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小题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辨乐解》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本诗描写了梧桐的哪些特点?
(2)作者借孤桐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
3、阅读题 诗词鉴赏(6分)
华 清 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小题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3分)
小题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下絡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A.此诗的颈联中“吊影”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寄托了什么思想情感?
B.“千里雁”“九秋蓬”采用了什么修辞方式?这里的“雁”与“蓬”指什么?
答: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说这是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知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