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9-24 04:55: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唐代著名诗人孟郊,40岁时才赴京城赶考。但两次都没考中,第三次才榜上有名。高兴之余,他提笔写下了《登科后》一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诗的后两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后来,人们从这首诗的后两句中概括出了“走马观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观察事物不深入细致。
在生活、学习中,有时确实不能“走马观花”,但有时却可以“走马观花”。你的体会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参考作文
小议“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能看到什么呢?大概只能看清是红花还是黄花,是大花还是小花;至于是芍药还是牡丹,可能就难以看清了。如果走马观花地看事物,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层,难以看到事物的内在本质,收获则是肤浅的。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对石钟山的命名,历来众说纷纭。郦道元以为是因它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而得名;而李渤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从而认为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这些都是走马观花所得到的答案,所以许多人都怀疑它。而苏轼却不这样,他下马观花,月夜乘船来到石壁下探求答案,并得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深刻认识。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走马观花与下马观花所得到的收获是大不相同的,前者收获肤浅,后者收获深刻。
读书也是如此,走马观花就难登知识的殿堂,难以攀登上科学的高峰。
现在许多同学读书就是走马观花,一篇课文几分钟扫一遍,就丢开不理了,还称之为快速阅读;一道题,几十秒钟把它浏览一遍,就说做完了,还得意地称之为速战速胜的战术。只是到头来,什么都看了,但什么都没记住;什么题都见识了,但什么题都做不对。朱熹认为:读书要细心体会,切不可粗心。未见道理时,正好像被几重东西包裹在里面没法看到,须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他自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实践的。一部书,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把又有体会的地方用蓝笔画出;以后再用黄色笔画出,三四番后,又用黑笔画出,目的是“渐渐向里寻到精深处”。正因为他这样细读、精读、深读,才成为一位大学者,才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体会。如果他读书只是一味地走马观花,可以想象出,他只会“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成为一个没有建树的人。
当然,并非走马观花一概要不得,有时走马观花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如浏览报刊搜集资料,翻看文学作品消磨时间等。但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应少一点走马观花,多一些下马观花,这样才能日有所收获,日有所进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立意。课间十分钟,你把橱窗的报纸都浏览了一遍,这不是“走马观花”吗?你一个晚上就把一部长篇小说看完了,这不是“走马观花”吗?你去旅游,跟着导游,不一会儿就从这个景点跑到那个景点,这不是“走马观花”吗?如果不“走马观花”,你有那么多的时间吗?但是当你被某篇文章吸引住了,把它反复阅读了几遍,甚至差不多可以背下来了,如果是“走马观花”,能行吗?于是,你便常常感叹,要仔细欣赏或观察一些事物时,就必须下马观花。因此,对“走马观花”这个材料,考生可从肯定的角度去立意,也可从否定的角度去立意,还可从既肯定又否定的角度去立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人们往往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不起眼的地方,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明媚的光芒,绽放人生的精彩,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地方的看法。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角落的星辰
或许,这就是悲哀。
人们总是惊讶于绽放着的美丽的花朵,却看不到花下那挺立着的脊梁般的花茎,更不会注意到那簇扎在泥土石缝中的根须。他们,往往被忽视。
在城市的尽头,破败的土屋里,昏黄的灯光下,舔舐着伤口的农民工,忙碌着生计的老人,焦虑着学习的孩童构成的只有一点微弱的光芒,勉强照亮四周的昏暗。中心城区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到了这里,便成了生计的无奈、工资的迷茫。他们是天空中的星辰,却是行星,只能希求恒星的施舍。
一座座高大的楼房矗立起来,一条条光洁的道路延伸到远方,我看到了农民工脸上的希望,仿佛碧天里闪烁的恒星,灿烂却又令人心酸。城市的希望在我们手中,可我们的希望在哪里?一所又一所打工子弟小学开学又被迫关闭,一个又一个稚嫩的初中生、小学生跨入森然的工地,为了自己的明天而敲打着今天。
当一辆辆奥迪、尼桑停在市中心的一所所名校,当网络大骂“富二代”“官二代”,又有几人会把眼睛移向城市的尽头?当“给力”肆虐都市之际,谁能记得起,每一座城市中最给力的那群人?
或许,这也是一种希望,当被遗忘了太久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他们的光芒。当春晚上那一幕让心笑与泪的子弟小学开学时,当那个貌似精明的打工者返还巨款时,当旭日阳刚嘶吼着春天时,我们看到了天空中的璀璨。在城市的尽头那片依旧不光亮的天幕下,一颗颗耀眼的星辰绽放自己的光芒,让你我汗颜。
我们很庆幸,不会再有胆怯的眼神望向我们,不会再有不屑的眼神望向他们。成千上万的农民工,终于在人民大会堂里有了自己的发言人;国务院里总理的眼睛关怀着城市的边缘。“二代打工族”不再忧虑工资的着落,迁移的子弟小学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根。角落里的星辰终究会照亮城市的天空。
当幸福来敲门,我会很真诚地告诉每一个人,农民工或者“二代打工子弟”将会是我们城市的脊梁,城市的恒星,他们的光芒会照亮每一处希望。
【点评】
①立意准确,题目“角落的星辰”就点出了主旨的“不起眼”和“光芒”,行文中紧扣社会中不被关注的弱势群体如何“发光”。立意既扣住了材料,又联系了社会现实,准确而深刻,表现了小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和关注生活与社会的精神。
②语言流畅,有文采,句式整散结合,如第三段富有韵律美。
③结构清晰,叙议结合。④卷面整洁。
⑤建议,如能把“如何绽放人生的精彩”说的更清楚一些,则可以评为“满分卷”。
细节微风岸,人生独夜舟
常言:细节决定成败。原本不理解,却在岁月流逝之中渐明其深意。
《鸿门宴》言: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我对此却有与之不同的言论。细节才是根本,不注重生活小节,怎能成大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细微之处见真谛,有两家商店分别建在道路的两侧,可是很奇怪,南边(即道路右边)客人却很多,连主人都不明白,后来细心观察,原来是南边为客人提供水的保温桶比北边的大一些,细想,作为旅客想要喝水,是桶大一些的,还是桶小一些呢?很建档,旅客来喝水,顺便买一些礼品,由此商业兴隆。这就是细微之处,便影响商机。
日本的一个内衣品牌,起初并不起眼,但由于老板发现很多妇女在内衣城试衣难免尴尬,他便和员工经营起推销,上门服务,顾客挑选后可当场试穿,因此商机出现,此内衣品牌不几年便兴盛起来。
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的细节却成就许多成功,能够绽放出明媚的光芒,流萤虽只有小小的光芒,但在黑夜之中它仍是灿烂的火种,瓦特看到水壶沸腾顶着壶盖,疑惑,最终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牛顿被一个苹果击中,疑惑不解,打开物理学的大门,万有引力定律诞生,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个动作即能彰显一个人的智慧与品质,成大事者必将注重细节。
是否还在无边的梦海中徘徊,是否还在人生道路中迷茫,记住细节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或许我们并不是人中龙凤,也不是爱因斯坦,但我们同样可以成就自我,人生之路需要我们谨慎,细细的走,一个人去面试,他自知可能无望,索性以平常心对待,在去经理办公室走廊上,他发现干净的楼梯上有一张纸片悠然躺在地上,别的应聘者漠然而去,他想了想,拾起纸片,放入旁边的垃圾桶,笑着说:“纸片,那才是你呆的地方。”快乐的去应聘,结果显而易见,他胜利了,原因是他拾起纸片,这一细节虽平凡,但却显示了他良好的道德素质,让他的心灵绽放光彩。
细草微风岸,人生独夜舟。时刻谨记:小小细节也是促你成功的基石,它同样可以指引你前进的方向,面对生活中残酷的竞争,以小胜大,也是一种法宝。
【点评】
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文体纯正,立意准确,材料运用能够做到切合主题。语言表达叙议结合,简洁准确,符合议论文文体要求。
如果本文能够在材料的选择上做到多样,甚至做到正反对比,则更好。


本题解析:(一)命题意图
本次作文是一道材料作文,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学生不太重视审题、审读材料粗枝大叶等现象,结合当前社会中对一些平凡、普通、细小的事物不太注意,关注程度不够等社会现象,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去关心、留意一些不起眼的事物,于平凡中彰显伟大,让细节成就未来,让普通变得卓越。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去关注普通的的地方,生活中的一些地位、身份非常弱势的普通群体,这些人经过奋斗,也会焕发出光芒,创造自己成功的人生。比如现实中的农民工,不被人们关注,甚至受人歧视,恰恰是这些人,装点了城市,创造了生活的美好。学会关注这些,也是未来建设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就像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民生”问题,以前关注较少,现在成了这次人代会讨论的重点;再比如最近炒得比较热的食品安全问题,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但却是关乎到每一个人的大事;对于自身发展也有上些常常被忽略的细节、小事。这些都有必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去关注。
(二)审材料
材料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是“不起眼”。所谓不起眼,是指那些不受人们关心、不被人们注意,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人、事、物。第二个层面是“发出明媚的光芒”“绽放人生的精彩”。一般可以理解为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成绩,产生了影响。第三个层面是“改变了看法”。第二个层面与第一个层面之间用“但”来连接,从形式上看是一种转折关系,第三个层面是一、二两个层面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个层面的“不起眼”与第二个层面的“焕发出明媚的光芒”“绽放人生的精彩”之间又产生了一种关系,一些“不起眼”的地方,由于某种转化,却“绽放了人生的精彩”,对这种关系的把握是审题的关键。
不起眼的地方可以是细节,但一味地写细节或者细节决定成败也不一定切合题意,细节也有受人关注的和不受人关注的之分,在这里必须是由于关注那些不被人关注的细节,结果出人意料地“发出了明媚的光芒”,才被视为切合题意。也可以写平凡,写平凡不一定都切合题意,必须写由于对平凡的坚守或者其他,才绽放出了人生的精彩。再具体一点,像陈景润,居于六平米的斗室,却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那是源于他对数学探索的执著追求;像旭日阳刚,从默默无闻到一夜成名,那是源于他对音乐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三)审要求
本题要求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不宜把它写成话题作文。应该认真研读材料,弄清材料中所包蕴的某种关系,从而确定一个比较好的立意角度,才能写好这篇文章。其他要求,基本上都是常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文体特征鲜明这一点,从阅卷情况来看,文体特征鲜明仍然是今后写作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四)比较切合题意的标题
成功常见于忽微
小处彰显人性之美
蛰伏,等待光芒
关注盲点
陌上花开
伟大从小处诞生
于无声处听惊雷
石头缝底散发出光芒
非凡起于平凡
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把平凡做到极致
寂寞·奋斗·成功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成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最高目标,是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好境界。
  然而,成功的取得又是来之不易的,它是以心血、汗水、拼搏为代价的,这正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请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最美好的境界,成功意味着事业有了成就,人生有了收获。但是,要取得成功,又必须经历一番风雨,经受一番磨难。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坎坷?你克服了哪些困难?你有些什么启发和收获?把这些经历写成文章,既扣住了题意,又真实而生动。另外,你可以阐述立志与成功、理想与成功、勤奋与成功、持之以恒与成功、乐观与成功的关系,还可以通过编写童话、神话、寓言故事、小小说等来表现有关成功的各种哲理。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红”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生活中,人人希望做红人,学业希望是红色成绩,从商希望红红火火,办事希望开门红。股市涨了叫飘红,运气不错叫走红,公司火了要分红,甚至花儿谢了也叫落红。红牡丹、红高粱、红心结、红地毯、红灯笼、红对联、红利是、红双喜、红军、红旗……浓浓的中国红,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吉祥、喜庆的热烈关注,同时也是对生命、对未来的热切企盼,在“红”的背后,更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必将引领着人们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经历、体验或看法呢?请以“红”为话题,合理选择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突出,层次清楚;2、所写内容必须在本话题范围内,充分体现话题内容;3、文题自拟;4、文体自选;5、立意自定;6、不少于800字;7、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轮红日?一轮人生
湛江一中高三(10)班?全琪
看过那红日自海出,万丈霞光生,看过那红日挂天中,骄阳红胜火,看过那红日沉西山,余晖铺大地。一轮红日,朝升暮落,推移往来,像极人的一生,此起彼落,此兴彼衰。
朝阳是并不耀眼的红,温暖,热烈,奔放,一如人生之刚起步,并不辉煌夺目,但积攒着无比的希望,无限的力量。朝阳是勇敢的。他怀着红色的信念,披着红色的战袍,执着红色的利剑,踩着红色的路子,穿过冰冷漆黑的夜,赶到万籁俱寂的晨,带给大地光明,带给人间红彤彤的希望。少年亦是勇敢的。他们怀着红色的向往,存着红色的希望,相信红色经典,会为理想熬红双眼,会为真理争得脸红耳赤。等到岁月磨平了棱角,等到生活褪掉了红色而变得漆黑如铁,等到人生的追求不再似红色的正统光明,疲惫的人会怀念起红色的少年。朝阳和少年的红都不是耀眼的,但足够执着,足够热烈,足够光明,足够温暖,足够将一个世界,建设得明亮如昼、温暖如春。
如果说朝阳并未发尽光芒,那么骄阳就是光辉灿烂、光芒毕露的了。骄阳的红是张扬的,是霸气的,是持久而狂热的,是大气而慷慨的。世间的众多事物,都因了骄阳的照耀,变得光彩夺目。骄阳下的一丛花,红艳艳的似女人腮边的胭脂;骄阳下的一簇叶,红彤彤的是怀着醉意的笑;骄阳下的一泓水,波光粼粼似泛着捣碎了的金;骄阳下的一场子谷粒,泛着光粒粒是农民金红的喜悦。骄阳是灿烂的,而人在得意之时,如日中天,红光满面,红运沓来,亦如骄阳的灿烂;而周围的人事因了得意之人骄阳一般的照耀,也光芒万丈、熠熠生辉。骄阳是得意的,红极之时伸出左手拉住黎明,伸出右手挽住黄昏,演绎一个光照寰宇的辉煌。人在壮年也是得意的,红极之时兼有年轻的锐意干劲和年长的沉稳持重,演绎一个红红火火的人生。
待到日薄西山,人近暮年,你可以说红极一时的风光不再,也可以说自有平和的美。一离离黯淡了红光的夕阳,一声声沉重的慨叹,一段段百折的愁肠,一掬掬盈盈的泪光,红了的是人的眼眶,红不了的是陡落的事业、已逝的韶光。日在落下时应该自赏,人在落泊时最应自强。曾经的红光不是完全消逝,只是淡了、远了,记得那红色的辉煌,便依然有一个温暖的傍晚。晨起暮落,朝来夕去,日是周而复始,人是只此一生。到了尾声,即使喑哑黯淡,也要留一个殷红的完满。
一轮红日,一轮人生,此起彼落,此兴彼衰,都是一幕用红色由浅而深、由深而浅涂抹而成的风景。看一轮完满的红日,过一轮完满的人生。
【点评】内容20分,表达20分,特征20分,总分60分。这是一篇章法严谨,语言极富文采的满分作文。小作者巧妙地选取了“红日”与“人生”的关系,将发散性的角度合理地集中到一点,然后分三个角度,即朝阳与少年、骄阳与青年、夕阳与晚年,两两对应,不蔓不枝进行敷演,构思精巧,语言用词丰富,具有很强的驾驭力。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发散性的话题作文。作文题的原材料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给考生打开了写作的思路。在观点的选择上,原材料也给予了必要的罗列,文题为“红”,大拙而大巧,既好写也难写。在内容和观点上,不同层次的考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但可以迅速判断考生的认知能力。要写好发散性的话题作文,关键是选择自己最熟知的内容,进行“以小见大”的写作,文章的开口要小,立足一点写深写透,如果没有丰富的材料积累,没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最好不要写成泛泛而论的文章,那样就显得空洞甚至无病呻吟了。围绕“红”来选材,最好先看结尾的三个立意提示,可以围绕“人们对吉祥、喜庆的热烈关注”来写作;可以围绕“对生命、对未来的热切企盼”来写作;也可以围绕“更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必将引领着人们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来写作;或者也可以围绕三个观点集中进行传达,比如“红是中国的文化底色”等等,甚至可以围绕“红”进行其他角度的立意。在观点的选择上,能够体现考生对“红”的感知能力,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在写作中,注意材料选择的同类性,保持文章风格的一致,在表达观点见解的时候,应该紧扣“红”字来抒发情感,表达看法。不应该任意组词,私自改变话题“红”。在文体的选择上,可以合理选择各种文体,但要注意文体特征,不要文体不分,去为“发散”而“发散”,兴之所至,不计其余。?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围绕“生命”写一篇自命题作文,文体不限(编者注:作文题大意)。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根据试卷上所提供材料,可能每一位考生在看到时,都会有心灵最敏感处被触碰的感觉,因为那上面是有关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最震撼中国人心灵的场面——5?12汶川大地震中相关的捐款、救援。
对于习惯性进入考场便看作文题的考生而言,此时正巧合的是,在南宁市的民族广场上,奥运火炬传递正在举行起跑仪式,全场为汶川地震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该题作文属于较新颖的立意文,内容对于考生而言并不难把握,因为每个人对这次灾难都有很深刻的了解和感触,但是,要把这一作文写好的难度却相当大,要想拿到高分并不容易。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