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全民焦虑”也称集体焦虑,它是一种广泛的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紧张心理状态。近日,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就“当下中国人为何焦虑?”做问卷调查,结论显示“全民焦虑”是当下中国的一种社会病基本成共识;而且焦虑问题多,焦虑度较高,特别是公众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的焦虑程度远超对宏大命题的焦虑;更可怕的是这种焦虑情绪还可以相互传染,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
近年来,社会流动渠道堵塞,处于较低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人几乎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上流动,小康社会的美好理想被冷酷的现实打破,这种心理落差使他们感到失落、挫折和无助,于是就焦虑起来,浮躁起来。再者,在吃饱穿暖之后,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的健康安全,但是,因为对“看病贵、看病难”等医疗保障不完善的忧虑,对食品、药品不安全的担心,对能否长寿以及长寿了生命、生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疑惑,加上一部分人的关注过度,出现了“关心则乱”的焦虑障碍。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机制,旧的游戏规则被打破,而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建立之中,激烈的社会变迁使社会规范也变得不确定。在大多数人还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在富裕起来的人中,又有一部分人的收入和财产与非法、违法、犯罪有着难以切割的联系,更有一部分官员通过贪污受贿来敛财。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在道德方面的严重焦虑。然而,要对这种普遍的焦虑进行诊断和治疗,不能简单武断,操之过急,只对公众的焦虑进行批评指责是不明智不公道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时期,彻底治愈“焦虑症”绝非朝夕之功。
(选自2013年《人民论坛》,有删改)
小题1:从材料看,“全民焦虑”有哪些特点?(3分)
小题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全民焦虑”。(6分)
小题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治疗“全民焦虑”。(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范围广;②问题多、焦虑度较高;③相互传染、不易化解。(每点1分)
小题2:①社会流动渠道堵塞;②自身健康安全没有保障;③社会规范的不确定。(每点2分)
小题3:①疏通社会流动渠道;②建立健全食品、医疗、养老制度;③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规范体系,完善社会道德;④广泛开展普遍有效的公民教育,建立和完善社会心理救助体系;⑤全民参与、政府积极作为,并且要常抓不懈。(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的答案要点集中在文本的第一段。“‘全民焦虑’是当下中国的一种社会病基本成共识;而且焦虑问题多,焦虑度较高,特别是公众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的焦虑程度远超对宏大命题的焦虑;更可怕的是这种焦虑情绪还可以相互传染,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从中把要点摘出来即可。
小题2:应该注意文本中表明文章层次的一些标志性词语,如第二段中提到的“再者”“与此同时”,可见本题的答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回答。
小题3: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这说明要想治疗全民焦虑,必须找到造成全民焦虑的原因。因此,本题可以结合上一题中涉及到的几个方面对症下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说“异”
詹克明
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
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正所谓“病蚌成珠”。
降雨全靠空气中的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倘若天空绝对干净,水汽再多也不会下雨,当然就没有植物和动物,更不可能有人类。同类之物彼此相差无几,谁也难成中心。异类的介入打破了无差异的均衡,“中心”应运而生,有序的体系得以形成。梁山好汉一百多,各怀绝技,谁肯服谁?倒是文武皆不出众的“异类”宋公明,凭着“呼保义”“及时雨”的名声坐了第一把交椅。
当液体加热到沸点之上,有时高出十几度还不沸腾,就成了过热状态。一旦过热液体受到扰动,瞬时大量汽化,极易发生爆炸。工业生产中为了避免出现“过热”,常将几粒多孔质的沸石投入高温液体。沸石不断释放的小气泡容纳了液体的饱和蒸气,鼓成大气泡腾出,借此平稳沸腾。过于纯粹的体系在形态转化时很可能出现滞后或过头,导致险象环生,异类的适时参与则可化险为夷。
事物需要发展,体系必然转变,异类可以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20世纪初,正是爱因斯坦在假设光速不变的基础上提出相对论,普朗克又提出量子论,才使物理学获得了大发展。正因为他们的异类观念,才使得物理学大大创新。不过,切勿强求“异类”,最应警惕那种哗众取宠的故作怪异,如父亲逼着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之类,就是渴求社会认可的假异类、真恶俗。
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打工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农村人与城里人衣饰的差异、口音的不同……都可以泾渭分明地用来划分同类与异类,更不要说大的方面了。不要把一切原因都归结为漫长的封建帝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国民性”。蜂拥而上的党同伐异和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一个高度发达、受人尊敬的大国,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最起码要能容忍那些并不妨碍别人、又不违犯法律的异类行为。
对于一个健全发展的体系,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病蚌成珠的事例说明,砂粒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事物的中心,可以创造美丽的结果。
B.作者以天空中水汽凝成雨滴的事实说明,灰尘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
C.作者以过热现象中沸石的作用说明,在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异类的参与来化解体系突变的危险。
D.作者列举父亲逼迫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的事例,意在批评恶俗的假异类现象。
2.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排斥、打压,缺少起码的宽容。肯定具有积极意义和带来创新结果的异类,容忍无害的异类现象。(意对即可)
3.宇宙万物间普遍存在异类现象,所以是正常的;异类的存在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是必需的。(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过半年多的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车于太平洋时间3日20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
宇航局华裔科学家沈毓贤说:“‘勇气’号登陆过程中全球共有3个联络站,分别位于西班牙马德里、澳大利亚堪培拉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它们能接收全空域的通信信号。“勇气”号外部为登陆舱,只有火星车和登陆舱都发回信号,才能证实整个登陆计划成功。在帕萨迪纳的宇航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监测登陆过程的数百名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一片欢腾,人们期待着“勇气”号在火星上发现水和生命存在的迹象。火星着陆系统总工程师、华裔科学家李炜钧说:“勇气”号登陆完全依靠自主控制,地面控制中心在紧张和悬念中希望它“交好运”。
“勇气”号登陆时像皮球一样在火星表面进行长达数分钟的弹跳、翻滚,直至最后落稳。它先是在耐高温表层的保护下,以大约1.9万公里的时速冲入130公里厚的火星大气层。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它在距火星表面8公里左右时时速降至1600公里,此时直径10多米的降落伞自动打开。当火星车连同降落伞一起接近火星地面,它的外层气囊弹出,同时火箭制动发动机向地面喷出火焰,增加着陆缓冲力。在距地面12米时,降落伞绳索自动断开,被气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勇气”号,像皮球一样落在火星表面弹跳、翻滚,最初弹起时有5层楼那么高,反复弹跳数10次后在距最初着陆点大约1公里的地方落稳。此时气囊内的气体自
动放出,火星车看上去像被一层帆布包着。
“勇气”号着陆点选在火星上地势平缓、面积较大的“古谢夫环形山”区域,以确保成功。它着陆后将先进行一星期的设备自检,然后地面人员将操纵它在火星表面考查。收到它拍摄的图像后,如果科学家认为某块岩石有研究价值,会命令它开过去进行进一步探测。
“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也计划于1月24日在火星着陆,这一对探测器共耗资8.2亿美元,分别在去年6月和7月飞向太空,是去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宇航局最大的一项太空计划。如果这一计划取得成功,将鼓舞宇航局的士气,并加速人类登陆火星的进程。
1. 下列对“勇气”号的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是由美国新近研制完成的空间探测器,主要由登陆舱和火星车组成。
B.是空间遨游时间长、耗资巨大,成功登陆火星的探测器。
C.是完全依靠自主控制,并且能够进行设备自检的高智能探测器。
D.是地面人员能够操纵,进行有针对性空间实验的探测器。
2. 以下不属于“勇气”号“依靠自主控制”来完成的一项是(? )(3分)
A.在火星表面经过反复弹跳数十次后在距最初着陆点大约1公里的地方落稳。
B.在“勇气”号时速降至1600公里时,此时直径10多米的降落伞自动打开。
C.在火星车连同降落伞一起接近火星地面时,它的外层气囊弹出,同时火箭制动发动机向地面喷出火焰。
D.在距火星地面12米时,降落伞绳索自动断开。
3. 以下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勇气”号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这表明整个登陆计划取得成功。
B.华裔科学家的参与表明,美国探测器登陆火星也是全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
C.地面人员操纵“勇气”号进行探测,主要是为了发现水和生命存在的迹象。
D.“勇气”号与“机遇”号如果取得成功,将加速人类登陆火星的进程。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A
本题解析:
1、C?“勇气”号登录时“完全依靠自主控制”,其他情形不是“自主控制”
2、A?此项不属于“自主控制”范畴,而是属于自然缓冲。
3、A?根据第二段中沈毓贤的相关表述,“勇气”号发回第一个信息,应该看成是整个计划中的局部的、部分的成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选做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实用类),回答(1)?~(4)题。
尽管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又恰恰处在朝政腐败、社会动乱、四郊多垒、民不聊生的时代,但是作为一位上层妇女,她不可能为国为民建立其他功业,而凡是在当时条件下能够做到的,她都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奉献。她的睿智和赤诚,在毫无功利目的情况下,全部倾注于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和著述。令人遗憾的是她原来卷帙富赡的文集多已散佚,留存至今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真实可靠和较可靠的作品只有词五十来首,诗歌十五六首和少量的断句,文六七篇。
然而,作家贡献和影响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作品数量的多寡。李清照正是以她虽少却好的作品奠定了词坛大家的地位。人们将其列入“词家三李”之一,并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的说法,仿佛除了李白和李煜没有第三个人能与她相提并论。“清照的《漱玉词》,每一首都是冰莹玉润,令人把玩不忍释手。有人说她的词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个比喻是很确切的”。“李清照是北宋末年最伟大的词人;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她的词把她抬到文学史上最矜贵的一个地位,她的词不仅具有谐协的声律、美妙的字句,完成了词的形体美;而且能不露痕迹,自然地把她的意境情感在词里尽量表现出来。乐府词至李清照,其技巧与运用,可谓尽善尽美了。清照的词是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的情调的。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代写的‘闺情’,所代写的‘妇人语’,放在清照面前,都要黯然失色。她没有一首词不是精金粹玉之作,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李清照词,其独到处,在既经音律锤炼之后,犹能出之以自然。此为前辈作家所未历之境。故李氏尝品题北宋词家及其制作,无一完善之评”。“她的词虽存四五十阕,然其天才之卓异,亦足震烁词坛,使人惊赏不止。她对于前辈作家,多致其不满之意,可见她当年眼界之高,几乎无一理想的作家,足供她的模型了。她的词最能表现出女性的美来,其幽媚婉柔流畅,机杼天成,非时辈所能企及”。“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晏殊之和婉,欧阳修之深美,张先之幽隽,柳永之绵博,苏轼之超旷,秦观之凄迷,晏几道之高秀,贺铸之瑰丽,举不足以限之。大抵于芬馨之中,有神骏之致,适以表现其胸怀襟韵,而早期灵秀,晚岁沉健,则又因年因境而异。而其善于铸寻常言语,善用成语,善用叠字至十四字之多,皆足以见其开辟之才也”。
以上是对李清照词的部分较有代表性的评语,对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则可以下述诸家评语为代表:“(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称首,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李易安)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文叔之女)其文淋漓曲折,笔墨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也”;“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与伟大的骚人屈原,诗人陶潜、杜甫并垂不朽了。她不仅在女性里面是第一大作家,她的文名与作品,已经与世界永存了”;“李易安固不仅为妇女中之能文杰出者,即在各时代的诗人中,她所占的地位也不能在陶潜、李、杜及欧阳修、苏轼之下”;“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今所传的诗词不过寥寥数十首而已”。“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女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个。长期的封建社会埋没了无数有才能的妇女。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李清照这样的作家。她的杰出的成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妇女的才能不可磨灭的标志”;“历史上有名的女性,便单就中国而论,如像卓文君,如像蔡文姬,如像武则天,如像李清照,她们的才力也并不亚于男人,而她们之所以能够成人,乃至成为男性以上的人,就因为她们是不肯服从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的女性。”(选自陈祖美《李清照新传》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李清照处在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时代,这使她不可能建立为国为民的大功业,只能把精力倾注于文学创作和著述上。
B、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和著述十分丰富,但是因各种原因存留下来的作品不多,而这其中有些作品可能还不是她本人之作。
C、后人给李清照的词以很高的评价,把她列入“词家三李”,说明只有李白和李煜能够达到她的高度,其他人则难以并列。
D、李清照以前的一些男性词人创作的词,在写“闺情”“妇人语”上,都是代女主人公立言,难以表达出离情闺怨。
E、本文中作者主要是从前人对李清照评价的角度来写李清照的,主要是对李词的成就、其诗文成就及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评价。
(2)作为一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词的创作上做出了哪些贡献?请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人对李清照诗文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地位有许多评价,其“社会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认为,“易安词在有宋诸名家中,自有其精神面目”,你怎样看待这一评价?请联系全文,从某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E
(2)①她的词形式上具有声律谐协、字句美妙的特点,完成了词的形体美;
②能够运用娴熟的技巧,不露痕迹,自然地表达意境情感;
③作为一个女词人,她的词最能代表女性的优美情调,超越了其他男性词人所写的“闺情”代“妇人语”等离情闺怨的作品。(意思对即可)
(3)①作为女诗人,她的杰出成就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妇女的才能不可磨灭的标志;
②她是不肯服从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的女性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意思对即可)
(4)这一评价是中肯的(或准确的)。
精神价值方面:
①李清照处在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的年代,做出了一个妇女能做出的最大贡献,表现出了封建社会一个妇女的才能,其精神是不可磨灭的。
②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现实埋没了无数有才能的女子,而李清照敢于以自己非凡的才华在那个时代发出女性的声音,争取女性的价值,这是对传统男性中心道德的叛逆,是女性勇敢精神的体现。
创作方面:
①李清照能够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追求能够表现自己胸中襟韵的神思情致,这在一般的男性文学家中也实属难得。
②李清照以自己的创作赢得了后人的尊重。她创作的词,使她成为北宋末年最伟大的词人;她的诗,使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诗人。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唐朝的桃花
茹喜斌
在我心中,三月的桃花总是和唐代那个美丽幽怨的故事连在一起的。于是,这喧闹枝头的桃花,就有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一丝灼灼的忧伤。
但桃花是我心中的精灵。当清澈的绿溪从三月的额前浅唱般流过,我开始在北方的春天里行走,在桃花的诗意里行走,仿佛心灵的相约。而那被桃花熏香的微风,就那么多情地牵着我的衣角,跳过我的心野。在我的默然的不动声色里,她是那么绚烂。我知道,她那温柔绽放的神色,也是不动声色的关啊,仿佛岁月深处的彩云,缤纷了我的情思。
在我的渴望里,它应该属于繁华的夏季,应该在夏日的热烈中炫耀自己的美丽。但是又只有在这乍暖还寒的日子里,她才是我走过千年的精灵,才能在这最难将息的季节里成为我铺天盖地的向往和感动,才能让我的目光和心思放飞到醉人的境地。情钟桃花,曾为她写就许多文字。我就在这文字里从冬天走向三月,从三月走向四月。于是,那一缕淡淡的忧伤,那一丝灼灼的忧伤,就让一个又一个季节鲜活也诗意起来了。
还想起南方的桃花。南方的桃花像温婉多致的闺秀,总是绰约在亭台楼榭之间,总是鲜艳在诗情画意之上。那种姿态和气色,那种笑靥的粉润,能让我呼吸到阳光的芬芳,聆听到琴瑟的悠长。但在我心中,她依然有些忧伤,恰似我一江春水的心绪啊。
我曾客居南方十年,居室外是一片池塘,池塘的堤上满是桃树,堤下是屋脊和窗棂。那日清晨散步时,见一女子手摇桃花徐徐而来,我便突然想起唐代那个才子,但不知她是否见过那位才子,只是唐突地吟了句:“桃花天天过花堤。”那女子眉眼一笑,便有了一句:“只惜灿艳三五日。”哦,想必是一个有过忧伤的才女吧。后来才知,她是前来采风的三湘四水间颇为著名的诗人,我还记得她几句诗来:“想桃花艳了几日/唯留下一丝记忆/那一帘飘落的缤纷/恰似我如翼的思绪……”
哦,三月的桃花,明丽中蕴含着多少沧桑的意味,芬芳中凝聚着多少寂寞的日子?“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读过许多桃花诗,但最喜欢的还是那千古吟唱的忧伤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开了千年,春风吹了千年,淡黄的书页中依然匆匆行走着那个赶考的才子。而我,竟然在千年之后细细地看着门前的桃花,和门后面露出的笑脸。这所有的一切,犹如是一个传奇一个梦幻,或又是一个命定的相遇啊。天地间,有多少一经相遇便成了刻骨思念的情缘,又有多少一经相识却成终生怀恋的永别?
或许,悲剧更有历史的穿透力,也更能打动人心,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吧。
二十多年前,当我在南方的三月读到这首小诗的时候,没想到这种淡淡的忧伤会一直延续至今,并使我每每面对桃花时,仿佛是面对着一种悲剧的象征。我曾经渴望那一段和桃花纠缠在一起的爱情,有一个花好月圆的结局。但我又深切地感到,桃花和一段爱情的悲剧融合在一起,又是怎样的动人心神。我不知道千年前那位唐代的才子,是怎样抚平了心中的惆怅,却只是固执地在花瓣中寻觅着他洒落的泪滴和遗憾。
花草无意,流水无情,这意与情,其实皆为人之心思所生。一首诗,让我心绪难平,岁岁年年;一段情,让我爱怨交织,年年岁岁。而我由此感悟到的便是这桃花的艳丽只因沾了忧伤,才让人铭心记忆,这不仅是艺术的魅力,更是爱情的魅力
因此,对于悲剧和忧伤,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但又想,倘若自己的人生就是一部悲剧的话,那么,这是我人生的诗意呢,还是我人生的苦难?但无论如何,在这个季节里总有桃花,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她那阳光一样的笑容或是忧伤的笑容,都会照亮我的眼睛和心灵。
桃花依旧笑春风,那是我走过千年的精灵,忧伤而又热烈的精灵。(选自《株洲晚报》)
1.文中所说的“三月的桃花总是和唐代那个美丽幽怨的故事连在一起的”这句话中“唐代那个美丽幽怨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于是,这喧闹枝头的桃花,就有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一丝灼灼的忧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那被桃花熏香的微风,就那么多情地牵着我的衣角,跳过我的心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概括江南桃花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说“对于悲剧和忧伤,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指的是唐代匆匆行走着的那个赶考的才子崔护在《题都城南庄》中所写的物是人非的故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1)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作者看到桃花,触景生情,自然而然想起《题都城南庄》那首诗,引发那种物是人非的伤感。
(2)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通过写北方春天桃花的绚烂、温柔绽放的不动声色的美,引出下文江南的桃花的忧伤。
3.温婉多致,风姿绰约,芬芳悠长,但核心依然是充满着淡淡的忧伤。
4.桃花的艳丽只因沾了忧伤,才让人铭心记忆,这不仅是艺术的魅力,更是爱情的魅力。但无论如何,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她那阳光一样的笑容或是忧伤的笑容,都会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我们的内心在忧伤中充满热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