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小题1】诗的一、二两句中渲染出怎样的氛围?( 4分)
【小题2】本诗主要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用“稀” “尽” “飞” ,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
【小题2】本诗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在一、二两句写出春鸟,春花之改,反衬出三四句中翠竹的“不改”,从而寄寓了作者幽竹的怜爱与赞美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从诗歌的前两句中找出修饰景物的关键词,然后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体会其渲染的氛围。例如,“稀”“尽”“飞”均是描写暮春景物的修饰词,渲染出了凋零、冷寂的气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第一问,可结合着诗歌前两联与后两联的变化来分析,前两句中,春鸟、春花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而后两句中的翠竹却“不改”清阴,因此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此时作者对幽竹的怜爱与赞美之情感自然表现了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村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注]。
[注]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
(1)诗歌表现了小村怎样的景象?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2)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6分)
(1)(3分)人烟稀少、破败荒凉的景象(1分)。水灾(1分),统治者对村民的冷漠和盘剥(1分)。
(2)(3分)总结上文,卒章显志,(1分)表现作者对灾民的同情(1分)、对统治者的讽刺(1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忆镇阳①?
【金】元好问
悲欢聚散。世事天谁管。梳去梳来双鬓短。镜里看看雪满。?燕南十月霜寒。孤身去住都难。何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②。
【注】①金灭亡后,词人不再为官,生活无法安定,常往来于忻州、镇阳、燕都等地,本词大抵作于从镇阳到燕都的路上;镇阳:作者家人所在地。②团栾:即团圆。
小题1:词的上片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
?
小题2:请简要评析“何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3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
①饱受离乱,思念亲人;②国家灭亡,穷极呼天(世事不可为的哀叹);③年华流逝,壮志消磨。(3分,要点答到即可,也可由“梳去梳来双鬓短”联想到杜甫的“白头搔更短”,体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小题2:
词人通过想象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情景,强烈地表达出词人渴望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词人对太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其它分析精当者亦可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这是一首羁旅诗,结合诗歌的内容及注释交待的写作背景,不难分析出本诗所表达的复杂情感:思乡之愁、失意之悲和家国之忧。
小题2:
本题可以从分析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角度来解答:先明确所用手法,再分析所表达的内容,最后分析所抒发的情感。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定西番?唐·温庭筠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定西番?唐·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小题1:简要概括温词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及牛词中抒情主人公“梦长安”的原因。
小题2:这两首词的结尾二句都传达了相思之情,但抒情手法有较大差异,请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小题1:温词塑造了一个皮肤白皙,性格温润,眉如柳叶,貌美如花,极度思念远在边塞
征戍之人的思妇形象。牛词中抒情主人公因思念故乡而“梦长安”:“金甲冷,戍楼寒”体现
了边塞苦寒,主人公因戍边生活艰苦而梦回京都。“长安”代指朝廷,表达了他希望皇恩浩
荡,不要冷落了生活清苦的戍边将士的愿望。
小题1:温词结尾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此外还运用了借代
的修辞手法(“塞门”代指丈夫,“雁”代指丈夫的书信);牛词主要是运用寓情于景(借景
抒情)的手法
本题解析:
小题1:分析温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可以抓住词中的外貌、神态描写;牛词中的“梦长安”的原因可以从词中的环境描写来分析。
小题1:温词结尾“肠断塞门消息”为直接抒情,“雁来稀”为间接抒情,同时“塞门”“雁”还有借代用法;牛词结尾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同时“画角数声呜咽”从听觉描写,“雪漫漫”从视觉描写。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1)从诗歌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其中必须对仗的是(3分)
(2)这首诗中间两联向友人介绍吴越的美好风光,任选一联,展开想象加以描写(5分)
参考答案:(1)体裁:五律颔联和颈联(2)见下文分析
本题解析:诗歌分析:这是一首向友人介绍吴越美好风光的送行诗。吴越,指今苏杭一带。这里田园沃饶,山川佳丽,历来为人称道。 开头两句“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点明吴越接壤,也暗示以下所写,乃两地共有的特色
颔联“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点明桔和莲,别处也有,而吴越的不同,就在于“有园多种”、“无水不生”。诗人选取桔和莲为代表,也颇为精当。桔和莲皆吴越名产,而桔生陆上,莲出水中,又可从而想见吴越地区水陆风光俱美。
颈联“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则着眼于写水乡市镇的繁荣。吴越水乡,市镇大都紧挨河港。不写日市写夜市,只因夜市是吴越物产丰富、商业繁荣的一大标志;而桥边夜市,更是水乡特有风情。夜市的场面形形色色,独取一“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江南多古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古寺是游人必到之处。“春风寺外船”,令人想见春风吹拂、临水寺前游船辐辏的景象,这是水乡又一特色。
结尾两句“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一个“偏”字特别介绍了吴越人情之美。如此旖旎的风光,又如此好客的人情,他乡游子自然居“必经年”,乐而忘返了。
这首诗清新秀逸,象一幅色彩鲜明的风俗画,是送别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