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2 13:04: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写出你的理解。
  上个世纪初,费孝通先生这样评价他的老师潘光旦:“我们这一代很看重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潘先生比我们深一层,就是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这话颇值得琢磨:“看重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虚名(名声、功利) 自己对不对得住自己,是自我生命能不能不断创造与更新,从而获得真价值、真意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某班学生写给校外辅导员张伯伯的邀请函,在词语、标点等的运用方面存在一些毛病,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5分)
邀请函
尊敬的张伯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中国顶着这么多光环,是因为林书豪同中国人沾那么一点边儿,他就立刻成为媒体炙手可热争相报道的热点人物,初来乍到者甚至还以为他是今年NBA的状元秀呢。
B.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C.中国汽车企业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宜瞻前顾后,不可盲目发展。
D.军事专家认为超音速飞机是反恐战争中极有价值的“杀手锏”,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贬义词。B.不厌其烦:不嫌麻烦。本句应该用“不胜其烦”;D.?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点评:考查成语一般采用选择辨析题型,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这就对考生了解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成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通常要注意这些方面:⑴色彩不明⑵轻重失度⑶断词取义⑷对象误用⑸谦敬错位⑹功能混乱⑺不合语境⑻望文生义⑼形近混淆⑽特定用法。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漫画家郑辛遥的作品《智慧快餐》教人们“在快乐中品味人生的智慧”,带给社会许多正能量。请用一句话简要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寓意。要求: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
1.互助团结才能做好事。
2.人做好了,事才能做好。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要求读懂图意,领会寓意,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要看清里面是一个人,两只手各拉住别人的手,外面大的是“事”字。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涵义/蕴藉/注消/酩酊大醉?
B.含糊/烂调/疏朗/遥思远怅?
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
D.啰嗦/默契/飘零/得鱼忘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