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A.当闻其耳鸣而鼻张 蟹六跪而二螯 B.中庶子乃以扁鹊言人报虢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棉、允等之慢 D.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
(1)先生该不会是哄骗我吧?你凭什么说能够使太子复生呢?
(2)我听说你崇高道德行为的事迹很久了,却没有能够到您跟前拜见。
(3)因此天下人都以为扁鹊能够使死人复生。
本题解析:
小题1:厉:磨砺
小题1:A而:表示并列关系连词;B以:把/因为;C若:像,如同/如果;D乃:于是,就/才。
小题1:①是中庶子所说的太子的病情②写其忠贞④虢君的佩服之情。
小题1:扁鹊当时尚未进去诊视
小题1:①“诞”,哄骗;“之”,我②“窃”,我,私下③“生”,使……复生,救活
译文:
扁鹊行医到了虢国。虢国太子病死,扁鹊来到虢国宫廷门前,问爱好方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都城里举办祈祷求神的活动超过其他所有的事情?”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不按常规运行,交错阻碍,而且不能通泄,突然发作,表现在体外,却是内脏受伤害所致。正气不能抵抗病邪,邪气积聚在体内而且不能发散,因而阳脉弛缓而阴脉拘急,所以突然昏厥死去。”扁鹊问:“太子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说:“从鸡鸣到现在。”扁鹊又问:“收殓了吗?”中庶子回答说:“还没有,他死后还不到半天时间呢。”“请禀报说我是齐国勃海郡的秦越人。听说太子不幸死了,我能让他活过来。”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是哄骗我吧?你凭什么说能够使太子复生呢?”扁鹊仰面朝天叹息说:“我秦越人的医疗方法,不需要等到给病人切脉、观察病人的气色、?听病人的声音、审察病人的体态。只要说出生病的部位,诊察到病人阳分的症状,就可以推知病人阴分的症状;诊察到病人阴分的症状,就可以推知病人阳分的症状。体内的病会反映在体表,据此可以推断千里远的病人的吉凶。决断的方法极多,不能停止在一个角度上看问题。如果你认为我的话是不真实的,请进去试着诊视太子,会听到他的耳朵有鸣响声而且鼻翼在翕动,顺着他的两腿抚摸到下身,应该还感到有体温呢。”
中庶子就进去把扁鹊的话报告给虢国国君。虢国国君听了,大为吃惊,来到宫廷的中门口接见扁鹊,说:“我听说你崇高道德行为的事迹很久了,却没有能够到您跟前拜见。先生行医到了我们这个小国,幸运地救助我,我们偏远之国、寡小之臣,真是太幸运了!”扁鹊说:“像太子这?样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厥’。太子其实并没有死。”扁鹊于是叫弟子子阳磨利针和砭石,选?取三阳五会穴扎针。不一会儿,太子苏醒了。扁鹊就叫弟子子豹准备原方一半剂量的熨药,用减方的药剂混合煎煮,用来交替熨贴两胁下面。太子能坐起来了。再进一步调适阴阳气血,仅仅?服用汤药二十天就康复了。因此天下人都以为扁鹊能够使死人复生。扁鹊说:“我秦越人并不能起死回生,这是他本身有活过来的生机,我不过促使他恢复起来罢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21分)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打柴),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怖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选自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犬救幼女》)
渭州蒿店有巡检廨宇,率命班行领卒数百戍焉,庆历中,羌人入冠,巡检张殿直者应援于外,其家悉为番贼所俘虏。既入贼境,骨肉皆为赏口,其妻分隶一番酋,俾主汲炀之役,每荷汲器至水次,必南望,大恸而后归其家。一犬亦攘掠而得者,常随妻出入,屡衔其衣,呦呦而吠,摇尾前行十数步,回顾又鸣,如此者半岁。妻因泣谓犬曰:“汝能导我归汉耶”犬即跃鸣,妻乃计曰:“住此而生不若逃而死,万一或得达汉。”计遂决。俟夜,随犬南驰,天将晓,犬必择草木岑蔚之处,令妻跧伏,犬即登高阜顾望,意若探候者,时捕雉兔衔致妻前,得以充饥,凡旬日达汉境。巡逻者以闻,访其夫尚在,乃好合如故。自此朝暮所食必分三器,一以饲犬。斯事番人具知之。
评曰犬六畜也惟豢养之恋既陷夷狄之域尚由思汉又能导俘虏之妇问关而归可谓兽貌而人心也有被衣冠而叛父母之国者斯犬之罪人也。?(选自张师正《括异志·蒿店巡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母惊怖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竟:终于
B.率命班行领卒数百戍焉领:统率、率领
C.犬,六畜也,惟豢养之恋惟:只,只有
D.俾主汲炀之役俾:使,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住此而生不若逃而死吾尝终日而思矣
B.巡检张殿直者应援于外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意若探候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D.巡逻者以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两则材料写的都是“义犬”,第一则材料通过铺叙、抑扬等手法,写了义犬依偎在小女孩身边,最终让小女孩战胜寒夜存活的令人惊叹的故事;第二则材料中的义犬则和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联系在一起。
B.小女孩在狗的忠心保护下大难不死固然让同乡人称奇,但邻里间互帮互组也让人羡慕不已。
C.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两则材料的现实价值:人畜是平等的, 既然狗可以救人,人也当然可以敬狗,劝解人以一种敬畏生命的精神去爱护和保护大自然。
D.张殿直的妻子被番人俘虏后,受了与她一起被抢来的狗总爱南望的影响,一心南归,在狗的帮助下最终成功。
小题4:用斜线(/)给上面文段中的画线部分断句。(5分)
评 曰 犬 六 畜 也 惟 豢 养 之 恋 既 陷 夷 狄 之 域 尚 由 思 汉 又 能 导 俘 虏 之妇 问 关 而 归 可 谓 兽 貌 而 人 心 也 有 被 衣 冠 而 叛 父 母 之 国 者 斯 犬 之 罪 人 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俄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3分)
译文:? ?▲? ?
(2)庆历中,羌人入冠,巡检张殿直者应援于外,其家悉为番贼所俘虏。(4分)
译文:? ▲? ?
? ▲?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断句示例:评曰/犬/六畜也/惟豢养之恋/既陷夷狄之域/尚由思汉/又能导俘虏之妇/问关而归/可谓兽貌而人心也/有被衣冠而叛父母之国者/斯犬之罪人也。
小题1:(1)不一会,天下大雪,母亲在接近傍晚背着柴回来的时候,女儿和狗一起不见了。
(2)庆历年间中,羌族人举行加冠之礼,巡检张殿直者出外响应帮助,他的家人却全被西南强贼抢走了。
本题解析:
小题1:惟:考虑
小题1:A项都是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不用翻译;B项前句介词,“在”;后句介词,“对于”;C项前句动词,“好像”;后句出自《捕蛇者说》,代词,“你”;D 项前句连词,“因此”;后句“用”、拿”,介词
小题1:此项“总爱南望”的是张殿直的妻子,犯了张冠李戴毛病;一心南归,受狗的影响属于无中生有。
小题1:此文段共有10处需作断句,每处断句正确给0.5分,共5分
小题1:(1)“雪”“薄”各1分,大意1分;(2)“入冠”、“ 于外”后置、“为……所”表被动各1分,大意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呈贡县村民养了一只狗,狗十分温驯。一天一位母亲午后2点上山打柴,小女跟在她后面却没有跟上,落后母亲一里路左右。不一会,天下大雪,母亲在傍晚背着柴回来的时候,女儿和狗一起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来回奔跑大声呼叫,始终见不到女儿.附近的村子协助找寻,还是无济于事。这天晚上父母伤心极了,认为女儿或者被水淹死了,或者掉进井里了,也或者被狼狗吃了。天刚刚亮,父母又请附近的村子帮助找,见到女孩卧在一棵树下,狗依偎在旁边,居然还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同县的人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渭州郡的蒿店(虽)有一座巡检官舍,(但蒿店巡检)接受上级命令统率好几百名士兵分时段出外(巡视)来保卫蒿店,庆历年间中,羌族人举行加冠之礼,巡检张殿直者出外响应帮助,他的家人却全被西南强贼抢走了。(家里所有人)已经陷入强贼地盘后,儿女亲属全被当作战利品奖赏下去,张殿直的妻子被分给了强贼中的一个酋长,(酋长)让她主要做打水烘干衣物等杂活,(她)每次担着打水罐到水边时,一定向南眺望,极度悲痛后才能回家去。(随着)她的有一只同样被抢夺去的狗,总是随着她的妻子进门出门,多次衔着她的衣服,发着呦呦的叫声,(并)摇着尾巴向前小跑十几步,回头看了又看不停地叫着,像这样一直过了半年。妻子于是大哭着对这只狗说:“你能引导我回到汉地吗?”狗马上跳起来大声叫着,妻子于是心里盘算着:“久居在这里活着不如逃走而死,(何况)或许万一还能到达汉地。”盘算好之后于是下定决心。等到天黑,她随着狗向南猛跑,天将要亮时,这只狗一定会挑选草木长得极其茂盛的地方,让她的妻子低身潜伏,狗就登上较高的土丘向四周眺望,神态好像是在侦察窥伺周围,还经常捕捉野鸡野兔叼到他的妻子面前,(让她)能够填饱肚子,总共用了十天才抵达汉地。巡逻的卫兵因为听到了这个消息,(帮她)探访她的丈夫,竟然还活着,(两人)于是又重新团聚和好如初。从这以后(夫妻二人)早晚吃饭时一定分装在三个盘子里,其中一个来喂养这只狗。这件事西南族人也全都知道了。
(有人)评论说:“狗,是六畜之一,(还)考虑主人豢养的恩情。(即使)已经陷入夷狄之人的地区,尚且还能想着汉地,又能够引导被俘虏的女人,进入边地回到故地,可以说是长的是禽兽的样子却有着人的心灵啊。那些穿着人的衣服戴着人的帽子却背叛父母一样的国家的人,则是狗类中的有罪之人啊。”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6分)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父崎,顺帝时为司徒。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桓帝时,大将军辟,五迁司徒长史。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之自下。灾异或见,引躬克责。每行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灵帝初,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宽尝于坐被酒睡伏。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帝重其言。
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骂曰:“畜产。”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B.州里服其不校
负:对不起。校:计较。
C.齐之以刑
D.其性度如此
齐:治理。?度:推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分)( )
A.①认者得牛而送还
B.①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①故吾惧其死也
D.①宽尝于坐被酒睡伏
②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②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刘宽“宽厚仁慈”的一组是(1分)( )
①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②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③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刘宽为人宽容,在一次外出的途中,有个丢失牛的人误认了刘宽的牛,事后刘宽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人,反而对他宽慰有加,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美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而对犯有过错的属吏,他只是象征性地表示羞辱,从不施加刑罚;政务上如果有了功绩,就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及的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他的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已穿好官服准备上朝的时候,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小题5: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2分)
(1)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2)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C
小题:C
小题:B
小题:(1)有时出现了灾异,就引咎自责。
(2)他是个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
本题解析:
小题:度:气度、气量。
小题:C.故:所以,连词;A.而:①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可不译,②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并且;B.以:①是介词,用,②是连词,因为;D.于:①是介词,在,②是介词,从。
小题:带有③④的选项排除即可。
小题:“从不施加刑罚”错,应是“只是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以示羞辱,终归不对他们施加严刑”。
小题:注意“或”“躬”“孰”等词的解释。
〔译文〕:刘宽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人。父亲刘崎,在汉顺帝时担任司徒。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就指认刘宽的驾车牛为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卸下牛就交给了他然后自己步行回家。过了一会,指认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对不起您这样的长者,任您怎样处罚。”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错误,劳累你来把牛归还给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不计较。
汉桓帝时,被大将军梁冀召用,先后五次调任司徒长史。延喜八年,朝廷征召他,授官尚书令,后升任南阳大守。先后主管过三个郡,他和气仁慈多行宽恕,即使在匆忙之时,也从未有语言、神情急躁的表现。刘宽一向认为若以刑罚来整治百姓,百姓就会只求逃避刑罚而没有了羞耻之心。属吏犯了过错,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施刑处罚,只是为显示羞辱,终归不对之施加严刑。政务有了功绩,推让给下属。有时出现了灾异,则引咎自责。每次巡视属县,都只是住在乡间客舍中,就延请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向百姓讲解经义,看见老年人就与他们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人们被他的道德和行为所感化,风俗人心一天天地改善。
汉灵帝年间,被征召授予太中大夫一职,在华林园内做侍讲。熹平五年,代许训担任太尉。灵帝很爱好学术文艺,每次召见刘宽,常让他讲解经书。刘宽曾经在座位上显出醉酒入睡的样子,灵帝问:“太尉是醉了吗?”刘宽仰起头回答说:“臣不敢醉酒,但深感责任重大,内心忧虑如醉。”帝很重视他的说法。
刘宽曾经招待客人,派仆人去买酒。隔了好久,仆人醉醺醺地回来了。客人忍不住,骂道:“畜生。”刘宽即刻派人去探视这个仆人,怀疑他定会自杀。并对身边的人说:“他是个人啊,骂他是畜生,还有什么样的污辱比这更厉害呢?所以我害怕他会去死。”夫人想试试让刘宽发怒,待他准备上朝,已穿好官服的时候,让侍女送上肉汤,故意打翻沾污了他的官服。侍女匆忙收拾,刘宽神情不变,缓缓地对侍女说:“汤烫伤你的手了吗?”他的性情气度如此温和慈爱。国内的人都称他是忠厚的长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20分)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年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取胜,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锋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交互子孙视之不甚惜:对待
B.思厥先祖父: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率赂秦耶:全部,一概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迅速终继五国迁灭: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苟以天下之大:如果
小题2:选出加点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B.驼业种树李牧连却之
C.不有佳咏,何伸雅怀一夫夜呼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以弱天下之民
小题3: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赵尝五战于秦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D.祸患常积于忽微且何谓阁子也
小题4:下列加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岂非人事哉
B.不抑耗其实而已
C.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D.视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4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1)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兵器不锋利,不善于打仗,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况且燕赵是处在秦(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穷尽的时侯,可以说是智谋和力量(变得)势孤力弱、处境危急,战败而亡国,实在是不得已的。
本题解析:
小题1:速:招致
小题1:A日、月,名词活用作状语。全,使用用法。B业,意动用法,以……为业。却,使动用法,使……退却。C咏,名词活用作动词,诗歌,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小题1:A状语后置B被动句C判断句D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
小题1:A人事指人的原因,而不同于现在的人事部门。B是指它的果实。C指一丈见方。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1)得分点破灭、善、赂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得分点殆、危、诚各1分,大意1分。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