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当人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时,人人都会从心底里涌出这样或那样的情感……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体味,见闻,感触呢?
请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
1、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是有感而发,就符合要求。
2、文题不限(除诗歌外)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3、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材料“走进”二字耐人寻味,需要亲密接触而不是消极回避。走进以后所见、所闻、所感是与先前不同的。这也可以灵活发挥。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荣获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只写了163首诗,他的诗集也不过200多页。一生平均下来,一年也不过一两首。他一直坚持纯诗写作。他始终坚持严谨的态度,他的每一首诗的风格只用一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联系现实生活,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文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由商务印书馆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2”评选活动12月20日在京揭晓,“正能量”一词入选年度十大流行语和年度十大新词语。
正能量,指一切予人向上的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百度百科》)
“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这两句话也成为了当下网络最热的句子。
其实,人的内心就是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性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性能量。
请以“正能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低于800字。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一、吃准材料和文题,找到思考与写作的拐杖
1.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命题人为考生提供了四则材料,限定话题“正能量”。新材料作文不要求拘泥于材料,但材料可为思考提供一些引爆点。本题共提供了四则材料,第1则指出文题的热词特点;第2则材料是对“正能量”的定义,特别重要;第3则是说正能量的作用,第4则揭示正能量与负能量的对立统一,这两则材料是命题人启发写作者思维,目的是化小难度,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不要把写作浮于当前社会政治生活的表面。
第2则材料是关键,首先要明确“正能量”是一种希望、动力或者说是一种感情,其次这种动力或感情应该是积极进取的,给人希望、自信,能够鼓舞斗志的。正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健康的人格、端正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都属于正能量。从这一点来看写作本题内容取材相当广泛,可写亲情,可写爱情,可写友情,可写人情,古今中外,己事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可入文。
话题是“正能量”,“能量”一词是科学术语,要抓住这个科学术语的特点,既曰能量就一定可以转换,既曰能量就一定可以集聚,既曰能量就应是动力之源,既曰能量就一定可以传递,既曰能量在传递过程中就可能会有耗散。能量前加一个“正”字强调其动力应是向上的进取的,作为一种性格和感情也应该是健康的积极的。
2.把握好时尚热词型作文特点,找准写作视角。时尚热词型作文特别讲究现世现实与现时,因此要紧紧把握当下,语言、素材、思想内容都应该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虽然有些素材可能是陈旧的,但也应该在时代精神的观照下写作。
3.“正能量”一词内涵与外延非常广泛,最容易浮在表面泛泛而写。在写作构思时要特别注意从生活出发,接好地气;还要化虚为实,把思想内容聚焦于一点,这样的作文才能写得深透。
点评: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怎样相处呢?请你以此为触发点,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例文:最后一只猴子的自述
多少个世纪中,我只是地球上一只普通的动物,整天四处奔波——为寻觅食物,也为逃避高级动物的捕杀。可是,现在,我却成了重点保护对象,被成百个高级动物侍候着。多么奇妙的事啊!
高级动物——也就是自称人类的动物,给我制作了一大片“树林”。林中有“山”、有“瀑”,有“花”、有“鸟”,还有满枝头的“果实”。可是,山不巍峨,瀑不壮观,花不芬芳,鸟不歌唱,更不用说,果实也不能吃。尽管如此,每天还是有许多人类来观赏这假林以及假林中真实的我。据说,这星球上已不存在哪怕是一小片真正的树林了,而我,已成了这星球惟一的低级动物。每当我看见人类进入“林中”后所表现出的欢欣时,我就想,若他们看见了真正的大森林,不知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我小时候,就住在真正的大森林里。那里有蓝天,有碧水,有绿草,有红花,还有我亲密的伙伴们以及其他的住户。
清晨,林中薄雾被缓缓揭去,阳光透过叶缝照进来,在地面上留下一个个闪动的亮点:小鹿们顶着美丽的犄角,徜徉在青青的草地上;鸟儿们欢快地亮开嗓子,吐出清脆的音符;我和小伙伴们嬉闹着从这棵树攀到那棵树……森林中繁忙而快乐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傍晚,夕阳给森林披上了一件奇异的红霓裳。林中,处处回荡着母亲唤儿归巢的声音。这是一个美丽而祥和的地方。只有老虎出现时,才会引起骚动,但老虎不饿时,绝不会轻易来打扰我们的生活。
但是,人类不知怎的,侵入了我们这个地方,于是,一场灭顶之灾悄然降临。
人类首先抓走了老虎,然后,成群成群地搜捕小鹿,残忍地锯下它们美丽的犄角。最让我惊惧的是人类对待我的亲人的手段。我亲眼看见:他们怎样麻利地将我的亲人的四肢缚在铁架上,怎样从容地敲开他们脑袋,怎样兴高采烈地品尝那灰白色的脑浆。老虎是为了生存捕食,人类是为了什么?
有时,我真想自绝以免惨遭毒手,可是我不能。母亲临死前,曾这样预言:“人类发迹于智慧,也将毁灭于智慧。”我要亲眼看看人类怎样走上末路。当人类千方百计延长我的寿命时,我也很积极地配合他们,到现在,我已记不清自己有多少岁了。
我知道,这一天即将来临了。他们砍伐森林,滥采矿藏,铁爪伸进了地核,空气被污染得无从治理,地球升温,一年到头炎热干燥,风沙铺天卷来,江河渐细渐断,X病的疫苗虽研制成功,却出现了新环境的怪胎——Y病,这种病靠空气传播,很快将席卷全球,以智慧自居的人类恐怕再也难逃此劫了。
我要笑,学着人类发出那种狞笑;我又想哭,母亲的预言实现了,我这最后一只猴子也可以“寿终正寝”了。可那些在绿色树阴下摇晃的美妙记忆也将灰飞烟灭,永远消失在浩瀚的宇宙,这使我不禁悲从中来……如果当人类不那么自以为是,不那么贪婪,能把一点点新生和宽容给予其他生物,与自然和平共处,那么,也许在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人类所走的将是另一条道路。
但是,一切已太迟了,太迟了……
本题解析:“人与自然”这是一个近年来比较火爆的话题。要写好这个题目,就要对“人”和“自然”有一定的了解,许多的人可能立即会想到环保问题,于是一开篇就提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环保问题。诚然,环保是人类要与自然处理好关系的关键环节,但也不是说这个题目只有这样一种写法。从题目来看,题目是一个并列式的题目,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许多样:自然对人类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如人类进化、仿生学、人类生存等人类的发展对自然的影响,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三峡工程、无土培植等。只要写作者开阔思路,就会发现这个题目之中的天地还是很广阔的。写这个题目值得担心的还是宽泛、空洞问题,许多人提起这个话题总喜欢空发议论,写不具体。不必拘泥于议论文一种表达形式。写动物故事、科幻小小说乃至寓言、童话,都会翻出新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