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8-25 23:06: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新修滕王阁记?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②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③,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
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
②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
③大号: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壮其文辞?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窃寄目偿所愿焉?窃: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燕:同“宴”,设宴席。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槛:门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去年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D.子其为我记之?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其庶几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的。
B.因为有“壮美之辞”的“序赋记等”,作者自然“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却自己的烦忧。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
C.末尾“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作者在叙事之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
D.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勾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②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窥(守候) 实以(蕃盛,多) 效(羡慕) 隆然(高起的样子)
B.使(假使) 根(拳曲) 子(像) 枯(背离)
C.土(旧) 日以(背离) 他植者(他种的树) 既已(这样)
D.自(称) 行(弯腰) 欲(舒展) 其(种植)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榆为粥,讲论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简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使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史。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注]簿书:官府中的文书簿册。
小题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慎正直的一组是
①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④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⑤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 ⑥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A.①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的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 当地的人有了争执,就请阳城来裁决。
B.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 自以米换酒喝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宽慰他,让他不必自责。
C.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如其他谏官那样对政务事必躬亲,但在大臣遭陷 害,无人敢言时,他却能不惧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D.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司业,对于太学诸生,奖掖孝道德行出众者,斥退酗酒 不遵守教化者。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



4、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又之以揽茝——申:申述,说明
B.忍尤而诟——攘:忍受
C.苟余情其芳——信:确实
D.长余佩之陆离——陆离:修长的样子



5、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君子非异也②蛟龙
B.①骐骥跃②用心
C.①蚓无爪牙之②金就砺则
D.①则知而行无过矣②神自得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