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9-24 05:37:3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小题1: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士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小题2: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参考答案:
小题1:郭林宗只与李膺同船过河,送行的众宾客望见他俩,如神仙一般。?
小题2:天子不得以他为臣,诸侯不得以他为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了。


本题解析:第一句要把握两个关键字:“济”和“以为”。济,过河;以为,以之为,把他们当作。第二句要抓住这几个关键字:“臣”、“友”、“其”。“臣”和“友”都用在副词“不”和能愿动词“得”之后,因此这两个词就应该活用作动词,即以……为臣,以……为友。
点评:考试中的文言翻译,最要紧的是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象句中的词类活用、固定结构、古今异义词等这些都是翻译的关键点,在翻译时一定要对这些关键词理解准确。如本题中的“臣”和“友”都是词类活用,是赋分点。“以为”常可以看作固定结构,一是以之为,是种省略式,把什么当作或看作;一是认为的意思。这些又要根据所在句子的语境来把握它们,这样在答题时才能少失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贾谊的《过秦论》(中篇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①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②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注:①元元,善良的,可怜的。?②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养:养育,统治
B.强凌弱,众暴寡暴:残暴
C.周室卑微卑微:衰败
D.兵革不休,士民罢弊罢:同“疲”,疲惫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废王道而立私爱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C.秦王怀贪鄙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D.令不行于天下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小题3: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实行暴政,所以秦朝很快就倾覆了。
B.天下百姓虚心仰止,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心。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实行仁政。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死亡。
小题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0分)
(1)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4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暴,欺侮)
小题2:D(A其,他们的;B而,表并列;C之,助词,的;D于,在,表处所;比,表比较)
小题3:A(秦始皇统一天下是顺乎民意的,但不应该统一后又施暴政)
小题4:(1)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2)略
(3)略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地慕风向往,为什么会象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现在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教人者固以无有不教为与善之公,而抑以有所不教以待人之悟。故有所启焉,以开示其所未知,必待其有求通之志,而诚不能及之,自怀愤憾以不宁,乃一示以方,而欣然请事也。(王夫之《四书训义》)
小题1:王夫子所说“有所不教”其目的是?(摘词作答),这种提法与孔子提倡的?教育原则不谋而合。(2分)
小题2:综合这两段文字,说说上述教育原则的实施对学生提出哪些要求。(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启发诱导?待人之悟(或:求通)
小题1:强烈的求知欲;有自主学习能力,会主动质疑,独立思考(各1分,结合选文或《论语》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属于概括题,结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必待其有求通之志,而诚不能及之”得出结论。
小题1:注意审题,“上述教育原则的实施对学生提出哪些要求”,可以结合“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以开示其所未知”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陈群传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大祖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大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灭,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廙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三国志·魏志二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国孔融高才傲? 倨:傲慢 ?
B.为纪拜? ?更:改 ?
C.吕布破? 属:适值 ?
D.太祖以群? 谢:道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先纪友,后与群交/陈涉少时,尝人佣耕 ?
B.将军得徐州,事必无成/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C.有水旱之患/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D.复位/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群“知人”的一组是(?) ?
①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 ?
②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 ?
③臣惧百姓遂困?
④群言之太祖 ?
⑤吾亦欲赦之?
⑥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群出身名门,少年时就被人们所推崇。连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朋友的陈纪尊为长辈。 ?
B.陈群因为“识人”,而受到太祖的敬重,后来又让同僚佩服。
C.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敢于持公道,讲实话,难能可贵。?
D.陈群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辩,这些都出于公心。


参考答案:1.D
2.C
3.B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当】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阻挡,挡住)
B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应当,应该)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阻挡,把守)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项羽本纪》(数量相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抵挡、抵抗)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