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
小题1:“都毫不相干”不准确;根据原文,“道”是由具体的“技”提升而来的,且相互区别。
小题1:“道”只是一种哲学观念,本身并不能将世界变得有序;而是人借助“道”的观念观察世界,世界“表现为一种有序的形态。”见第三段结尾。
小题1:意思理解颠倒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争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关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盖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
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艰苦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位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关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能向世界显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其实也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美的。
B.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担负起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的责任。
C.某些以偏盖全、以丑为美的作品,不是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不是不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的。
D.我们的文化产品要向世人展示中国各种文化遗产后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的东西,特别要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软实力的提升之所以要依靠文化产业,这是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
B.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中,从青州佛像的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C.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展示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是中国文化产品的重要任务。
D.中国文化中那些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的,是中国文化中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东西。
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要能向全世界显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要能引导整个社会。
B.如果我们的文化产品能够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就可以让中国文化释放出无穷的魅力。
C.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我们的文化产品应当力求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展示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
D.我们仅仅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就能提升我们的软实力。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指代有误”“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推理注意“强加因果”“推测有误”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对应的原文“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 选项是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其表意恰与原文相反,曲解文意。
小题2:选项D对应的原文是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选项与原文不相符,曲解文意。
小题3:选项D说法太绝对。提升软实力靠的不仅仅是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还有其他方面。选项混淆逻辑范围。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房花木深?冯骥才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用一堆木头在阳台上搭一座木屋,还将剩余的板条钉了几只方形的木桶,盛满泥土,栽上植物,分别放在房间四角。鲜花罕有,绿叶为多。再摆上几把藤椅,竹几,小桌,两只木纹裸露的老柜子,各类艺术品随心所欲地放置其间。还有一些老摆设,如古钟、钢剑以及拆除老城时从地上捡起的铁皮门牌高高矮矮挂在壁上……最初是想把它作为一间新辟的书房,期待从中获得新的灵感。谁料坐在里边竟写不出东西来。白天,阳光进来一晒,没有涂油漆的松木的味道浓浓地冒出来,与植物的清香混在一起,一种享受生活的欲望被强烈地诱惑出来。享受对于写作人来说是一种腐蚀,它使心灵松弛,握不住手里沉重的笔了。
到了夜间,偏偏我在这书房各个角落装了一些灯。这些灯使所有事物全都陷入半明半暗。明处很美,暗处神秘。如果再打开音响,根本不可能再写作了。写作是一种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是钻到自己心里的一种生活,是精神孤独者的文字放纵。在这样的被各种美迷乱了心智的房子里怎么写作呢?因此,我没在房里写过一行字。每有“写”的欲望,仍然回到原先那间胡乱堆满书卷与文稿的书房伏案写作。
渐渐地,这间搭在阳台上的木屋成了花房,但得不到我的照顾。我只是在想起给那些植物浇水时才提着水壶进去,没时间修葺与收拾。房内四处的花草便自由自在、毫无约束地疯长起来。从云南带回来的田七,张着耳朵大的碧绿的圆叶子,沿着墙面向上爬,像是攀岩;几棵年轻又生命力旺盛的绿萝已经蹿到房顶,一直钻进灯罩里;最具生气的是窗台那些泥槽里生出的野草,已经把窗子下边一半遮住,上边一半又被蒲扇状的葵叶黑糊糊地捂住。由窗外射入的日光便给这些浓密的枝叶撕成一束束,静静地斜在屋子当中。一天,两只小麻雀误以为这里是一片天然的树丛,从敞着的窗子唧唧喳喳地飞了进来,我欣喜之极,怕吓坏它们,不走进去,它们居然在里边快乐地鸣唱起来了。
一下子,我感受到大自然野性的气质,并感受到大自然的本性乃是绝对的自由自在。我便顺从这个逻辑,只给它们浇水,甚至还浇点营养液,却从不人为地改变它们。于是它们开始创造奇迹——
首先是那些长长的枝蔓在屋子上端织成一道绿色的幔帐。常春藤像长长的瀑布直垂地面,然后在地上愈堆愈高。绿萝是最调皮的,它在上上下下胡乱“行走”———从桌子后边钻下去,从藤椅靠背的缝隙中伸出鲜亮的芽儿来。几乎每次我走进这房间,都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画面:一些凋落的粉红色的花瓣落满一座木佛身上;几片黄叶盖住桌上打开的书;一次,我把水杯忘在竹几上,一枝新生的绿蔓从杯柄中穿过,好似一弯娇嫩的手臂挽起我的水杯。于是,在我写作过于疲劳之时,或在画案上挥霍一通水墨之后,便会推开这房间的门,撩开密叶纠结的垂幔,独坐其间,让这种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灵中涌动的风暴。
我开始认识到这间从不用来写作的房间非凡的意义。虽然我不在这里写作,但它却是我写作的一部分。我前边说,写作是一种忘我的想象,只有离开写作才回到现实来。这间小屋却告诉我,我的写作常常十分尖刻地切入现实,放下笔坐在这里所享受的反倒是一种理想。
我被它折服了,并把这种奇妙的感受告诉一位朋友。朋友笑道:“何必把现实与理想分得太清楚呢!其实你们这种人理想与现实从来就是混成一团。你们总不满现实,是因为你们太理想主义。你们的问题是总用理想要求现实,因此你们常常被现实击倒在地,也常常苦恼和无奈。是不是?”
朋友的话不错。于是当我坐在这间花木簇拥的木屋中,心里常常会蹦出这么一句话: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
小题1:作者对“木屋”情感变化是怎样的?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⑴ 享受对于写作人来说是一种腐蚀,它使心灵松弛,握不住手里沉重的笔了。?
⑵ 虽然我不在这里写作,但它却是我写作的一部分。
小题3:文中引述朋友说的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小题4:文章结尾处“我们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请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期待──不顾──折服。作者当时是期待它成为一间能为自己获得写作灵感的新书房,并精心搭建;然而事后作者坐在其中却写不出东西就很少照顾它,它就渐渐成了花房;后来花房成为作者休息、享受的地方,成为现实和理想联系的平台,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间书房的喜爱。任由其中的草蔓狂长;再后来作者发现在写作疲劳时坐在期间暴动的心灵可以得到平静与自由,在此是一种理想的享受,是自己写做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6分)
小题2:(1)作者总是用理想要求现实,常常十分尖刻地切入现实,因此认为写作是一件极严肃的事,认为用以写作的笔很“沉重”;而享受现实的美,让心灵松弛,就很难进入写作状态。(2)进入这房间,让这里自在又松弛的美平息一下写作时心灵中涌动的风暴,不仅是一种调节,更能让作者享受到“理想”。作者认为这间房间对于自己的写作具有非凡的意义。(4分)小题3:借以指出写作者常常为现实生活苦恼而写作时十分尖刻的原因,同时也是为了点明文章主旨。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应太理想主义,不要用理想去要求现实,而应面对现实,用心营造,用心感受生活。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6分)
小题4:人们常常喜欢将现实生活理想化,但现实生活却十分残酷,往往不能如其所愿,正如作者在阳台上搭建一间木屋,起初是期待它成为自己的新书房,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它成不了书房,只能成为一间舒适美丽的花房。我们不能用理想苛求生活,我们只能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面对现实,用心体会,这样才能发现生活其实也是如此之美,甚至有预想不到的美。这句话是对自己悟出的这一人生道理的肯定和赞赏。(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