了心智的房子里怎么写作呢?因此,我没在房里写过一行字。每有“写”的欲望,仍然回到原先那间胡乱堆满书卷与文稿的书房伏案写作。
  渐渐地,这间搭在阳台上的木屋成了花房,但得不到我的照顾。我只是在想起给那些植物浇水时才提着水壶进去,没时间修葺与收拾。房内四处的花草便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疯长起来。从云南带回来的田七,张着耳朵大的碧绿的圆叶子,沿着墙面向上爬,像是攀岩;几棵年轻又生命力旺盛的绿萝已经蹿到房顶,一直钻进灯罩里;最具生气的是窗台那些泥槽里生出的野草,已经把窗子下边一半遮住,上边一半又被蒲扇状的葵叶黑糊糊地捂住。由窗外射入的日光便给这些浓密的枝叶撕成一束束,静静地斜在屋子当中。一天,两只小麻雀误以为这里是一片天然的树丛,从敞着的窗子唧唧喳喳地飞了进来,我欣喜之极,怕吓坏它们,不走进去,它们居然在里边快乐地鸣唱起来了。
  一下子,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我便顺从这个逻辑,只给它们浇水,甚至还浇点营养液,却从不人为地改变它们。于是它们开始创造奇迹——
  首先是那些长长的枝蔓在屋子上端织成一道绿色的幔帐。常春藤像长长的瀑布直垂地面,然后在地上愈堆愈高。绿萝是最调皮的,它在上上下下胡乱“行走”———从桌子后边钻下去,从藤椅靠背的缝隙中伸出鲜亮的芽儿来。几乎每次我走进这房间,都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画面:一些凋落的粉红色的花瓣落满一座木佛身上;几片黄叶盖住桌上打开的书;一次,我把水杯忘在竹几上,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于是,在我写作过于疲劳之时,或在画案上挥霍一通水墨之后,便会推开这房间的门,撩开密叶纠结的垂幔,独坐其间,让这种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灵中涌动的风暴。
  我开始认识到这间从不用来写作的房间非凡的意义。虽然我不在这里写作,但它却是我写作的一部分。我前边说,写作是一种忘我的想象,只有离开写作才回到现实来。这间小屋却告诉我,我的写作常常十分尖刻地切入现实,放下笔坐在这里所享受的反倒是一种理想。
  我被它折服了,并把这种奇妙的感受告诉一位朋友。朋友笑道:“何必把现实与理想分得太清楚呢!其实你们这种人理想与现实从来就是混成一团。你们总不满现实,是因为你们太理想主义。你们的问题是总用理想要求现实,因此你们常常被现实击倒在地,也常常苦恼和无奈。是不是?”
  朋友的话不错。于是当我坐在这间花木簇拥的木屋中,心里常常会蹦出这么一句话: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
小题1:作者对“木屋”情感变化是怎样的?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⑴ 享受对于写作人来说是一种腐蚀,它使心灵松弛,握不住手里沉重的笔了。?
⑵ 虽然我不在这里写作,但它却是我写作的一部分。
小题3:文中引述朋友说的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小题4:文章结尾处“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请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6分)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总理县长唐绍仪
总理是指国家内阁总理,县长是指广东省中山县的县长,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先做总理,后当县长,两个职位之中,官小的比官大的干得更有兴致,此公就是唐绍仪。
唐绍仪本是农家子,按道理很难出头,可是人家命好,赶上了曾国藩派容闳组织的幼童公派留学美国。大江南北,士绅人家子弟打死也不肯去,最后不得不便宜了风气已开的广东人,唐绍仪就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大大有名的人物叫詹天佑。
幼童留学事业后来因国内顽固派的反对而提前中断,回国的唐绍仪好一段时间都郁郁不得志,有幸的是,很快他就跟袁世凯结识,从此成为袁的智囊之一。晚清最后十几年,唐这种有着几乎是最早的留洋经历的人物特别吃香,又加上袁世凯的援引,唐逐渐窜升为方面大员,成为晚清的重要人物。
辛亥革命起,随着袁世凯的复出,唐绍仪被委以重任,担任南北谈判代表;谈判成功,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唐绍仪出任民国的第一任内阁总理。我们知道,当初孙中山当大总统的时候,采用的是美国的总统制,不设总理,由总统直接统辖内阁。在交权前夕,为了限制袁世凯,临时起意把政府改成内阁制。显然,老谋深算的袁世凯不可能入其彀中。这样一来,唐绍仪这个内阁总理注定是要不讨好。可悲的是,受过美国教育的唐绍仪,当时却并不明白自己的命运,反而很认真地要负起责任内阁的责任来。结果不问可知,不仅责任内阁搞不下去,袁唐之间多年的交情也完了,唐绍仪只得不告而别,悄然失踪,从此离开了政治舞台。其时,在辛亥革命的第二年。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唐绍仪基本上变成了政坛的点缀和看客,看人起高楼,看人屋宇塌,多数时间在家乡隐居。直到1931年,国门上的五色旗已经换了青天白日旗若干年后,蛰居多年的他突然拇指大动,出任起家乡香山县(时已改为中山县)的县长。古稀之年的唐绍仪做起七品芝麻官来,跟当年做巡抚、尚书和总理一样,雄图大志,有板有眼,绝不糊弄。在不到四年的功夫里,他四处化缘,修马路,建医院,把自家的花园改建成城市公园,对市民开放,甚至还野心勃勃地想在中山县的海岸上建成一个大海港。至今中山还流传着他的逸事,说他修马路的时候,碰到土地公公挡路,民工不敢动,他就用手杖敲敲土地公的头,然后让民工下手。马路修好之后,下水道的井盖老是被偷,于是他下令在井盖上铸上“盗买与盗卖,均罚五十元;报信或引拿,均六成充赏”字样,后来就没有人偷了。
唐绍仪以做过总理的身份去当县长,在民国时期好像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倒是中共建国后,此事入了毛泽东的法眼,他几次公开引用这个例子,教育干部要能上能下。其实,跟今天我们通常的看法不一样,当年的唐绍仪,并不会认为以做过高官的身份再当芝麻官,是屈尊。实际,唐绍仪晚年一直是在家乡做乡绅,出作县长,不过是乡绅为自己家乡做事的一种特殊形式,他只是在做事,或者比较方便地做事,算不上是做官。在那个年代或者更早,这样的人其实是很多的,风是退休回家的士大夫,总要为桑梓谋点福利,否则就不配做乡绅。尽管唐绍仪喝过洋墨水,但毕竟没有脱出传统士大夫的积习,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选自张鸣《历史的坏脾气》)
小题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唐绍仪赶上了曾国藩派闳组织幼童公派留学美国的机遇,是因为他出身农家,又是广东人,所以运气好。
B.唐绍仪能成为晚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离不开袁世凯的赏识与大力援引;后来绝交,主要是唐不识时务。
C.唐绍仪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不久,就基本宣告其政治生涯的结束,是因为他有雄图大志,对责任内阁太负责任。
D.唐绍仪晚年在家乡香山县的一系列造福于民的措施,既在当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

赢得了后人的赞誉。?,
E.传记通过对庸绍仪先任总理后任县长的经历叙述,表现了他对事业认真负责的精神,也反映了中外文化对人的巨大影响和民国时期多元性的社会背景等多方面的社会现象。
小题2:辛亥革命前后.唐绍仪在政坛上有哪些建树?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说明。(6分)
小题3:晚年,唐绍仪在哪些方面造福乡里?反映了他有什么样的思想?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认为唐绍仪悄然还乡,不为做官,只图做事,为桑梓谋福利,并不是他留学外国时改变了思想,而是他身上固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积习。请你结合另一位历史人物,对这一观点进行探究。(8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以处士为法    法:标准,规范
B.卒而反葬应山反:反而,却
C.悉散以赒乡里赒:周济
D.乃表其墓表:做动词,树碑刻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家焉斯天下之民至焉
B.尝以事之信阳乃夜驰之沛公军
C.因不复仕进不如因而厚遇之
D.其二子教以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的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连舜宾曾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大家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他的事迹,因而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医可称是“生态医学”
有人说真理是唯一的,医学真理西方已揭示了,中医学就没有存在必要了。这句话很不妥,实际上是上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科学主义的核心观点。
  所有科学探索活动都受制于哲学观念的指导。中国占主导的是自然观点元气论,西方占主导的是原子论。元气论驱使人们注重过程与状态,注重相互关联与互动;而原子论则促使人们注重结构,注重还原,重视细节与构造。中西医学理论解释的最深层次的分野也就在于此。因此,我们看到了中医注重整体的“气”,活体的经络,人与外界的互动,中医叫“天人相应”。而西医却汲汲于细胞、大分子、基因。而现代科学的走向是强调两者的有机互补与结合,特别是新兴的复杂性科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量子力学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最伟大贡献之一,量子力学的理论解释至今仍存在着“粒子说”与“波动说”,而“粒子说”就是原子论的经典体现,“波动说”似乎与中国(包括中医学)的气论更能对话。
  这就回到了自主论生物学家的基点了:生物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特征,现代医学着重于揭示细胞、细胞器及基因层次的生物学特征,向上也兼及了器官、组织,但到此为止。而中医学却着重揭示粗略的脏腑之间,特别是生命整体及该生命体与其生存的环境(生态)之间的互动特征。
  归纳起来,可以这么说,中西医是以“不同的术语,揭示着生物不同阶层系统的不同特征”。尽管中医用的术语粗疏得多,甚至有许多荒谬之处,但你无法否定他的理论价值所在,就像整体层次的“经络”现象,就像是“气”所揭示的整体生命现象。
  中医理论揭示的更多是整体与生态层次的生物问题,认为称中医为“生态医学”,亦无不可。
  就在我来北京参加讨论的当天晚上,电视台采访了又一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的西医肝胆外科权威汤钊猷教授。当主持人问到他对“告别中医”事件看法时,他举了自身两个实例作出回应:一是他曾用针灸亲自治疗了他的儿子、妻子和母亲的阑尾炎,而母亲阑尾炎已并发腹膜炎,他是用针灸加穴位注射抗生素的。第二个例子,他现在每周门诊,复诊许多老患者,不是冲着他“刀开得好”,而是肝癌术后中药调理方开得好而来的。这就是医学大师的胸襟。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一句名言:“要让食物变成你的药物,不要让药物变成你的食物。”那么中医学很多药物,是药食同源的,通过这样的调整,一方面副作用可以减少很多,第二方面是老百姓通常说的可以治本。
小题1:下列对“中医学是‘生态医学’” 的解释,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医学非常注重“天人合一”,注重整体的“气”,活体的经络,人与外界的互动。
B.中医学很多药物是药食同源的,副作用很小甚至可以减少到没有。
C.之所以称中医学是“生态医学”,是因为中医理论揭示的更多是整体与生态层次的生物问题。
D.中医更加注重整体层次的“经络”现象和整体生命现象。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元气论是中国哲学的自然观,这就决定中医注重整体的“气”,活体的经络,人与外界的互动。
B.原子论注重结构,注重还原,重视细节与构造,这就决定西医非常重视细胞、大分子、基因,却忽略了整体的“气”,活体的经络,人与外界的互动。
C.自主论生物学家认为,不同种类和不同阶层生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
D.中医学着重揭示粗略的脏腑之间,特别是生命整体及该生命体与其生存的环境(生态)之间的互动特征,却不太重视揭示细胞、细胞器及基因层次的生物学特征。
小题3:下列推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西方医学揭示了真理,中医学也揭示了真理。这恰好证明真理并不是唯一的。
B.中医学所使用的术语比较粗疏,虽然也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是其中也不乏甚至有许多荒谬之处。
C.量子力学理论解中的“粒子说”,就是西方哲学原子论的经典体现,而“波动说”则是中国哲学“气”论的具体表现。
D.汤钊猷教授的实例说明,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和互补是现代医学最恰当的选择。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