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A.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因人之力而敝之 B.客以闻伍子胥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①姜太公在渭水垂钓以等待周文王重用②伍子胥在乡下耕作,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③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终于找到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小题1:(1)他的相貌恰好是我特别讨厌的。(2)有个门客向楚王说起这件事,(田鸠)就去见楚王。 (3)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
本题解析:
小题1:北:败军,逃跑的军队
小题1:D均为连词,转折关系。A. 前者介词,趁着;后者介词,依靠、凭借。B.前者介词,拿,把;后者介词,因为。C.前者副词,竟然;后者副词,于是,这才。
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
小题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答对一个记1分,答对2个记2分,答对3个记4分
小题1: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1)适、恶、判断句式分别计1分(2)于:对;言之于楚王:状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田鸠(3)而:却,1分;句子通顺,2分
太公望是东夷人,他想平定天下,可是没有贤明的君主。他听说文王贤明,所以到渭水边钓鱼,以便观察文王的品德。
伍子胥想见吴王僚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向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门客问王子光为什么这样,王子光说:“他的相貌正是我特别讨厌的。”门客把这话告诉了伍子胥,伍子胥说:“这是容易的事情。希望让王子光坐在堂上,我在两层帷幕里只露出手来。请让我借此同他谈话。”王子光答应了。伍子胥谈话谈了一半,王子光就掀起帷幕,握住他的手,然后跟他一起坐下。伍子胥说完了,王子光非常高兴。伍子胥认为享有吴国的,必定是王子光,回去以后就在乡间耕作。过了七年,王子光取代吴王僚当了吴王。他任用伍子胥,伍子胥于是就整顿法度,举用贤良,简选精兵,演习战斗。过了六年,然后才在柏举大败楚国,九战九胜,追赶楚国的败军追了千余里。楚昭王逃到随,吴军于是占领了郢都。伍子胥亲自箭射楚王宫,鞭打楚平王之墓三百下,以报杀父杀兄之仇。他先前耕作,并不是忘记了杀父之仇,而是在等待时机。
墨家有个叫田鸠的,想见秦惠王,在秦国呆了三年但不能见到。有个门客把这情况告诉了楚王,田鸠就去见楚王。楚王很喜欢他,给了他将军的符节让他到秦国去。他到了秦国,趁机见到了惠王。也告诉别人说:“到秦国来见惠王的途径,竟然是要先到楚国去啊!”事情本来就有离得近反而被疏远、离得远反而能接近的。时机也是这样。有商汤、武王这样的贤德,而没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就不能成就王业,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而没有商汤、武王那样的贤德,也不能成就王业。圣人与时机的关系,就象步行时影与身不可分离一样。
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来等待时机。时机一到,有的从平民而成为天子,有的从诸侯而得到天下,有的从卑贱的地位进而辅佐三王,有的从普通百姓进而能向万乘之主报仇。所以圣人所看重的,只是时机。水冻得正坚固时,后稷不去耕种,后稷耕种,一定要等待春天到来。所以人即使有智慧,但如果遇不到时机,也不能建立功业。正当树叶长得繁茂的时候,整天采摘,也采不光,等到秋霜降下以后,所有树木树叶都落尽了。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掌握时机。
饥饿的马充满了马棚,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草,饥饿的狗充满了狗窝,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骨头。如果见到骨头和草,那么它们就会争抢,不能制止住。混乱世道的人民,默然无声,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贤人。如果见到贤人,那么他们就会去归附,不能制止住。他们去归附贤人,难道不是身心都归附吗?齐泯王因为僭称东帝而被天下诸侯弄得困窘不堪,因而被鲁国夺取了徐州。赵肃侯因修建寝陵扰民,人民都不亲附他,因而被卫国夺取了茧氏。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恰当时机。所以贤明的君主和杰出的人士想为百姓忧虑的,遇到混乱的世道,正是合适的时机。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在做事时两方面都同时达到精巧,事情的成功在于适逢其时。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
A.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
B.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
C.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D.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韩相侠累有郤郤:怨仇
B.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或:有人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徒:白白地
D.请益其车骑壮士益:增加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侠义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②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③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④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⑤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⑥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聂政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与母亲姐姐等人逃跑到齐国去.以屠宰为业。
B.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是因为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一系列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面对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3分)
(2)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3分)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1)严仲子怕侠累杀他,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
(2)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交。
(3)但我想到的是,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本题解析:
小题1:徒:只是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小题1:“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与事实不符。
小题1:(1)诛,亡,定语后置(2)乃,枉,交(3)顾,徒以,句式。
【参考译文】
聂政,轵邑深井里人。因为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姊姊一起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
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严仲子怕侠累杀他,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谈到聂政,说他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而隐身在屠户中间。严仲子登门拜访,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埋葬已毕,在除去丧服之后,聂政说道:“唉!我聂政不过是个市井小民,鼓刀屠宰;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交。我待他极为淡薄,没有什么大功可以和他所待我的相称,而严仲子又奉上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纵然没有接受,但他这样做,只是说明他对我是知遇很深的。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再说前些时候他来邀请我,我只是因为老母尚在。(没有答应他。)现在老母享尽天年,我将要为知己的人效力了。”于是西行来到濮阳,见严仲子,说道:“前些时候我所以没有答应您仲子,只是因为我母亲尚在;现在不幸母亲已经享尽天年去世了。仲子想要报仇的对象是谁?请让我来办理此事吧!”严仲子便详细地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小叔父,他们宗族的人很多,居处警卫十分严密,我想派人刺杀他,但始终没有人能办成。现在幸蒙足下不弃,请允许我加派一些可以做您帮手的车骑壮士一同去。”聂政说:“韩国和卫国,中间相距不很远,如今要去刺杀人家的国相,这位国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派人去,人员一多,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发生了失误,机密就会泄露,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聂政自带利剑到了韩国,韩相侠累正坐在府上,手持兵器侍卫他的人很多。聂政径直闯了进去,上阶刺杀了侠累,两旁的人顿时大乱。聂政大声呼喝,击杀数十人,然后自己削烂面皮,挖出眼珠,破肚出肠,随即死去。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武安侯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坐:因为
B.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立:登上帝王的位置
C.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让:责备
D.武安者,貌侵,生贵甚侵:相貌丑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武安侯以王太后故非痛折节以礼屈之
B.魏其已为大将军后将军必为太尉
C.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D.天下吏士趋势利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蚡刚掌权就想当丞相,但经过籍福劝说后,面见皇帝,提出把相位让给魏其侯。
B.籍福提醒魏其侯要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否则,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但魏其侯没有听从他的话。
C.武安侯田蚡因皇上虽然刚刚即位但年纪却老了,自己就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把持朝政,掌管官吏的升降,引起皇上的不满。
D.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汉景帝去世后,太子登位继立,朝廷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
小题4: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3分)
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7)
①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3分)
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
小题5:
①(3分)皇上于是说:“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经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想任命几个官呢。”(“乃”“除”各1分,句意1分。)
②(4分)武安侯从此更加骄纵,他修建住宅,其规模、豪华超过了所有贵族的府第。田地庄园都极其肥沃,他派到各郡县去购买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络绎不绝。(“滋”“甲”“属”各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让有责备的意思,但此处联系上下文,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感觉不如,所以辞让。因此让:在这里是辞让的意思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可采用联想推断法,更多为联系上下句推断其逻辑关系,即代入原文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词义。也可根据对偶、热电厂比、并列等结构特点来推类词义。
小题2:都是动词,担任;A连词,因为/介词,用;C副词,于是,就/代词,这样;D定语后置标志/代词,……的地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意义不同。首先要明确其用法,其次要确定其意义。再者,要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小题3:A中“面见皇帝”错,原文是通过王太后转告;B中籍福提醒魏其侯“要”喜欢好人、憎恨坏人,与原文意思不符。C“年纪却老了”不对
点评:本题比较难。此类题有的是对原文的理解,有的是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答此类试题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人物”不对号,侧重点有所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小题4:断句要先阅读,通过语感进行第一次试划分,然后找标志性词语,进行第二次划分,第三次检查划分情况。本题可主要从意义上划分,可参考重点词,如方,故,然,今等。
点评:本题比较难。断句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找标志词,如云,说等,找对称的句子,找转折连词,或时间名词等。
小题5: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①乃译为于是。除译为任命。②滋译为更加,甲是第一,此处可译为超过。属可灵活译为一个挨一个。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只要注意三点即可: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第三,照应文言句式和语气。
【参考译文】
武安侯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魏其侯已经当了大将军之后,正当显赫的时候,田蚡还是个郎官,没有显贵,来往于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饮,跪拜起立像魏其侯的子孙辈一样。等到汉景帝的晚年,田蚡也显贵起来,受到宠信,做了太中大夫。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学习过《盘盂》之类的书籍,王太后认为他有才能。汉景帝去世,当天太子登位继立,王太后摄政,她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田蚡和他的弟弟田胜,都因为是王太后的弟弟,在汉景帝去世3年后,被分别封为武安侯和周阳侯。
武安侯刚掌权想当丞相,所以对他的宾客非常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让他们显贵,想以此来压倒窦婴等将相的势力。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皇上酝酿安排丞相和太尉。籍福劝说武安侯道:“魏其侯显贵已经很久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归附他。现在您刚刚发迹,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任命您做丞相,也一定要让给魏其侯。魏其侯当丞相,您一定会当太尉。太尉和丞相的尊贵地位是相等的,您还有让相位给贤者的好名声。”武安侯就委婉地告诉太后,让她暗示皇上,于是便任命魏其侯当丞相,武安侯当太尉。籍福去向魏其侯道贺,乘便对他说:“您的天性是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当今好人称赞您,所以您当了丞相,然而您也憎恨坏人,坏人相当多,他们也会毁谤您的。如果您能并容好人和坏人,那么您丞相的职位就可以保持长久;如果不能够这样的话,很快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魏其侯不听从他的话。
武安侯因为王太后的缘故,受到皇上的宠信,多次议论政事,建议大多见效,天下趋炎附势的官吏和士人,都离开了魏其侯而归附了武安侯。武安侯一天天更加骄横。建元六年,窦太后逝世,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为丧事办得不周到,都被免官。于是任用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任用大司农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天下的士人、郡守和诸侯王,就更加依附武安侯了。
武安侯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可是一出生地位就很尊贵。他又认为当时的诸侯王都年纪大了,皇上刚刚即位,年纪很轻,自己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担任朝廷的丞相,如果不狠狠地整顿一番,用礼法来使他们屈服,天下人就不会服服贴贴的。在那时候,丞相入朝廷奏事,往往一坐下来就谈大半天,他所说的话皇帝都采纳。他所推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一下子提拨到二千石级,把皇帝的权力转移到自己手上。皇上于是说:“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经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想任命几个官呢。”他曾经要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盘划给自己扩建住宅,皇上生气地说:“你为何不把皇宫中的武器库也要去!”从这以后才收敛一些。有一次,他请客人宴饮,让他的兄长盖侯南向坐,自己却东向坐,认为汉朝的丞相尊贵,不可以因为是兄长就私下变通规矩。武安侯从此更加骄纵,他修建住宅,其规模、豪华超过了所有的贵族的府第。田地庄园都极其肥沃,他派到各郡县去购买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络绎不绝。前堂摆投着钟鼓,竖立着曲柄长幡,在后房的美女数以百计。诸侯奉送给他的珍宝金玉、狗马和玩好器物,数也数不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项脊轩志(节选)》,完成小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凡再变矣再:第二次。
C.一日,大母过余曰过:来看望。
D.比去,以手阖门阖:关闭。
小题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先妣抚之甚厚 儿之成,则可待乎
②娘以指叩门扉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D.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辈们分家以后,庭院变迁,家境日趋没落,这些营造出了“悲”的情境。
B.作者对往事的追忆中,隐含着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沉痛心情,深化了“悲”的内容。
C.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儿的场面描写,生动贴切地表现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与关怀。
D.作者善于即景抒情,把真切强烈的感情融入生动的景物和场面之中。
小题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3分)
(2)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你的姐姐在我的怀里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吗?”(2)回忆旧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真叫人忍不住放声号哭啊!
本题解析:
小题1:B项,再:两次。
小题2:之:代词,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介词,用/连词,来。
小题3:B项,“隐含着辜负亲人抚育和期望的沉痛心情”不当。
小题4:略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