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①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意对即可)
(2)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6分)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上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用“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聘千里的豪情”来说自己是仍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的热情永不消灭。
小题2: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第一问容易回答,运用的比喻手法显而易见,只是回答时应指出本体和喻体,同时指出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题2:对于作者人生态度的分析,应抓住适中的关键语句。此诗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态度的句子当属“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两句。结合全诗,不难知道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天命的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的壮志豪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
(2)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小题1: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3分)
?
小题2: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分)
?
小题3: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1分)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谪居中的郁悒(孤寂、伤感)之情。(1分)
小题2:以动衬静(2分)? “泉响”反衬四野的空旷、冷寂,“鸟喧”,反衬夜的静谧。(1分)
小题3:即事成咏,诗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园,倚楹至旦,体现其“寂寞”;即景寓情,描写空旷幽寂的环境,衬托诗人的“寂寞”;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二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
小题2:试题分析: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石泉远逾响”, “逾”字,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
小题3:试题分析: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多么寂静的环境啊!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留客
张旭山
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请说说本诗第一句中“弄”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描摹出春山的美景,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弄”字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山光物态”在春日中所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赋予万物以活跃而又和谐的情态和意趣。
(2)诗歌先以“山光物态弄春晖”的实写,从整体入手,渲染出春山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再以“入云深处亦沾衣”的虚写,引导人们去想象云卷雾绕的深山奇景,虚景与实景相互生发,渲染出极富诗意的意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