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25 23:46: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祸/纾:解除
B.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如果
C.承天命/景:大
D.五人之死/视:比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①以副元帅居蒲②,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③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注:①汾阳王:即郭子仪。②蒲:州名,今山西永济县。③都虞候:军队中的执法官。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无赖:横暴不守法纪
B.不,辄奋击,折人手足嗛:满意,满足
C.太尉自州以状白府白府:白孝德之府
D.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士戢: 制止,管束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能为公
学不可以
B.汾阳王副元帅居蒲
乱天子边事
C.日群行丐
因击沛公
D.大乱,若何
及副元帅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太尉超人胆识的一组是(?)(3分)
①今不忍人无寇暴死?②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③无伤也,请辞于军?④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⑤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⑥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段太尉在做泾州刺史时,汾阳王的儿子放纵手下的士兵强横妄为,当地节度使白孝德很忧虑,但却因为有汾阳王的缘故而不敢做声。
B.段太尉看见士兵胡作非为,主动向节度使请缨去制止士兵的暴乱行为。
C.士兵们在集市上蛮横无理的时候,太尉带人把他们逮捕并关押了起来,军营里一片骚乱,纷纷准备闹事,后来太尉带人亲自到军营说明了情况,事态才得以平息。
D.太尉在去军营与尚书会谈时,从维护尚书家族的声望出发,替对方着想,令尚书十分感动,从而对太尉肃然起敬。
小题5:读下面的文段,然后翻译句子。(6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翻译:(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3分)
(2)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4:
(1)项王在垓下修筑营垒驻军,兵力很少,粮草将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围困他好几层。(3分,“壁”1分,修筑营垒,句子大意2分)
(2)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他身边的人都在小声地哭,没有人能抬起头来看他。(3分,“泣”前一个是名词,眼泪,后一个是动词,小声地哭,各1分,句子大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白,告诉;府,文中指节度使。
小题2:以,一为介词,凭……的身份;一为连词,相当于“而”。A项,已,动词,停止;C项,于,介词,在;D项,且,副词,将,将要。
小题3:①说明段太尉的忧虑?②表明郭晞军的残暴。
小题4:C项,不是逮捕关押,而是杀死示众。
小题5: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古义和今义。?
①秦王购之千斤(“金”,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②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④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⑤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偏袒”,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左右”,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参考答案:①“金”:古义,铜;今义,专指黄金。
②“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③“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④“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⑤“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⑥“左右”:古义,近臣、身边侍候的人;今义,方位? 名词,指左边和右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讼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佣儿为证  啖:唆使
B.携出城四五里可:大约
C.予族大之德:感激
D.不易辞,卒死狱中竟:竟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诸匠伍有志力,而又不随以怠
B.诉于官斧斤时入山林
C.廷福人伐木回焦仲卿母所遣
D.度廷福走若属皆为所虏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③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乡人曰:“囚耳,乌足道?”(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
(1)你的诉状中说有个可以作证的佣人的儿子,现在他在哪里?(“若”、“有子可证者”定语后置、“安在”宾语前置,各1分,句意1分)
(2)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 (“壮”词类活用、“授以意”状语后置、“令”后兼语省略、“归”,各1分)
(3) 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囚耳”?“乌”?“道”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竟:始终。
小题2:A.和,介词和,连词B.把,介词按照,介词C.替 给被D.将要。
小题3:此类试题可以用排除法把答非所问的句子排除后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关木匠,名叫关廷福,年轻时与众工匠为伍,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我们袁氏家族有个佣工,生病死了。佣工家也是大族,(家族)唆使佣人的儿子作证,告到官府。关廷福正提着木匠工具给人家架屋回,听说此事,连夜进城。天亮时分,私下喊佣工的儿子饮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带他走出城大约四五里地,又喝起。佣工的儿子醉了,晚上(廷福)就让他睡在破庙里。这天申时(下午三点钟至五点钟的时间),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佣工家仓促间找不到那个儿子。县官说:“你们诉状上说有个可以作证的佣人的儿子,现在他在哪里?”他们无法回答。县官认为佣人家欺骗他,原告反而获罪。过了一天,佣工儿子才回,可是事情结局已定,他的作证用不上(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得知此事是关廷福所为,我们袁氏家族十分感激他。同乡的人这才知道关廷福。
老家柞林潭附近,有几百亩麦田,当初是我们家的,有个姓周的硬说是他家的,(为此)长期打官司。我家厌烦(这无休止的)诉讼,就压低价钱将它卖给了一个姓霍的。于是(周霍)两家起了严重冲突,这年麦子成熟时,周家纠集了几十个壮汉前割麦,周家的人还带齐了刀棍,在整个田间横冲直撞。正当霍家窘迫时,关廷福给人家砍树回,路过这里看到了这一幕,心中不平。他勃然大怒,提着斧头走向地头。周家人都吓跑了,关廷福杀死了其中一个为首的人。霍家害怕了,知道周家肯定会向官府告状,估计关廷福要逃跑,(到时候)自己独自承担全部罪责。于是,他急忙喊关廷福过跟自己饮酒。关廷福到了以后,霍家用木头把门扛紧(以防他轻易跑掉),关廷福笑着说:“我替您打抱不平,杀死了人,罪责自然由我承担,假如独自跑了,不是男子汉。”
周家果然将霍氏告到官府,(诉状中)没有提到关廷福。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关廷福从人群中走出说:“杀人的是我关廷福,周家人强横霍氏弱小,我一时路见不平,提起斧头杀了那个人。大丈夫自己杀了人自己承担,怎么会将罪责转嫁给无罪之人?霍氏没有罪。”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关廷福不改变供词。县官没办法,依照法律判他死罪。每年审查案件,郡府都怀疑此案(有冤情),一共经历了十多次审理,(关廷福)始终不改变供词,最后死在监狱中。
关廷福目不识丁,也不知道什么叫仗义任侠,然而他见他人受不公平待遇而愤慨,至死不渝,很有大丈夫气概。当今的士大夫,遇到一丁点儿损害,(就将损害)推卸给别人,以原谅自己的过错,更何况(处在)生死关头呢!他们是人们所说的读天下书的人啊!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我说:“士大夫慷慨就义,(人们)就称赞他为忠臣,为义士。(而关廷福仗义而死)只说他是一个囚犯罢了。关廷福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气概啊!”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复庵记
顾炎武
旧中涓①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②。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因非方士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③伴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
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④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注]①中涓:宫中太监。②黄冠:代指道士。③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指太子。④碣石:位于河北昌黎。宫阙山陵:指明朝故都的皇宫和皇陵。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克:能够
B.将尽厥职焉厥:他的
C.既反国而隐焉反:通“返”,回到
D.相与泫然泫:雾气潮湿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作者复国之志的一组是
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②挟东宫二王以出也
③有松可荫?④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也
⑤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⑥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范养民,从小读书,喜好《楚辞》及诸子经书,涉猎广泛,学问渊博。在朝为官做太子少傅,后来弃官离家来到华山当道士,仍受到当地人们的尊敬。
B.像古代的伯夷、叔齐那样住在山野,采集着野菜,并且互相谦让着吃,这样的生活,本来就是范养民的心愿。
C.即使天气睛明,雾气散尽,站在华山顶上东望,也仍望不见“宫阙山陵”的半点影子,但范养民一定曾多次长久地东望过。
D.全文的中心是描述庵的规模和环境,主旨是歌颂和赞美庵主范养民的人品和操守。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泫,在文中的意思为“流泪”。
小题2:第一句“复庵”喻有“复国”之意;第四句“东向以迎日出”含有心向东方故都北京,盼望明室恢复,光明重新普降大地的复国之志;第五句中的绵上之山,就是介子推隐居的地方,用此典故含有重返故国之意;第六句“极望”的对象是明朝故都的皇宫和皇陵的地方。第二句“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说的是李自成的行为,与作者的复国之志无关。第三句“有松可荫”只是介绍庵的环境,不含有“复国之志”的内容。
小题3:A项中的范养民是位太监,并没有做官,也没有弃官。B项中的伯夷叔齐住在山上采野菜,只是为了表明不食周粟,不与周朝合作,互相谦让是在谦让君位。而范养民的心愿即是不与清朝合作。D全文的中心主旨是表达了作者的复国之志。而范养民及复庵只是中心的材料。
《复庵记》译文
过去的太监范养民先生,在崇祯十七年夏天从京城北京步行来到华山当道士。几年后,才能够在华山西峰的左侧建立一所房屋,命名叫复庵。华山附近的贤士大夫们大多都和他交游,环山而居的人们都信任他并尊敬他。但是范先生凭借的并不是方士道人那类人们的道术。他从小就读书,喜好《楚辞》诸子百家及经史文章,大都有所涉猎,成为太子的伴读。正当李自成挟持太子和二王将要退出北京城的时候,范先生推知他们一定将要向西走,于是就弃家跑到关中,准备将尽自己职分。可是太子竟然不知到哪里去了,于是范先生成为了道士隐居下来。
华山高耸的山巅上,有亭亭如盖的松树可以成荫乘凉,有肥沃的坡地可以种菜,有清泉可以汲取,不向朝廷纳税,不受其宫观户籍的限制。华山下面的人们有的给他提供木材赞助,所以他能够创建这个庐庵居住。这个庐庵有三间屋,朝向东方来迎接旭日升起。
我曾经在这个庐庵中住过一个晚上,打开大门向黄河东边望去,那首阳山,苍翠高耸,这是古代的伯夷叔齐二位先贤采摘野菜并忍饿不食周粟的地方啊。好像他们仍在那里做揖互相谦让国君之位。这些本来就是范先生心生羡慕并努力去做的事情啊。从首阳山向东,就是汾河的湾岸,绵上之山,在茫茫云烟之外若隐若现,好像将要看见了。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逃亡,回到晋国后又隐居在这里了。(这些)都是范先生希望达到但并没有实现的心愿啊。再从这里向东,太行、碣石之间,是已故的大明王朝皇宫皇陵的地方,距离华山遥遥渺渺极目远望也不能望见啊。我和范先生都怅然落泪。写下这篇文章,留在华山中,后来登山的诸位君子,不要忘却范先生的心愿啊!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