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大庾岭?北驿
[唐]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小题1:“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概括并简要描述。(3分)
小题2:此诗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方法,请任意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一幅凄清寂寥的画面。江上潮水下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昏暗不明,瘴气弥漫,暮色渐浓。(3分。概括画面特点1分,简要描述2分。)
小题2:①大雁的南飞与诗人不知归期做对比,突出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②诗人用“江静”反衬了自己内心无一刻宁静的哀怨痛苦。③用昏暗的境界渲染了凄凉寂寥的气氛,以景衬情,烘托出愁苦的心情。(4分。举例2分,分析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反复品读,抓住关键词“静”“昏”,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要有“静”联想到“寂寞”;由“昏”联想到“凄凉”。答题时,可以在分析“江静”和“林昏”景物的特点中,把凄凉寂寞这一点答出即可。
小题2:分析时,要理解对比和反衬手法的运用特点,对比一般都是把相似的两种事物或者特点相比较;反衬一般都是以景物描写来反衬心理活动。大雁南飞与诗人的不归期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诗人漂泊他乡思念之苦表现出来;以江面之静、林之昏暗、渲染了寂寞凄凉的气氛,从而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凄苦。答题时,不但要分析表现手法的具体运用,还要答出这些对比衬托表现手法对诗人情感的表达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去 蜀
杜 甫
五载客蜀郡①, 一年居梓州。
如何②关塞阻, 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 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 不必泪长流。
【注】①蜀郡,成都。②如何,岂料。
【小题1】简要分析“白鸥”意象的作用。(4分)
【小题2】“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以“白鸥”自喻,(1分)写自己像江上白鸥一样飘泊、无依;(2分)营造一种凄清、伤感的意境。(1分)(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国家安危自有大臣负责,自己何必老泪长流!(1分)既有对自己的宽慰,(1分)又表达出位卑忧国的情怀。(2分)(4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白鸥”喻示漂泊,诗人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头上发丝已由白转黄,年纪大了,身衰体弱了,而今只能以抱病残生像江上白鸥一样到处飘泊了。体弱多病,而且到处漂泊,营造一种凄清、伤感的意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意思是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1)两首诗抒情主人公都是_________,表达的感情都是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用生活细节表达情感,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思念丈夫的女子;在家的女子对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2)第一首,以打起枝头的黄莺这一细节,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女子和丈夫只有在梦中可以会面,而黄莺的啼叫切惊醒自己的好梦。第二首,写女子手提竹笼切忘记摘桑这一细节,写女子回味昨夜之梦,思念丈夫的情景。以生活细节入诗,活泼自然,真切动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问题。(8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广惠寺
黄庭坚
鸦啼残照下层城,僧舍初寒夜气清。
风乱竹枝垂地影,霜乾桐叶落阶声。
不遑将母伤今日,无以为家笑此生。
都下苦无书信到,数行归雁月边横。
(1)本诗首、颔两联同为写景,但侧重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2)尾联是诗人的言情之语,请分析诗人是如何言情的。(4分)
参考答案:(1)首联侧重整体,取“鸦啼”、“残照”、“僧舍”、“夜气”之景,渲染背景,既交代了自己的行程,圣粤出了僧舍的特点:寒、清;颔联侧重细节,取风霜、“竹枝”、“桐叶”之景,细致描摹,营造出僧舍夜晚的冷清之境t是首联的延续。二者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2)尾联第一句,诗人借“无书信到”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漂泊不走、乡恩难解的苦闷;第二句,诗人荡开一笔,融情于景(或“间接抒情”),借夭边归雁尚可归家,反衬自邑有家难归的凄苦之情。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上阕可以视为实录,写得辞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请结合上阕以及所学李煜的其它词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比手法。从今忆昔,今昔对比,无限悲哀悔恨。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饱含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悔恨之意更甚,又增伤感。(意对即可)
2、上片 入手以四十年来,三千里地擒出气势。选用了“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山河”这四个意象,从国家历史和疆域两方面彰显了南唐,盛唐的兴盛。后以楼阁之多连接霄汉,玉树琼枝做烟萝以夸张的手法深刻的描绘出一种大气奢华的帝王生活,同时也为下片的归做臣虏时候的凄凉作成鲜明的对比。全词由回忆到现实,由欢愉转到凄凉,跌宕起伏,层层深入,情感真挚,完美的勾画了一个帝王归为臣虏的极其悲剧的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语》评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所学《虞美人》“春花秋夜何时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浪淘沙》“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