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A.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废王道而立私爱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C.秦王怀贪鄙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D.令不行于天下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B(暴,欺侮)
小题2:D(A其,他们的;B而,表并列;C之,助词,的;D于,在,表处所;比,表比较)
小题3:A(秦始皇统一天下是顺乎民意的,但不应该统一后又施暴政)
小题4:(1)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
(2)略
(3)略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秦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供养四海,天下的士人顺服地慕风向往,为什么会象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现在秦皇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应该保住威权,稳定功业,是安定,是危败,关键就在于此了。
秦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实行兼并,要重视诡诈和实力;安定国家,要重视顺时权变:这就是说夺天下和保天下不能用同样的方法。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教人者固以无有不教为与善之公,而抑以有所不教以待人之悟。故有所启焉,以开示其所未知,必待其有求通之志,而诚不能及之,自怀愤憾以不宁,乃一示以方,而欣然请事也。(王夫之《四书训义》)
小题1:王夫子所说“有所不教”其目的是?(摘词作答),这种提法与孔子提倡的?教育原则不谋而合。(2分)
小题2:综合这两段文字,说说上述教育原则的实施对学生提出哪些要求。(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启发诱导?待人之悟(或:求通)
小题1:强烈的求知欲;有自主学习能力,会主动质疑,独立思考(各1分,结合选文或《论语》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属于概括题,结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必待其有求通之志,而诚不能及之”得出结论。
小题1:注意审题,“上述教育原则的实施对学生提出哪些要求”,可以结合“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以开示其所未知”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陈群传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大祖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大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灭,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廙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三国志·魏志二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国孔融高才倨傲? 倨:傲慢 ?
B.更为纪拜? ?更:改 ?
C.属吕布破? 属:适值 ?
D.太祖以谢群? 谢:道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先与纪友,后与群交/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
B.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C.若有水旱之患/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D.乃复位/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群“知人”的一组是(?) ?
①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 ?
②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 ?
③臣惧百姓遂困?
④群言之太祖 ?
⑤吾亦欲赦之?
⑥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群出身名门,少年时就被人们所推崇。连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朋友的陈纪尊为长辈。 ?
B.陈群因为“识人”,而受到太祖的敬重,后来又让同僚佩服。
C.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敢于持公道,讲实话,难能可贵。?
D.陈群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辩,这些都出于公心。
参考答案:1.D
2.C
3.B
4.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当】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阻挡,挡住)
B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应当,应该)
C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阻挡,把守)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项羽本纪》(数量相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抵挡、抵抗)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