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小题1:这首词的动词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
小题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跳”这个词运用了比拟的手法,一方面突出了雨势之大之急,另一方面把雨水打在荷叶上又反弹起来的情景描写得绘声绘色,生动别致。(3分)
小题2: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满湖烟水,阵阵幽香,不觉沉醉其中。忽然急雨打篷,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与抱怨;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绿荷跳珠的美妙境界,欣喜之情又油然而生。(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做炼字的题目,重点是对该字使用的手法和表达效果的分析。考生在解答本题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读懂诗歌内涵的基础上,针对题目涉及的句子进行分析总结。“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接下去,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波的水银。这些描写动荡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
小题2: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上片写梦中泛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的梦境相映成趣。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答题时应在理解本词大意的基础上,将诗人前后的心理活动概括出来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注】霜禽:寒天的禽鸟。
(1)有人说这首诗四联四种写法,全不雷同。请从首联、颔联、颈联这三联中任选一联,分别赏析该联诗句的写法。(5分)
答:?
?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进行简要分析。(5分)
答:?
?
参考答案:(1)首联:运用了衬托(或反衬,答对比也可)的手法,用百花的凋零衰败衬托梅花的明媚艳丽、一桔独秀、暗写其不畏风霜(恶劣环境)的坚强品质和独特(特立独行)的个性。(仅用拟人手法来分析的适当扣分);
颔联:正面直接描写。“疏影横斜”写梅花的趣盔生美(或:从视觉角度,写梅花的形象美),写出梅花的自然、从容、优雅;“暗香浮动”、写梅花的盟主盘美(或:从嗅觉的角度,写梅花淡淡的幽香),写出梅花的恬淡、默默奉献的品格,两者结合表现了梅花的神韵。(或:使用衬托(烘托)手法,把梅花的身姿和馨香置于清澈的水边和朦胧温柔的月色这样的环境中,更显出(衬托)梅花的清丽优雅、纯洁灵动、超凡脱俗。)
颈联:从侧面写梅花。使用拟人(夸张)手法,生动形象的写了“霜禽欲下”却不敢正视而“先偷眼”;粉蝶看惯了百花,如果能看到梅花,它们该会“断魂”:表现了梅花的高洁脱俗,不同凡响。
(2)通过梅花“独喧研”“占尽风情”“暗香浮动”独特形象特征的描写,以及尾联“我爱”梅花,为之吟诗,与之亲近举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追求高洁、不沾染世俗、不同流合污的情怀。
本题解析:8.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小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
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 酒旗, 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小题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具体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小题1: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对具体意象的分析来概括本诗所描绘的景象。关键意象为:陌上、平冈、溪头等意象点明地点是农村,破嫩芽、已生些、荠菜花等点明时节,春天。所以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然后结合诗歌具体描绘。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手法与思想感情。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点明是对比手法。作者将二者进行对比,对比的目的要答出来。即衬托后者的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感情依托在景中,所以作者对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的喜爱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垂虹亭①
米?芾
断云一叶洞庭②帆,玉破③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④,垂虹秋色满东南。
【注】:①垂虹亭:在江苏吴江县垂虹桥上。②洞庭:洞庭山,在昊江西南大湖中,这里以洞庭山代指太湖。③破:剖开。④桑苎:唐代陆羽号桑苎翁。他隐居吴兴,嗜茶,这里举陆羽以为同调。
小题1:宋代作家潘大临说:“五言诗第三字要响,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本诗最后一句“垂虹秋色满江南”一句中“满”字是响字,用得最好,为什么?(4分》
小题2:“断天一叶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满”字写出了秋色的弥漫和盎然,诗人由描绘洞庭秋景之美进而写到东南大地都沉浸在金色的秋光之中,丰富了诗歌意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秋色的挚爱之情。(“满”字的意味1分,分析3分)
小题2:这两句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来描写洞庭秋季的景色:湖上的白帆好像天空飘浮着的朵朵白云,鲈鱼那肥美细嫩的肉就像玉石般润泽剔透,圆实的柑橘那金黄的橘瓣像金子一样粲然诱人。诗人抓住最能代表洞庭秋天特色的景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季的洞庭天高云阔,鱼肥橘美的迷人之处,景色富有立体感,色泽明丽和谐。(比喻1分,描述1分,分析评价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小题1】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3分)
【小题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有何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选取了“落叶(木)、鸿雁、北风、长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寒冷的深秋景象。
【小题2】“遥隔”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可先根据诗句找出所写之意象,再加以概括,写出所描绘之图画。首联中,所写的意象有:“木落”即落叶,还有“雁”、“北风”、“江”。这些意象,树叶是“落叶”,“雁”是往南飞的,“风”是冬天的北风,“江”充满寒意。因此,描绘出一幅深秋的景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回答此题,要注意根据全诗所表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从诗中“乡泪客中尽”等句可以看出,作者客居在外,难于回家,思乡情意很重。因此,“遥隔”一词的“遥”,表达了诗人思乡情绪之浓。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