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22 13:41: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沙河人。幼聪敏,善记诵,与太保刘秉忠同学。世祖居潜邸,受邢州分地,秉忠荐文谦可用。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邢州当要冲,初分二千户为勋臣食邑,岁遣人监领,皆不知抚治,征求百出,民弗堪命。或诉于王府。文谦与秉忠言于世祖日:“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于是乃选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往。三人至邢,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皆自文谦发之。 岁辛亥,宪宗即位。文谦与秉忠数以时务所当先者言于世祖,悉施行之。世祖征大理,国主高祥拒命,杀信使遁去。世祖怒,将屠其城。文谦与秉忠、姚枢谏日:“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己未,世祖帅师伐宋,文谦与秉忠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世祖日:“期与卿等守此言。”既入宋境,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立中书省,首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文谦为左丞。建立纲纪,讲明利病,以安国便民为务。诏令一出,天下有太平之望。而文统素忌谦,谟(谋划)谋之际屡相可否,积不能平,文谦遽求出,诏以本官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临发,语文统日:“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文统日:“上新即位,国家经费止仰税赋,苟复减损,何以供给?”文谦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俟时和岁丰,取之未晚也。”于是蠲常赋什之四,商酒税什之二。 文谦蚤从刘秉忠,洞究术数;晚交许衡,尤粹于义理之学。为人刚明简重,几所陈于上前,莫非尧、舜仁义之道。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家惟藏书数万卷。尤以引荐人材为己任,时论益以是多之。(节选自《元史·张文谦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见,应对称旨——称:符合 B.命掌王府书记,日见信任——见:看见 C.悉施行之——悉:全、都 D.时论益以是多之——多:称赞、重视 (2)全都能体现张文谦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的一项是(?) ①岁丁未,召见,应对称旨。 ②今民生困弊,莫邢为甚。盍择人往治之。 ③杀使拒命者高祥尔,非民之罪,请宥之。 ④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⑤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 ⑥民困日久,况当大旱,不量减税赋,何以慰来苏之望?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文谦小时候很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世代居住在潜邸一带。他的同学刘秉忠曾向世祖推荐他。 B.在张文谦与刘秉忠的建议下,世祖派近侍脱兀脱、尚书刘隶、侍郎李简前往邢州治理,他们三人同心协力,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因为这件事世祖更加看重儒生,让文谦执政。 C.世祖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杀了世祖的信使逃亡而去。世祖大怒,屠杀城中百姓。在文谦等人的劝说下,大理的部分百姓才得以存活下来。 D.张文谦宽仁爱民,刚直明理,简朴持重,总以尧舜仁义之道劝谏皇上,把引荐贤良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受到当时人的称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盍择人往治之,责其成效,使四方取法,则天下均受赐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数忤权幸,而是非得丧,一不以经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D (4)①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 ②屡次触犯权臣和宠臣,但自己的进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于颠覆,理固宜(应当)然 礼(名词作动词,礼遇,以礼对待)天下之奇才 B.向使三国各爱(爱惜)其地?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开)矣 C.终继五国迁(改变)灭 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 D.斯用兵之效(功效、效果)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③。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④破其唇,噀⑤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节选自《宋史?李若水传》)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 ②躐(liè)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挝(zhuā):敲打,击。⑤噀(xùn):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以前的事情。 B.非所以靖公议也靖:平息。 C.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 D.反顾骂益甚顾:回头。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得全首领以没王好战,请以战喻 B.非所以靖公议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粘罕令拥之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心中无限的牵挂,生怕自己被杀的噩耗惊吓了父母。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含血痛骂,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3分)
②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①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你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可以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们。
②我为国家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连累你们呢!
本题解析:
小题1:故事:先例,成法?
小题1:“而”都是表转折。
小题1:原文是“章再上,乃止”,并非“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
小题1:①“亲”“遽”“徐”各1分②“职”“累”“奈……何”各1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借助旋风回旋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般奔腾的雾气,空中的灰尘,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天色苍茫,或许是它真正颜色,大概因为天高远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就像这样罢了。
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再说水积聚的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天色苍茫,或许是它真正颜色,还是因为天高远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就像这样罢了。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又申之以揽茝——申:申述,说明
B.忍尤而攘诟——攘:忍受
C.苟余情其信芳——信:确实
D.长余佩之陆离——陆离:修长的样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