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十)
2017-09-24 05:15: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参考答案:①作为②语气助词③成为④动词,这里有“编造”之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②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注]①间关:辗转。 ②逋负:拖欠税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得鳜尺许以馈馈:进献
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治:追究
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第:住宅
D.贫甚,质女婢于人质:人质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
小题1:结合季康子两次问政材料,具体分析孔子的为政思想。(2分)
小题2:结合论语选文,就第四段文字,说说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次问政,孔子否定了季康子为政用杀的方法,提出德服人的为政思想。第二次问政,孔子指明只要统治者做到庄重、孝慈、用人唯才就能使百姓尽、勤勉。由此可知,在孔子的为政思想中,他特别强调统治者的表率作用,正人必先正已。(2分)
小题2:孔孟之道,继承是必然的。孟子的“行仁政而王””的政治主张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认为“仁则荣,不仁则辱”,统治者应该修明政治,不应放纵享乐,否则只能自取其辱,这些思想,就是对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继承。(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因为所给文段为古文,在解答此题时要先理解材料的含义。分析题目,找出第二、三则材料中孔子的回答,理解其含义并归纳出两段话的共同点“他特别强调统治者的表率作用,正人必先正已”组织语言,意思接近即可。
小题2:解答此题重点分析第四则材料,理解其含义,并联系第一则材料,找出二者的统一性“统治者应该修明政治,不应放纵享乐,否则只能自取其辱”组织语言,意思接近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维传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日:“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日:“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九公主第——诣:到……去。
B.于上座日——延:邀请。
C.曲果然——对:对照。
D.尝自其景物奇胜——写:书写。
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正面表明王维才能的一组是(   )

①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②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
③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
④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
⑤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
⑥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精通音律,应举之前,歧王建议他为《诗经》中几首风格清越的诗谱上琵琶曲,并帮忙推荐给九公主,九公主对王维大加赞扬。
B.凝碧池宴乐,叛贼召集梨园诸公合奏乐曲,王维赋诗一首,表达了对叛贼的痛恨,对遭受战乱的百姓的同情和对朝廷的忠心,因此战乱后得以免罪。
C.王维晚年笃信佛教,素食朴衣,在蓝田县南辋川孤居多年,作画,会友,游览,赋诗,弹琴,饮酒,自得其乐,从中找到了心灵的最终归宿。
D.王维的山水画构思奇妙,意境空灵远阔,绘画的技艺如同得到天机,不是他人能学得来的,连他自己都说“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A
4.(1)(王维)于是拿出诗卷。九公主说:“(这些)都是我经常诵读的(诗作)。我以为是古人之作,竟然是你的佳作啊!”
  (2)叛军攻陷长安洛阳,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被叛军擒获。他服药假装不能说话。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他被逼迫至洛阳任原来的职务,并被拘禁在普施寺。(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辨析下列加粗词的不同意思。
①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对老百姓“仁厚”的一组(3分)(?)
A.(1)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2)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
B.(1)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2)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
C.(1)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2)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
D.(1)亲族裒钱三万遗之。(2)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到寇准的赏识。知果州时候,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小题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3分)
?
②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4分)
?
③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并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3分)
(查道)于是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百来里,径直奔向贼寇的住地。(采分点:省略的主语、“微服”、“许”、“趋”)(4分)
(3)我忍辱偷生,被除关污秽的牢房里而不肯去死的原因,是遗憾自己的心愿尚未实现,如果平平庸庸地死去,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流传。(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质:典当、抵押或译为:把……抵押给,是名词活用动词。这个题的解题技巧主要是使用代入法。也就是先不看原文,将给出的选项的实词的释义,带回原选项肢去讲,讲得通的就是正确的选项,讲不通的就是错误的选项。此法的命中率十之八九。比如D项“质:人质”,把它带回原选项肢去讲,就成了“很贫穷,给别人人质女婢”,显然讲不通。“质”是名词,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它一定要活用,所以,“质”应当解释为典当、抵押或译为:把……抵押给,是名词活用动词。
小题2:试题分析: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将配的选项肢放回原文,看它在原文中是什么意思,与题干的要求进行比较分析,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A项,对亲之孝使两川者所为,可见第二句是说查道公正清洁,而不是说他对百姓仁厚;C都是对亲友仗义疏财乐于相助;两个句子说的都是查道对“友”“孝义”;D亲族对查道的资助不偷取他人佳枣;第一个句子说的是亲族帮助查道。
小题3:试题分析:“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有错,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 。原文是“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还是考查词“犯而不较”的理解,“犯”是冒犯。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要有关键词意识,,知道踩点得分。第一句应重点把握“凝滞”与“推移”这两个关键词,凝滞,拘泥;推移,变化、改变。第二句:有四个关键词:“微服”、“持”、“间关”、“趋”。微服:不穿官服,穿着便服,穿着平常百姓的衣服,穿着简单的朴素的衣服。持:拿、带。间关:辗转、途径、经过、穿过、走过。趋:奔向、走到、到了、前往、打(追、杀、冲、逼)到,捣。第三句还要注意句式,本句是典型的判断句;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则为此句中重要的关键词:所以,……的原因;恨,遗憾;私心,自己的心愿;鄙陋,平平庸庸。
【译 文】
查道,字湛然,安徽翕欠州休宁人。查道幼年时沉稳不合群,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接近纸笔墨砚。未成年时便以诗词著称于世。后来,陪伺母亲由长江以北迁到长江以南居住,以孝闻名于天下。一次,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当时正值数九寒冬,买不到鳜鱼。查道到河边哭泣祷告河神,戳开河中坚冰,得到一尺多长的鳜鱼献给母亲,不久,母亲的疾病痊愈了。
端拱初年,查道考中进士。因寇准推荐他的才干,被提拔为著作佐郎。淳化年中,四川强盗反叛朝廷,这时,朝廷任命查道担任遂州(今四川遂宁市)通判。有出使四川的使者,得到了查道好的政绩便上报朝廷,皇上下诏书优厚地嘉奖了他。后来,查道升任秘书丞,不久又调任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州。当时强盗们在山间岩洞据险架设栅栏(以抵御官军),头目何彦忠聚集200多党徒,盘踞在西充(今四川西充县)大木槽一带,剑拔弩张,(势与朝廷为敌)。朝廷打算招安他们,但诏书还未下达。大家都请示查道派兵剿灭,查道说:“他们是愚民,因为害怕承担罪过,打算(拼死抵抗)以苟延残喘一会儿啊!那些喽啰们难道没有(因一时糊涂而)误入歧途的吗?”于是,查道乔装打扮,单人独骑,不带一尺兵器,只带几个仆人,辗转穿越于山林沟壑中,行走100多里,径直来到强盗盘踞的地方。强盗们惊慌害怕,拉满弓严阵以待。查道(到后)镇定自如,盘腿坐在胡床上,明白地告诉他们朝廷招安的意图。其中有认识查道的人说:“此人是果州知州,听说很仁慈,这样的人难道会害我们吗!"强盗们随即抛下兵器罗列跪拜在查道脚下,大声呼喊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当农民。
天禧元年,查道被调到虢州任知州。这年秋天,虢州遭遇蝗灾,百姓歉收。查道来不及上奏批复,便打开官府粮仓赈救灾民,又设粥棚施粥救民,并拿出种麦4000斛作为百姓开春的种粮。老百姓多亏他的救助得以保全性命一万余人。天禧二年五月,查道死。讣告传到京师,真宗十分痛惜,下诏书让其子奉礼郎官赵循之坐传车前去治办丧事。
查道为人淳朴厚道,犯而不校。手下小吏犯有过错,从来没有鞭打责罚过。百姓中有被告发拖歉赋税的,查道替他代缴,不予追究。一次外出巡查,路边有甜枣,仆从摘来献给查道,查道按照枣的价值将钱挂在枣树上然后离开。查道少儿时曾在地上画了一座大宅院,说:“这宅院应该分给孤独无依的人。”当官后住在京城,家中仍然贫困,因为亲戚族人中的孤独者大多居住在他的家中,所得俸禄,因散施而随得随完,连留下一丝一毫的心意也没有。和人相交,情意恳切,十分周到;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人,待之更加厚道,大多给以周济。
当初,查道去参加科举考试时,因贫困不能上路,家属及同宗族的人凑了三万的路费送给他。查道出访滑台时,去拜访父亲的朋友吕翁。吕翁去世,他家很贫穷,没有办法来安葬他,他的同母之兄想要卖掉女儿来办成吕翁的丧事。查道就拿出袋里所有的钱给吕家,并且为吕翁的女儿选择了女婿,另外还给了出嫁的钱。又有一个朋友去世了,家里极为贫穷,女儿抵押给了别人让她做别人的奴婢。查道替朋友赎了出来女儿,并把她嫁给了士族豪门。仕宦官吏们都很佩服查道的德行。查道喜好学习,喜欢下棋。平素查道大多只吃蔬菜,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静默地坐一整天,服饰器用玩好之物都极其简陋。享年六十四岁。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pī)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gǔ)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词。(4×2=8分)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 < 2>.父去里
<3>.其老,强忍? <4>.良业取履
小题2: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有一老父,衣(hè,粗布短衣)
B.孺子(rúzǐ,孩子,年轻人)
C.忍(qiáng,勉强)
D.长跪之(lǚ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老人穿鞋)
小题3:下列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有一老父,褐(名词作动词用,穿)
B.良尝闲从容游下邳圯上(名词作状语,修饰“游”)
C.良殊大惊,随之(名词作动词用,看)
D.良因之,跪曰:“诺。”(名词作动词用,怪异 )
小题4: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子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以此来表示自己的诚心。


参考答案:
小题1:〈1〉处所,这里指张良身边。〈2〉表大概的数目。〈3〉因为.〈4〉替(老人)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1>所,名词,处所,此指张良身边; < 2>所,副词,大约,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3>为,介词,因为 <4>为,介词,被。
点评:紧紧把握命题人重课本,重迁移的命题意图,绷紧不以今义释古词的这根弦。解决这些并不困难。常见文言实词的学习要有系统的观念,即建立实词的词义系统,并把握某个词义的运用环境,二要因文定义。一个词不管有多少种意义,当它一进入具体环境后,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理解。
小题2:试题分析:强,竭力,尽力。
点评:利用语境分析词义,是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主要方法,即利用上下文中所包含的情节脉络、人情事理推断词义,要多加注意。本题中的“强”字,初看可以解释为“勉强”,但一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即把这个解释放到原文的上下文中去顺读,就发现这样的解释是不对了,而应解释为“竭力、尽力”。
小题3:试题分析:怪,非名词作动词用,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点评: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古今异义词由于其语言流变的情况相当复杂,有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有词义的强化和弱化,有词义的转移和词情的改变,掌握起来有时也就更加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所以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是特别需要,特别实用,也十分有用。
小题4:试题解析:“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错,原文中是几个五天后。
点评:做这类题目,坚持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