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5 21:27: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救也——克:能够。
B.郑伯晋——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贿赂。
D.子产使都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
2.下列句中的“病”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购三百盆,皆者,无一完者
B.君子无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梅为业以求钱也
3.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C
4.A
5.(1)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2)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3)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孙奇逢,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
  ②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名士多附焉。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③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其后畿内盗贼数骇,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④入国朝①,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二奇逢与人无町畦②,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节选自方苞《孙征君传》)
  【注释】①国朝:指清朝。②无町畦:无隔阂,这里指不摆架子。
1.本文作者方苞是清代“_________派”的代表。
2.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而东林诸君子为党_____________
(2)次第死厂狱_____________
(3)以严旨承宗于中途_____________
(4)有司敦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可强仕 少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
B.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后序》)
C.门生亲故从相保者数百家 孔子登泰山小天下(《诸子喻山水》)
D.而目东林诸君子党 吾又何能哉(《种树郭橐驼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事例
性格特点
而奇逢与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
(1)
(2)
不慕名利、保持民族气节
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国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
(3)


参考答案:1.桐城
2.(1)看(2)先后、依次(3)制止、阻止(4)同“促”,催促
3.C
4.(1)(慷慨赴死的)杨涟、左光斗等人最终依靠(孙奇逢他们)才得以寻回遗体,孙奇逢等三人就是世人所传颂的“范阳三个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2)(孙奇逢)也一定会用一片诚心对待他们,由于这样,他的德行天下闻名,却没有嫉恨他的人。
5.(1)不畏强暴、刚直正义
  (2)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
  (3)为人谦和、以诚待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腻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母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邃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世皆不,而以公贵?显:显达
B欲天下,无细大?绳:约束
C. 太后不能言,?疾:痛恨?
D.太后不能,为改他服?夺:改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疾告归其政,? B . 吾惭不及古人,俱后世讥我也
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蟹六跪二螯
C.?在衮冕也? D.?数以告,得还第
可怪也欤?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照旧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1)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3分)
————————————————————————————————————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
(1) 薛公的父亲看着他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第,我还要干什么呢?"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他用心专一。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疾:患病。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项,连词,表并列;A项,前一个因为;后一个是介词,用。C项,前一个是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后一个感叹,多么。D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竟。
小题3:C没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附文言文译文:
简肃薛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的父亲凭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的父亲看着他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第,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其他产业,而致力于发放借货来接济乡邻。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世名臣,就像他父亲说的一样。
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士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邻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才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己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因为别人的推荐他被任命为大理寺承、莆田如县,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的租税,莆田人至今认为这是他的恩德。等到他到蜀地做官,更有好的政治举措。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官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官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有个老妇人状告她的儿子不孝,儿子申诉自己因贫穷不能赡养老母。薛公拿出自己的俸钱给那个人,说:"用这个去生活并赡养你的母亲吧。"于是母子二人母慈儿孝。人们都认为薛公是个有仁义善施恩的人。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既能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悠闲快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揭穿隐藏末露的坏人,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
薛公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薛公入朝谢恩,皇上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心存感激并勉励自己。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被别人牵制。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一定准则来处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茬床上,唉声叹气感到惭愧,常常不吃饭。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我惭愧 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啊。"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朝拜太庙,大臣们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礼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薛公连忙说:"大概还是为天子礼服。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终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
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天子说:"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于是下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才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太常商议说:"据谥号规则:坚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决断的叫肃。现在薛公的情形符合这个规则。"于是给薛公谥号叫"简肃"。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长恭传
  兰陵武王高长恭,一名孝,文裹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遵至盒墉之下,被园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宵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商阳等郡公。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及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目:“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咎。相愿目:“岂不由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干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滕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亩,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得见!”遵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客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韧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州。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目:“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傲,唯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贲券,临死日,尽燔之。(选自《北齐书》卷一)
  【注】①天颜:指皇上。  
1.对下列旬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韶病,长恭其众/总:统领  
B.求福反以祸/速:快速  
C.帝使徐之范以毒药/饮:使……喝  
D.杖士深二十以之/安:使……安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高长恭“胸襟宽广”的一组是( )
①前膝请以安身术
②长恭然其言
③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④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
⑤长恭独还,无所谴罚
⑥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高长恭是文襄皇帝的第四子,而他回复后主问话时将“国事”说成是“家事”,所以招来了后主的忌惮。加之其威名很大,最终被后主赐死。  
B.高长恭之所以“颇受财货”,是因为自己意识到邙山大捷威名太重,不得不以贪婪的面目来自我贬低,以降低自己的威名,高长恭认为这样可以有效保全自己。  
C.相愿劝导高长恭要想保全自己就应称病在家,不要干预政事。高长恭听从了相愿的建议。于是有了疾病也不再治疗。  
D.高长恭封兰陵王,累迁并州刺史、太尉,钜鹿、高阳等郡公。他貌柔心壮,骁勇善战,曾在邙山大败周军,受到将士的热烈讴歌,而且还能友好地对待士兵,事必躬亲。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C
4.(1)莫不是因为邙山大捷,恐怕固威武被忌恨,便自我玷污吗?
  (2)我竭尽忠诚侍奉皇上,有什么事辜负了上天,却让我遭此毒手?
  (3)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列举高长恭贪赃枉法的罪行,(高长恭)被罢免宫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纵一苇之所(往)    歌而和之(循,依)
B.白露江(笼罩)     举酒客(劝人饮酒)
C.正襟危坐(端坐)     击空明兮流光(逆流而上)
D.知不可乎骤得(突然得到) 盈者如彼(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高频..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