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醉落魄?咏鹰》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A.词的上阙“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
B.词人运用衬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只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
C.下阙“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一句中,“狐兔”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朝廷中的奸佞小人。
D.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2)?,百年多病独登台。
(3)?,此时无声胜有声。
(4)沧海月明珠有泪,?。
(5)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6)是故?,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庵:圆形草屋?②归来,指43岁免官归里?③华:花白
小题1:简要分析上片所写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3分)
小题2: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概述。?(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凄凉景象。一个清秋的夜晚,诗人来到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投宿。这儿只有几间破旧的茅房,屋后是一片松林,环境十分荒凉冷落。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自语” 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2分)作用:衬托出作者自己南征北战的雄心壮志,以及些微惆怅。(为下片的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1分)
小题2:下片塑造了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免官失意归来后已是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平生塞北江南的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眼前现实使他逆境益思奋勉,不坠壮志。(2分)一个头发花白、容颜苍老,却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统一祖国万里河山的坚贞不渝的爱国英雄的形象。(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词的上片集中写景,饥饿的老鼠绕着床窜来窜去,蝙蝠围着昏黑的油灯上下翻舞。狂风夹带着松涛,犹如汹涌波涛般放声呼啸;大雨瓢泼而下,急促地敲打着屋顶;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展现的是一种破败冷落荒凉萧瑟的景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下片中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衬托了作者,为下片做了铺垫。
小题2:这类题目可以从诗词塑造人物的手法入手分析。下片首先从外貌来塑造诗人形象: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然后写人物所见所感:一阵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突然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对于真正存在的饥鼠,蝙蝠视而不见,对满耳风声充耳不闻,眼中所见乃心中所想,尽是祖国大好河山。读者几乎可以触摸到作者那颗激烈跳动着的凄苦的心,那颗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执着的心。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小题1:请写出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6)
小题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从写景的顺序或者从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对偶,夸张,排比
小题2:示例一: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2);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2分;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2分,意思答对即可。)。
示例二: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2分);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2分,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可根据关键词的运用及句式来判断,如“白如练”“青如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运用了对偶;“疾如箭”“飞如电”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为排比修辞手法。
小题2:可根据题干要求,任选一个角度来答,如若选择从写景的顺序答题,可结合着景物及关键词进行分析,“长江万里”“淮山数点”是从整体、远景来写;“江帆几片”“山泉千尺”是从个体、近景的角度来写;“云、月、鸿”这些为天空景物,故由地面转为天空的顺序。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2题
|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之歌。 1.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有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参考答案:1.不是同一时间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醉后诗人睡着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情,酒醒之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意对即可)
2.前者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衬托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