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一)
①所至必兴学校?②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 ③君筑室止穷民?④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 ⑤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⑥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
3、阅读题 文言断句(给下列黑体字部分断句限10处)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龟兹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者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列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族左右皆散走。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节选自《汉书·傅介子传》)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遮:拦截
B.介子阳引去——阳:通“佯”,假装
C.我去之西国矣——去:到
D.王谢服——谢: 谢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王苟不教匈奴——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傅介子“智勇”的一组是(? )
①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②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
③遂持王首还诣阙
④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
⑤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⑥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A.②④⑥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介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过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他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B.傅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王教唆匈奴拦截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
C.傅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表现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D.傅介子刺杀楼兰王分设计诱惑、秘密会谈、实施刺杀三个阶段,刺杀过程集中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②。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③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觑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蚤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若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④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淳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选自邵长衡《八大山人传》,有删节)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②会城:南昌。③藏钩拇阵:猜拳游戏。④跋:通“茇”,蜡烛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延:招请。 ?
B.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决:折断。 ?
C.翛然无画家町畦——町畦:田界,比喻规矩。 ?
D.澹公持寸札日——寸札:短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之疾良已——之二虫又何知?
B.其侄某识之——其皆出于此乎
C.然善笑,而喜饮益甚——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老形象。 ?
B.文章重在写八大山人工书善画的才华和志不得伸的命运,为天下不得志者发一叹惋。 ?
C.本文写八大山人清晨冒雨来与作者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末段模仿太史公的笔法,表达作者对八大山人的同情和对他不被世人所了解的慨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