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8-22 13:23: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
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由此日夜怨望,埋怨,责怪
B.信尝樊将军哙过,拜访
C.人言公之畔,通“叛”,背叛,叛乱
D.举兵,吾从此助公弟,弟弟,代陈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辟左右与之步庭因击沛公
B.而天下已集,谋畔逆樊於期前曰:“为之奈何?
C.三至,必怒自将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
D.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徒因人力而敝之
小题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韩信“伐己功,矜其能”的一组是(?)
①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②大王乃肯临臣?
③臣多多而益善耳。?④常称病不朝从?
⑤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
A.②⑤
B.③④
C.①③
D.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认为,虽然陈豨是陛下信任的臣子,但如果有人告发说他反叛,久而久之,皇上也会率兵围剿。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对这种说法,陈豨非常相信。
B.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他,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发,向吕后报告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C.萧何欺骗了韩信,让韩信进宫祝贺,韩信进宫后,吕后就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把他杀掉了。
D.司马迁认为,韩信还在布衣时就有野心,选择“其旁可置万家”的高地安葬他的母亲。后来他果然图谋叛乱,以至于被诛灭宗族。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2分)
?
(2)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3分)
?
(3)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3分)
??



2、单选题  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宾主尽东南之美--客人和主人都尝遍筵席上的东南美味。
B.童子何知,躬逢胜饯--都督阎公的儿子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次盛大的宴会。
C.四美具,二难并--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俱全,贤主、嘉宾难得一起聚会。
D.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墙已被推倒,桑树、榆树出头的日子为时还不晚。



3、阅读题  
(1)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3)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州辟主簿,举秀才。大统三年,领乡兵从战沙苑,先锋陷阵,以功进爵为侯,邑八百户,拜行台郎中。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①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竟欲何为?”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济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有辱先也。反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有大司空掌钱物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初,侠尝遇疾沉顿,大司空宇文贵等并来伺候侠。侠所居第屋,不免风霜,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周书·卷三十五》
【注】①丁庸:丁,成年劳力。庸,通“傭”,出卖劳力的人。
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    B、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C、所掌官物,多有费用     D、侠闻之,许其自首
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A、领乡兵从战沙苑,(乡兵)先锋陷阵
B、朝野叹服,(侠)号为独立君
C、(我)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D、帝矜其贫苦,乃为(侠)起宅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裴侠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① 所食唯菽盐菜而已   ② 去职之日,一无所取  ③ 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④ 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⑤ 所居第屋,不免风霜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裴侠自幼在父亲的教诲下,聪明仁慧。后因作战勇敢,受到朝廷重视,开始做官。任河北郡守时,裴侠不按郡中旧有制度享有特殊权利,深受百姓敬仰。
B、裴侠曾与各州牧守一同拜见太祖,各州牧守一致推举裴侠为最优秀的官员。太祖因此重赏了裴侠,并封裴侠为“独立君”。
C、裴侠的从弟裴伯凤、裴世彦对他身为高官,却生活清苦感到很不理解。裴侠的一番话令两位从弟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D、裴侠安于贫困,从不抱怨。一次,大司空宇文贵等人前去裴侠家中探望,发现他的生活很苦,回来后告诉了皇帝,这才引起皇帝的同情和关注。
某 公 为 官 修 身 廉 洁?动 必 循 绳 墨?以 为 非 其 道 而 行 之 虽 劳 不 至 非 其 有 而 求 之 虽 强 不 得 其 家 尝 与 邻 家 争 地 基 而 不 下 报 之 欲 借 其 权 势 公 答 一 诗 曰 驰 书 千 里 只 为 墙 让 他 三 尺 又 何 妨 万 里 长 城 今 犹 在 不 见 当 年 秦 始 皇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加线文字。



5、单选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至客舍,自放驴,取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砺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糜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己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通假字》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