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8-25 23:46: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越国以鄙远——鄙:把……当做边邑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 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延伸
2、阅读题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将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 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宿以老,数乞谢事——事:事情 B.苟有过,盍不早正——盍:何 C.泾卒固悖慢——悖:谬误 D.辟左右复问——辟:使……避开 2.下列划线虚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①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 ②穷且欲坚,不坠青云之志 C.①宿疑而讯之 ②时矫首而遐观 D.①忧患之来,多藏于隐薇 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清谨忠实的一组是 [? ]
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 ③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④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⑤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 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宿在担任湖州知府时,一些官员对前任太守花钱大兴学校,待其离任时,又“疑以为欺”,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胡宿毫不留情地进行责备。 B.胡宿在做宣州通判时,有一个将“囚犯”判为死刑的的案件,经过他单独而仔细地审问,终于弄清事情的真相,使这一冤案水落石出。 C.在处理泾州卒欲作乱一案中,包拯本不想袒护相关官吏,当面对胡宿义正词严的告白时,包拯就将相关官吏赶走了事,免得授人以柄。 D.对于“北方”、“捕鱼伐苇”、“侵诬尺寸”引发的争端,胡宿主张“外和”,不必动用军事力量,必要时让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申明即可。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日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①射:原意为射箭。此处指古代的射礼。②倩:形容笑时面带酒窝好看的样子。③盼:眼睛黑白分明。?④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 小题1: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2)起予者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小题2:请从正反两面谈你对孔子所说的“君子无所争”的理解,并谈谈子夏对孔子的启发。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祟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臣愚以为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走:逃跑 B.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数:屡次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D.芝性亮直,不矜廉隅矜:夸耀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鲁阳山遇贼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此孝子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C.芝乃驰檄济南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D.君劣于上,吏祸于下 多于市人之言语
|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司马芝为政有方的一项是(?)
⑴母老,唯在诸君?⑵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⑶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⑷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⑸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⑹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
A.⑴⑵⑷
B.⑵⑶⑸
C.⑴⑷⑹
D.⑶⑸⑹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司马芝避乱荆州,守母遇贼之事,表现了他非凡的品格,为下文写其为官事迹起到有力的铺垫和烘托作用。
B.司马芝任菅长时,征调郡主簿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刘节不从。司马芝便上书太守,列举刘节的罪状。太守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使刘节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司马芝任广平县令时,征虏将军刘勋给他写信,却不署姓名,多次嘱托他帮忙。鉴于刘勋的特殊身份,司马芝不得不听。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司马芝并没有因此获罪。
D.司马芝为人耿直,从不两面三刀。和别人谈话时,只要不同意,就当面指出,回去后也不会有微词。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3分)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分)
(3)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时翔,字皋谟,江苏镇洋人。为诸生,绩学未遇。雍正六年,世宗重选守令,命中外官各举一人,同州人沈起元,官兴化知府,以时翔应诏,即授福建晋江知县。时福建吏治颓废,遣使按视,多更诸守令有司,颇尚操切。晋江民好讼,时翔至,曰:“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一以宽和为治。坐堂皇,呴呴①作家人语。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观风整俗使刘师恕按泉州,委时翔鞫疑狱二十余事,语人曰:“晋江长者,决狱又何精敏也!”寻调政和,又调瓯宁。
擢漳州府同知,驻南胜。南胜民族居峒中,多械斗。有赖唱者,纠众夺犯,匿险自固。时翔亲入山谕之曰:“汝诸赖万人,奈何庇一人而以死殉耶?为我缚唱来即无事。”唱不得已自缚出,始如律。濑子坑民叶扬煽乱,时翔谓缓之可一纸定,或张其事,大吏②檄入山剿之。事平,意不自得,乞病归。
乾隆元年,以荐起山西蒲州府同知,擢成都知府。以廉率属,善审机要。钱价腾,布政使榜平其直,市大哗。时翔方在假,召成都、华阳二令曰:“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言于布政撤其榜,钱价寻平。
议徙凉州兵于成都,拓驻防城,当夺民居二千家。时翔检故牍,请曰:“城故容兵三千,现兵一千五百,尚虚其半。第出现所侵地足矣,奚拓为?”已而凉州兵亦不果徙。成都当康熙时,人稀谷贱,旗兵利得银。至雍正以后,生聚多,谷贵,又原得谷。或徇其意,令民受银,购谷给兵。未几,汉兵亦欲仿行,时翔曰:“旗兵例不出城,语言与土人殊,故代购。汉兵皆土著,奚代为?”二事亦赖布政力主其议得止。
至七年,江南、湖广灾,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时翔谓江南运可缓,徒病蜀。请独运楚,而听商人自运江南。时尧熙既没,竟无用其言者。时翔在成都,屡雪疑狱,时称神明。九年,卒。
[注] ①呴呴:温和貌。②大吏:旧时指独当一面的地方官,如总督、巡抚。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遣使按视,多更诸守令有司 按:巡行,巡视
B.唱不得已自缚出,始如律如:遵从,依照
C.或张其事,大吏檄入山剿之张:张大,扩张
D.以廉率属,善审机要率:表率,楷模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时翔“善审机要”的一组是(3分)( )
①坐堂皇,呴呴作家人语 ②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 ③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④第出现所侵地足矣,奚拓为 ⑤汉兵皆土著,奚代为 ⑥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雍正六年,清世宗重新选拔各地的行政长官,命令朝廷内外官员各推举一个人,时翔靠同州人沈起元的推荐被授予福建晋江知县的官职。
B.时翔治理晋江一向宽和,常常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子民,怎么忍心用盗贼来看待他们呢?”坐在大堂审案,温和地像与家人谈话。
C.时翔审判案件又准又快。观风整俗使刘师恕巡视泉州时,就曾委派他审讯一些疑难案件,并对他判案的精确迅速赞叹有加。他为官廉洁,给下属树立了榜样。
D.时翔懂得市场价格应当顺应民情的道理。有一次钱价迅速攀升,布政使张榜压制它的市值,造成市场大乱。正在休假的时翔撤下了榜文,钱价不久就降下来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_知_有_性_情_便_有_格_律_格_律_不_在_性_情_外_《诗_三_百》_半_是_劳_人_思_妇_率_真_言_情_之_事_谁_为_之_格_谁_为_之_律_而_今_之_谈_格_调_者,能出其范围否?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节选自《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