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A.⑴夫惟义可以怒士⑵云无心以出岫 B.⑴怒不尽则有余勇⑵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C.⑴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⑵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D.⑴知理而后可以举兵⑵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A
小题5:(1)大凡用兵,应当崇尚正义,如果不义,即使于我有好处,也不轻易举动。(评分:上,虽,句意各一分。)(2)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用这来养精蓄锐。(评分,犒:犒赏,旧指用酒食或财物慰劳将士。优游:使动,闲暇自得的样子。所以:用来)(3)我军的短处;我掩藏起来搁置一边,而敌军却偏要与我较量,怎么办呢?(评分:角,句式,句意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尝:试探。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能以兵尝敌”从结构上看译为“曾经”和后面的“敌人”不能搭配。
小题2:D“而”不译,连词,表顺承;A“以”用,介词/“以”修饰,副词(应为连词);B“则”就,假设关系/“则”就,并列关系;C“之”不译,结构助词/“之”往、到,动词。这是一道考核文言虚词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所谓“无所顾”,就是战争的正义性激发起来的为国牺牲的精神;所谓“有所恃”,就是作好了战争的充分的物质准备。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只有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小题4: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凡将欲智而严(并列)凡士欲愚(陈述对象变化)智则不可测(并列)严则不可犯(结果)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句首语气词)夫安得不愚?”
小题5: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凡——大凡,兵——用兵,上——崇尚,利——好处。(2)犒——慰劳战士,优游——让他们悠闲自在,所以——用来。(3)蔽——掩藏,置——搁置,强——强行,角——较量。
【参考译文】
当将领的道理,首先应当培养智谋胆略,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要脸不改色;麋鹿在前面突然出现,也要眼睛不眨,这样才可以控制战争形势有利与不利的变化,才可以应付敌人。
大凡用兵,应当崇尚正义,如果不义,即使于我有好处,也不轻易举动。并不是一动就会造成失败,而是怕将来会弄到手足无措的地步。只有正义才能激怒士卒,当士卒激起义愤时,就可驱使他们百战而不殆。
一切战争的道理是:战前要积蓄财力物力,临战时要养精蓄锐,战争打响后要鼓足勇气,胜利后要保持斗志。谨慎地做好警报工作,严密地做好侦察瞭望工作,使得耕种者一心生产,用这样积蓄财力物力;给士兵丰厚的给养,使他们得到休息,用这来养精蓄锐;打了小胜仗不松劲,吃了小败仗更要加强锻炼,用这来提高士气;用人时不要一下子满足他的欲望,用这来保持其斗志。所以,用兵就是要使士兵常常胸怀义愤,心中有欲望而总不满足。义愤不能全部爆发就勇气十足,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继续追求。所以即使统一了天下,而士兵仍不厌战,这就是黄帝经历了七十多次战争后,他的士兵依然斗志不衰的原因。如果不保持斗志,只要打了一次胜仗,这军队就用不得了。
凡是作将帅的,必须足智多谋而又威严;当士兵的,应当愚昧一点。足智多谋就使人感到莫测高深,威严就使人感到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就能使士兵都紧跟将帅而听从号令,这样,怎么不要求士兵愚昧一点呢?只有士兵愚昧了,将帅才能够与他们同生共死。
凡是军事行动,必须了解敌方的主帅,了解敌方的其他将领,然后可以进行冒险行动。邓艾用绳索挂着士兵翻山越岭,偷袭蜀国,如果不是刘禅的昏庸,那么百万大军就会束手被擒,邓艾本来就是觉得可以轻视他们才冒险行动的。所以,古时候贤明的将帅,既能以自己的兵力去试探敌人,又能以敌人来检验自己的军队,因此,可以决断自己军队的行止。
凡是担任主将的法则是:必须通晓事理后才可以起兵,了解作战形势后才可以打仗,知道节制后才可以指挥军事。通晓事理则理不亏,了解作战形势则能保持不败,知道节制则不会陷入困境。见了小利不发兵,见了小患不避让,因为这些小利小患,不值得我施展才略,只有这样然后才能对付大利大患。只有留一手而不轻易施展本领的才能无敌于天下。所以一个忍字可以对付各种轻率的勇猛,一个静字可以镇定各种轻举妄动。
军队各有长处及短处,无论是敌军或我军都是一样。那么请教:“我军的长处,我拿出来发挥它,但敌军不与我较量;我军的短处;我掩藏起来搁置一边,而敌军却偏要与我较量,怎么办呢?”回答说:“我军的短处,我把它显眼地暴露出来,使敌军疑虑而退却;我军的长处,我暗中藏起保护起来,让敌军轻率大意而落入我的圈套,这就是善用长处及短处的策略。”
善于用兵的,要使士卒既要无所顾恋而又有所依赖。无所顾恋,就知道死不足惜;有所依赖,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手中有了短棍,碰上猛虎,就会大声喊叫,用棍去击虎;两手空空,遇到一条四脚蛇,也会吓得脸上变色而后退。这是一般人的通常心理。明白这道理的,就可以带兵了。脱掉上衣露出胸臂而手执利剑,则连乌获也不敢逼近;戴着头盔,身穿战甲,却靠着武器睡大觉,那么连小孩也能弯弓射箭把他杀死。所以善于用兵的能利用形势来巩固军队的阵容。能够利用形势来巩固自己的,那么战斗力就会无穷无尽。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本农家子,以财役里闾。至德、乾元中,数出赀助边,得为州长史。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署押衙,迁恒王府司马,委以军府众务。武卒,罢归。起为兴、凤两州团练使,好兴利除害。迁山南西道节度使。朱泚反,遣腹心穆廷光等遗帛书诱之,震即斩以闻。是时,李怀光与贼连和,奉天危蹙,帝欲徙跸山南,震闻,驰表奉迎,遣大将张用诚以兵五千扞卫。用诚至盩厔有反计,帝忧之,会震牙将马勋嗣至,帝告以故,勋曰:“臣请归取节度符召之,即不受,斩其首以复命。”帝悦。勋还得符,请壮士五人与偕,出骆谷,用诚以为未知其谋,以数百骑迓①勋馆之,左右严侍。勋未发,阴令焚草馆外,士寒争附火,勋从容引符示之,曰:“大夫召君。”用诚惧,将走,壮士自后禽之。用诚子斫勋伤首,左右扞刀得免,遂仆用诚,而格杀其子。勋即军中,士皆擐甲矣。勋昌言曰:“若父母妻子在梁州,今弃之而反,何所利邪?大夫取用诚尔,若等无与!”众乃服,不敢动。即缚用诚送于震,杖杀之,而拔其副以统师。天子至梁州,宰相以为地贫无所仰给,请进幸成都。震曰:“山南密迩畿辅,李晟锐于收复,方藉六师为声援,今引而西,则诸将顾望,责功无期。”帝未决,会晟表至,亦请驻跸梁、洋,议遂定。然梁、汉间刀耕火耨,民采稆为食,虽领十五郡,而赋入才比东方数大县。自安、史后,山贼剽掠,户口流散,震随宜劝课,鸠②敛有法,民不烦扰,而行在供亿具焉。车驾将还,加检校尚书左仆射。久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贞元十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保,谥曰忠穆。
(节选自《新唐书·严震传》)
[注] ①迓(yà):迎接。②鸠:通“勼”,集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署押衙 署:暂代
B.会震牙将马勋嗣至嗣:随后
C.宰相以为地贫无所仰给仰:仰望
D.而赋入才比东方数大县比:与……相当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严震“兴利除害”的一组是(3分)( )
①本农家子,以财役里闾
②数出赀助边
③震即斩以闻
④遣大将张用诚以兵五千扞卫
⑤遂仆用诚,而格杀其子
⑥随宜劝课,鸠敛有法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严震为人慷慨,才能出众。他出身农家,家境富裕,曾多次出钱资助边防;严武知其才能,在自己升任恒王府司马后,就把军府中的许多事务交给他办理。
B.严震处事果敢,忠于朝廷。他斩杀了朱泚派来劝诱的穆廷光,送表章迎奉并派人保驾想移驾山南的皇帝,对谋反不成的属下张用诚毫不留情地予以杖杀。
C.严震富有远见,敢于进言。宰相认为梁州“地贫无所仰给”,请皇上去成都,严震则认为山南接近京郊,皇上驻此有助于收复京城,否则就会求胜无期。
D.严震发展农耕,体恤百姓。梁、汉百姓采稆为食,加之山贼抢掠,人口流散,经济十分落后;严震则鼓励百姓从事农桑,收敛适度,使驻地供应充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诚以为未知其谋,以数百骑迓勋馆之,左右严侍。(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父母妻子在梁州,今弃之而反,何所利邪?(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1)张用诚以为(马勋)不知自己的阴谋,率数百名骑兵迎接马勋,让他住在馆舍中,左右严密守卫。(2)你们的父母妻儿都在梁州,现在抛弃他们^造**,有什么好处呢(所得到的好处是什么)?
[解析] (1)句意正确2分,“其”“以”“馆”各1分,共5分。(2)句意正确2分,“妻子”“反”“何所”各1分,共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仰:依赖。
小题2:①中严震因富有而在乡里做官,不属于“兴利除害”。④表现了严震对皇上的忠诚。⑤中“仆用诚”“格杀其子”的是马勋及其左右。
小题3:“升任恒王府司马”的是严震,而非严武。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技盖至此乎
B.暴秦之欲无厌
C.早缫而绪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每题3分)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阮籍传》 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加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乡亲共喻之喻,开导
B.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屏,隐居
C.临诣府,使取之诣,前往
D.乃赍酒挟琴造焉赍,带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以不能测②苟以天下之大
B.①坐者怪其失言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①籍留与决赌②日与其徒上高山
D.①乃见青眼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卓尔不群,率性而为,并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很多人认为他很痴,只有族兄阮文业很赏识他。
B.文章用“终日不开一言”与“喜怒不形于色”照应,又写阮籍善于避祸自保,凸显了他个性中处事阴险狡猾的一面。
C.文中写阮籍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杀父乃可”的妙解,表现出他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D.文章对阮籍“母终”时的表现和对裴楷、嵇康、嵇喜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小题4:把文中画线和课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4分)
?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
(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略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略
译文: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瑀,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
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
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
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
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
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
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让阮籍替武帝司马炎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
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
都以大醉而幸免。在文帝辅政时,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时曾经游历过东平,喜
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阮籍骑着毛驴到任,拆毁了
原来的府宅屏障,以便内外相望。法令轻平简约,十来天便回京。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从
事中郎。
到了司马昭辞让九锡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
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见阮籍正伏案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
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雄辩,被当时的人所推重。
际籍虽然不掏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
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
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腿,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
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失了生命。裴楷前往
凭吊,阮籍披头散发,箕踞而坐,醉眼直视,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去。
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
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
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因此礼义世俗之士嫉恨他如仇人,而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了
他。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高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