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 ③世无知君者矣!?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5题。
答吕翌山人书
韩愈
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
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不得以信陵比。
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益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愈顿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自周后文弊?弊:衰坏
B.各自名家?名:作动词用,即“称”意思
C.工于语言?工:擅长
D.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是:这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吾子始自山出?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其已成熟乎?②其孰能讥之乎
C.①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②泉涓涓而始流
D.①乃遂能责不足于我?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当有学生排列眼前,意为没有资格招收学生教授学业。
B.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我不能像六国时候那些贵族公子们那样把道义进行交易买卖,作者把自己与六国公子相比,强调自己交友收徒的目的在于传习圣人之道。
C.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吕翌的议论虽然不够恰当,然而能够指责自己的缺失,已可证明不是阿意曲从之流。为此,作者才打算善待他、举荐他。
D.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我想要极力引进您这样能够无所畏惧、不顾个人得失和仁途进退的人到朝廷上去,来进行斗争和补救时弊罢了。由此可见,作者十分欣赏那些拥有正直独立人格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改变官场钻营吹拍、随风靡倒的风气,来稳定时局。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写给吕翌山人的一封回信。山人,处在山野之人,指隐士。唐朝不做官的知识分子自称山人的甚多。然而这位吕翌山人想来还是渴望进入仕途的。从这封信中看,吕翌曾经去拜见过韩愈,当是有所干求的。
B.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是以乐于提携后进、团结同道著名的,曾和不少人建立师生关系。本文最后作者说要吕翌安心等待,意为准备好好地接待他、举荐他,更可见这种光明磊落的风度。
C.文中就吕翌的不正确看法进行深刻的分析,对腐败的社会风气了严厉的批判,大力地标举了正直独立的人格。辞正义严而语气婉转恳切,反复抑扬而气势充沛。
D.文中对官场“善候人主意”虽然痛心疾首,但还是可见作者在屡经直言遭祸之后,锐气豪情大大衰减、大不如前。
5.请完成下面两题。(8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译文:?
②非谓当今公卿间是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
译文:?
(2)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2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3、阅读题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5题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其皆出于此乎
C.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D.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不准确的一项是(?)
A.犹且从师而问焉——尚且拜师向老师求教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比起圣人来差得很远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于自己,却以从师为耻辱,真令人困惑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3.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
A. 阐发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B. 批评了古人从师的途径和择师标准
C. 阐发了从师学习的重要途径
D. 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下列句中加粗词与例句中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春风又绿江南岸
5.写箫声渲染了怎样的氛围?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箫声?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①弑齐君,陈文子②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③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寸?”曰:“未知。焉得仁?”
(节选自《论语·公冶长》)
注:①崔子:指齐国大夫崔杼(zhù),他把齐庄公杀了。弑:古时候臣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齐君:指齐庄公,姓姜,名光。②陈文子:陈国的大夫,名须无。③违:离别,离开。
小题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已之,无愠色。?②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小题2:在孔子看来,令尹子文和陈文子算得上“仁”吗?为什么?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裴冕,字章甫,为河东冠族。以门荫再迁渭南县尉,以吏道闻。御史中丞王鉷充京畿采访使,表为判官。冕虽无学术,守职通明,果于临事,鉷甚委之。及鉷得罪伏法,时宰臣李林甫方窃权柄,人咸惧之,鉷宾佐数百,不敢窥鉷门。冕独收鉷尸,亲自护丧,瘗于近郊,冕自是知名。玄宗幸蜀,诏太子充天下兵马元帅,以冕为之副。冕遇太子于平凉,具陈事势,劝之朔方,亟入灵武。冕与杜鸿渐劝进曰:“主上厌勤大位,南幸蜀川,宗社神器,须有所归,天意人事,不可固违。若逡巡退让,失亿兆心,则大事去矣!臣等犹知之,况贤智乎!”太子曰:“南平寇逆,奉迎銮舆,退居储贰,侍膳左右,岂不乐哉!公等何言之过也?”冕与杜鸿渐又进曰:“殿下藉累圣之资,有天下之表。殷忧启圣,正在今日。所从殿下六军将士,皆关辅百姓,日夜思归。大军一散,不可复集,不如因而抚之以从众,臣等敢以死请。”凡劝进五上,乃依。肃宗即位,倚以为政。
冕性忠勤,悉心奉公,稍得人心。然不识大体,以聚人曰财,乃下令卖官鬻爵,度尼僧道士,以储积为务。人不愿者,科令就之。冕以幸臣李辅国权盛,将附之,乃表辅国亲昵术士中书舍人刘烜充山陵使判官。烜坐法,冕坐贬施州刺史。元载秉政。载为新平县尉,王鉷辟在巡内,冕常引之,载颇德冕。会宰臣杜鸿渐卒,载遂举冕代之。冕时已衰瘵,载以其顺己,引为同列。受命之际,蹈舞绝倒。冕兼掌兵权留守之任,俸钱每月二千余贯。性本侈靡,好尚车服及营珍馔,名马在枥,直数百金者常十数。每会宾友,滋味品数,坐客有昧于名者。自创巾子,其状新奇,市肆因而效之,呼为“仆射样”。初代鸿渐,小吏以俸钱文簿白之,冕顾子弟,喜见于色,其嗜利若此。拜职未盈月,卒,大历四年十二月也。
(节选自《旧唐书·裴冕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果于临事,鉷甚委之委:委任
B.亲自护丧,瘗于近郊瘗:掩埋
C.殷忧启圣,正在今日殷:众多
D.悉心奉公,稍得人心稍:逐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裴冕侈靡嗜利的一组是(?)
①不如因而抚之以从众,臣等敢以死请?②乃下令卖官鬻爵,度尼僧道士
③俸钱每月二千余贯?④好尚车服及营珍馔
⑤滋味品数,坐客有昧于名者?⑥冕顾子弟,喜见于色
A.②③④ | B.①④⑤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