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①见之者莫不讪笑?②以灯檠投之 ③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④试之文,立就。 ⑤正襟危坐,啸歌古人?⑥宰天下竟何如?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军队?
B.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诚:忠诚?
C.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
D.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耳/目:眼睛
4、单选题 与例句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A.阿母谢媒人
B.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人而徐趋,至而自谢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芝龙降。从征广东,戡定顺德、东莞......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
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时成功已死,其子锦率众欲犯海澄。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军械。三年,加靖海将军。七年,琅密陈锦负隅海上,宜急攻之。召诣京师,上询方略,琅言台湾计日可平。事下部议,寝其奏。因裁水师提督,授琅内大臣。二十年,锦死,子克爽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上复拜琅福建水
师提督,谕
相机进取。二十二年六月,琅自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苹屿,乘南风进泊八罩。琅遣游击蓝理以乌船进攻,敌舟乘潮四合。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遂取澎湖。克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克爽率属剃发,迎于水次,缴延平王金印。
台湾平。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命允行。琅又疏请克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诏捷克爽公衔。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③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葬惠安黄塘,赠太子太保。子世纶、世骠,自有传;世范,袭爵。
(节选自《清史稿·施琅传》,有改动)
[注]①郑成功(1624—1662)南明抗清、收复台湾的名将。父郑芝龙降清,他坚决反对,率兵入海。②施琅(1621—1696)清代将领,曾为明总兵郑芝龙部将。③衔恤茹痛:恤,哀伤;茹痛,忍受苦痛。
小题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戡定顺德、东莞戡:攻克、平定
B.迁水师提督迁:降职
C.谕相机进取谕:告诉
D.事下部议,寝其奏寝:停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琅以计得脱/并绘图以进
B.因裁水师提督/因荐琅
C.将致毒于郑氏/迎于水次
D.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所以衔恤茹痛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两次写到任命施琅为水师提督,可见这两次中间,施琅曾经被免去水师提督。
B.郑克爽降清了,有人认为施琅这下子一定要替父报仇了,但他深明大义,并未如此。
C.施琅明白台湾的重要性,它虽然是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但它关系着苏浙闽广四省的安危,所以对台湾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D.郑锦曾想进犯海澄,被施琅打败。二十年以后郑锦去世,大学士李光地认为收复台湾的时机已到,力奏收复台湾,并推荐了施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3分)
译文:
(2)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3分)
译文: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