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8-25 22:48: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完成①—③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在诗的结尾与这两句诗相对应的诗句是:??。(3分)
②“误落尘网中”一句,为什么用“尘网”而不用“罗网”?(4分)
答:??
③作者归隐田园后的心情是怎样的?这种心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4分)
答:??


参考答案:①第一空,对入仕的悔恨(1分),对归隐的向往(1分)
第二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分)
②“尘网”是尘世的罗网,比喻尘世的拘束,罗网没有这层意思,而本诗突出表现地是作者对仕途的厌恶,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作者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解词各自1分,能紧扣本诗主旨2分)
③作者心情是愉悦(轻松、闲适)的。?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也有直接抒发出来的,从“无尘杂”/有余闲/久/复种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归隐田园的自由、安逸、喜悦之情。以上三分,适当分析再加一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处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轨的极度悲愤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元妃省亲时命宝玉及诸姐妹题诗助兴,薛、林二人及湘云之作得到元妃的夸赞。宝玉得到黛玉的指点,改“绿玉”为“绿蜡”;宝钗干脆代他做了一首。 (《红楼梦》)
B.刘玉英想把赵伯滔和尚仲礼倒卖军火的消息卖给吴荪甫,吴荪甫也想收买她做内线,两人达成交易。刘玉英答应了吴荪甫的三桩要求,而吴荪甫给了她一张支票。(《子夜》)
C.被禁足在家的觉慧,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参加学生运动既感到绝望,又不满觉新的无抵抗主义,表示一定要跑出去,但为了觉新不被高老太爷责骂,决定暂时不出去。(《家》)
D.查理宣布去印度的行期后,葛朗台张罗着去找装箱的木工,因要价太高,他就自己动手做箱子,还把查理的东西全部装了进去,又负责装上船,保了险。(《欧也妮?葛朗台》)
E.聂赫留朵夫初次动身去部队时路过姑妈们的庄园,在再次见到了卡秋莎后,决定留下来迎接复活节,他们在教堂外行礼互吻,此时他已对卡秋莎产生某种欲望。(《复活》)


参考答案:AE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 “薛、林二人及湘云之作得到元妃的夸赞”有误,应为“薛、林二人之作得到元妃的夸赞”;“黛玉”“宝钗”位置对调。E “初次动身去军队”有误,应为“动身去前线的部队时”;“此时他已对卡秋莎产生某种欲望”有误,此时的情感还是纯洁无瑕的,没有任何肉欲的因素。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蒙咙,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采薇》一诗(内容见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全诗共六章,其中前三章都由“采薇采薇”引起,这是《诗经》中的什么表现手法?请概括前三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人方玉润评此诗时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言可喻。”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这是“兴”的手法。前三章主要写戍卒怀乡思家的生活和心情。
(2)[答案]本章运用对比的手法,“昔”与“今”、“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情景交融。“莫知我哀”则表明此悲无人慰,此痛无人解,情感达到了高潮。(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