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自然美、人格美、缺憾美……而我们感受美的过程和启示,各有不同。对此,或许你有难忘的经历,或许你有真切的感受,或许你有独特的认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美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黑龙江日报》2006年2月9日报道,在黑龙江省人代会上,人大代表翟玉和提交了《构建和谐社会应大力弘扬孝道,以解决好农民老有所养问题》的建议。
根据翟玉和进行的中国农村养老现状的调查,在受访的10401名调查对象中,与儿女分居的比例是45.3%,三餐不保的占5%,93%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9%无替换衣服,8%的老人有一台老旧电视机,种养业、农活85%自己干,家务活97%自己做。
翟玉和说:“调查中有一种现象很令人担忧,那就是这些老人中52%的儿女对父母感情的‘麻木’。有的与父母同住在一个院落,但一年也说不上一句话,有的儿女非过年不登门,登门时少的只给父母5元钱,而且一年就这么一次。”据参与调查的人员崔学发介绍,在农村调查中看到的普遍情况是,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小、矮、偏、旧房里住的是老人,在地里干活和照看孙辈的也多是老人。这些老人不是村里的“五保户”,也不是民政部门的救济对象,但由于儿女的不尽孝,使他们成了“三不管”。
翟玉和说:“孝道的失传,会使本应由万千个家庭负担的农民养老问题变得更加沉重。”
请以“尽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个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有孝心是尽孝的前提,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心是爱心的直接表现之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责任和义务。尽孝不仅在于物质方面的,更在于精神方面的。老人对孩子的要求其实很低,有歌曲《常回家看看》为证。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我们今天怎样对待老人,我们的子女明天就会怎样对待变老的我们。尽孝不要找借口,如“工作忙没时间”、“家庭穷困”,更不要子女之间互相扯皮,推脱责任和义务。难道人类连动物的“鸦反哺,羊跪乳”都不如吗?老人是弱势群体,甚至比孩子更需要关爱。
弘扬孝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当然,对那种完全事事由父母包办的“孝道”,我们也是反对的。
尽孝不仅仅在于给些钱,更在于细节的体贴行动。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精英。这所学校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当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你不能多说一个字。
对此,有人说,“没有借口”太没人情味了,太冷漠了;也有人说,“没有借口”,可以激起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能。在人生中,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找借口上,失败也好,做错事也罢,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又有什么作用呢?
[要求]⑴立意自定。⑵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⑶题目自拟。⑷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什么叫“借口”?“借口”就是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或者假托的理由。从这意义上来讲,“借口”是消极的、贬义的。如果我们顺着这一思路往下想,定位于管理、规范、规则方面,提出“拒绝借口”、“借口是自我欺骗”等观点,可以写出立意比较“保险”的文章。但是好的文章来自创新,来自独到的理解。其实,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就会有新的发现。军事化管理当然需要“没有借口”,但是日常生活中的民主管理,难道时时都不需要“借口”?“没有借口”是否就绝对合理呢?如果再换一个领域来看“借口”,我们还会有新的见解。上面谈的是有关管理、规范、规则的话题,那么把“借口”放到情感领域来观照呢?有时亲密无间的情感,有了借口,可以疏远;有时虚伪的情感,竟然有美好的借口来掩饰;有时“裂缝”的情感,来一点下小小的“借口”,可以重新愈合:这都是很好的立意。“借口”和“没有借口”,在我们的身上,是不是就无法调和、折中呢?正如“宽”“严”在对立之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样,“借口”和“没有借口”也可以辩正地统一成这样的观点:对自己,可以来一点借口,通过幻想和补偿来获取信心和动力,就像阿Q;对别人,不能有任何借口,否则是欺骗别人,伤害别人。
点评:材料作文写法指导 一、首先要“读”: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 二、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读法: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年轻人要放下身段,抛开浮躁——王石
沉静如海,是一种美丽;面对拥挤的世界,喧嚣的人群,沉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现代格言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三则材料涉及的核心话题就是“浮躁”,第一则是谈浮躁的危害,第二则是谈主张,反对浮躁,第三则是谈解决办法。
在当今我国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很少人能稳重沉静,按耐住自己一颗驿动的心,守住自己可贵的孤独与寂寞,而是变得越发盲目,急躁,和一定程度上的急功近利。
高科技之快,导致人们浮躁心态;激烈的竞争与工作压力使得人们浮躁心理加剧;畸形的快餐文化和人与人之间的攀比,也促成了社会的浮躁。
浮躁是一种情绪,一种并不可取的生活态度。人浮躁了,会终日处在又忙又烦的应急状态中,脾气会暴躁,神经会紧绷,长久下来,会被生活的急流所挟裹。“浮躁”之人,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守己,盲动冒险,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心神不宁,焦躁不安。
如何去除“浮躁”,根本的就是“沉静”。具体说来,一是遇事思考,二是做事务实。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生命是一场美好的相遇。
钟子期遇见了俞伯牙,便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
牛郎遇见了织女,留下的是一场魂牵梦萦的爱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里再版又再版的永不褪色的神话。
感谢生命的因缘让我们有了这奇妙的相遇,请你以“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 立意自定。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抄袭。④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2 略
本题解析:3 从材料来看,题目中的“相遇”并不是指一般的接触,而是指令人心灵受到感染、震动等的接触。相遇的双方可以是人与人,也可以是人与物;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可以是快乐的,也可以是忧伤的……
此题宜写成回忆性散文或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深情回忆曾经发生过的难忘的“相遇”,通过具体的动作、对话等描写,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
可从以下角度构思:
角度一:写自己与现实生活中选材的某个人相遇。这个人可以是你的亲人,也可以是你的老师、同学或陌生人。要选取相遇后心与心发生了碰撞,产生了美好情感的事,这样的材料才符合”相遇“的内涵。比如你只身在外,身处困境,遇上了一位好心人,他热心地帮助了你,你感激万分。这样的相遇确实值得回味。
角度二:写自己与某种物相遇。这种物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只要你与它相遇时产生了难忘的感情就行。例如你在忧伤时独自来到野外,发现了一种很不起眼的小草,它虽小得可怜,却乐观地随风摆动。它给了你启发,让你从忧伤中振作起来。这种相遇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角度三:写自己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相遇。在阅读中认识了某个人物,被他的精神所感染,被他的遭遇所震撼,为他的行为所折服……那么就可以写与这个人物的相遇。例如阅读《鲁宾逊 漂流记》,被鲁宾逊坚强不屈的精神深深感动,经久难忘。
素材积累:
名言警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选材角度:不要排斥有意义的相遇)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 (选材角度:与久盼的事物相遇最快乐)
3.疾风知劲草。——《后汉书》(选材角度:草与风相遇,方显刚劲)
4.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增广贤文 》(选材角度:与什么相遇,就有什么教益)
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选材角度:相遇需要机遇)
6.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选材角度:与贤者相遇能自觉改变自己 )
7.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遇——《旧约全书》(选材角度:美好的事物总能相遇)
事例:
1.鲁班上山采药,与芒草不期而遇,被其划破手指,受其启发,发明了锯。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曾一度消沉,冒昧向大作家托尔斯泰 倾诉。托尔斯泰回了一封长达38页的信,倾尽关爱。罗曼·罗兰读信时感动得泪流满面,终于走出低谷,后来成为世界著名作家。
3.数学家华罗庚 读到陈景润的数学论文,惊喜地发现了他的才华,于是将他调到自己身边,使他成功地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点评:本题以一个很诗意的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对于训练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多写记叙文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养,也有利于学生文学品位的提升,让我们的学生不再只会说空话、套话、大话。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