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浪淘沙·秋江
张炎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小题1: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飞蓬”用了比喻手法,作者把自己比作漂泊不定的蓬草,体现了孤苦无依、凄凉的心境;“鸥鸟”用了反衬手法,通过写鸥鸟的闲适反衬作者的悲苦。(手法、情感各1分,共4分)
小题2:这一句用了以景结情(或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声衬静)的手法(1分),在一片寂静的霜空中传来婉转凄凉的长笛声,营造了凄清的氛围(1分),含蓄表达了词人欲排遣却无法消除的悲苦心境,令人回味无穷。(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在反复品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意境的基础上,结合着注释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找到这两个意象词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注释中可知,诗人在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飞蓬”,这应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由漂泊不定的蓬草联想到孤苦无依、心境凄凉的自己;看到“鸥鸟”的闲适进而想到了自己的悲苦无奈的心境,这种手法是反衬,以此反衬内心的凄苦。
小题2:结尾“长笛霜空”描写了三种不同的景物,笛声、霜、天空。由霜可以联想到有肃杀气氛的秋意,在天空回荡的笛音更是增添了一份低沉的凄凉气氛,此时目睹此景,诗人内心的那种凄苦无依悲凉的心情全寄寓在景物的渲染中。这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把诗人的心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古诗文题空。(5题限选4题)(8分)
(1)我闻琵琶已叹息,?。?,相逢何必曾相识!(自居易《琵琶行》)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兮辞》)
(4)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5)酌酒以自宽,?。心非木石岂无感??。(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参考答案:
(1)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
(2)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里如虎
(3)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
(4)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
(5)举杯断绝歌路难?吞声踯躅不敢言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重、唧、涯、沦、寄、策、憩、岫、肱、踯躅。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移居东村作①
王庭硅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注]①作者原注:“山中有西泉寺故基。”
1.本诗“鸟不住啼天更静”一句与王籍的“鸟鸣山更幽”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都是反衬(以声衬静),以鸟的呜叫反衬环境的幽静。
观点一:更喜欢“鸟不住啼天更静”。①语言更平易,明白如话。 ②以天为背景,比王籍的诗意境更为开阔。
观点二:更喜欢“鸟鸣山更幽”。①语言更加凝练。②幽雅含蓄,意蕴更深。(意对即可)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
①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明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的主动回归。
②颔联表现作者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
③颈联表现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
④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________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_______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燕子 兴亡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对诗词中的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声调高亢,意气豪爽,是对自我、对人生的有力肯定,表明诗人尽管政治上受到挫折,但仍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也持乐观态度。
B.“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写出了诗人对家国的苦难无能为力,既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也有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慨,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C.“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表现出孙何既威风又儒雅,他饮酒赏乐,吟唱山水,这说明他既有执政能力又能与民同乐。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年老但仍愿为国家效力,对南宋统治者重新起用自己抗金充满希望和信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表达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