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5 22:11: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熬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冷”字是全诗写景叙事抒情的关键。首句写郡斋天气的冷,联想到山中天气的冷;由天气的冷,联想到在山中艰苦修炼的朋友的孤独、凄冷。于是诗人欲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慰藉。通过一个“冷”字,虚实结合,把诗人对山中朋友的想念很巧妙地表达了出来。(意对即可)
(2)作者的感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即作者心中的寂寞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①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②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①阁着:含着。②痛煞煞:痛苦到了极点。
(1)请说出“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一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曲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来表现离别的主题的?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咫尺,比喻距离很近,“天南地北”是说从此天各一方,相见无期;“花好月圆”喻男女美满相聚,这里用“月缺花飞”则写出别离的悲痛;整句话大意是眼下虽然近在咫尺,但马上就要分别,让人悲痛不已。(意对即可)
(2)动作描写,如“执着钱行杯”;神态描写,如“阁着离别泪”;语言描写,如“道得保重将息”;心理描写,如“痛煞煞教人舍不得”与“好去者望前程万里”的矛盾心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上三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注]①此诗作于唐乾元二年(759),诗人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途中。②黄牛,指黄牛峡,是巫峡的一段。
8.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夹青天”句,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
B.“忽可尽”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心情。
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写逆水行船十分艰难,夜航充满艰险,船行也更加缓慢。
D.“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巫山夹青天”,着一“夹”字,山逼天仄,情趣盎然;“巴水流若兹”,摹山状水表现新奇之感。
B.“巴水忽可尽”,着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
C.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
D.七、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


参考答案:8.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慢,实际表达的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态,就“夜航充满艰险,就更没有根据”)
9.A(“情趣盎然”和“新奇”不恰当,诗人的状况是逆境难熬,情绪郁闷)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青玉案
贺铸[1]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1]贺铸,北宋著名词家,才兼文武,惜一生沉郁下僚。晚年退居苏州,住在横塘附近,本词当为其时其地所作。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上片写情之间阻,下片写愁之纷乱;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则以抒发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为主。
B.上片“但目送,芳尘去”,是说虽然佳人没来,自己又不能去,但是自己目送芳尘离去,感觉也十分美妙。
C.“锦瑟华年谁与度?”是说美好的青春与谁共度?点出盛年不偶,必致美人迟暮,暗合自身不得志的遭际。
D.“飞云冉冉蘅皋暮”是回忆和佳人初次见面的情景,而“彩笔新题断肠句”则表达久等伊人不来,提笔伤痛之情。

小题2:本词下阕末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借景抒情,用生动具体的景物表现了愁思深广、愁绪杂多、闲愁绵绵不断;(2)用丰富而迷离的景致极力铺叙心中的愁绪,营造出迷朦、哀伤的情感氛围;(3)比喻新奇而富有创造性:三个喻体都是暮春和初夏之景,有迟暮之感和“春去也”的寓意。


本题解析:
小题1:B项“但目送”中“但”是“仅、只”之义,不可解作“但是”;诗人对此感到遗憾伤感,而并非“美妙”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这一名句用了三个比喻,化无形为有形,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伤春之情。答题时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即比喻的作用,比喻的效果及比喻的新奇。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⑴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⑵。大都秋雁少⑶,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4),行矣慎风波。
【注释】
⑴侍御:官名,即侍御史。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⑵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⑶大都:大概。(4)雨露:喻指皇恩。
小题1:诗歌的颔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6分)
??
?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5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秋雁、夜猿。(2分)诗歌用“秋雁少”表现闽中的偏僻和消息的闭塞,用“夜猿多”表现闽中夜晚的凄清、环境的恶劣。(4分)
小题2:尾联运用了象征(或比喻)和虚写的表现手法。(2分)“雨露”象征(或比喻)皇帝的恩泽,“逢雨露”虚写对方肯定会得到赦免,回到京都;“风波”象征(或比喻)朋友生活中的艰难险阻,诗人以“慎风波”告诫友人要小心行事。体现了作者对朋友们的安慰、劝勉、告诫、关心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 所谓意象即包含了作者情感的人、事、景、物。“雁”为传书之物,代指思乡。“猿”的叫声凄凉,常以此来抒发忧伤之情。“雁少”可见闽中人少,地方的偏僻。“猿多”可见环境的恶劣。
小题2:“自当逢雨露”,重返朝廷。大概贬谪之人最需雨露恩泽,因此诗人劝慰朋友,皇帝的恩泽一定会惠及远谪之人,劝勉朋友要珍重有为。这是至友的真关怀,颇有为友喊冤的意思在内。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