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九)
A.①故其亲名之曰犬子②其孰能讥之乎 B.①为武骑常侍②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C.①乃著《子虚之赋》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D.①卓王孙闻而耻之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日:“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超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 负:具有。
B.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申:表明,申述。
C.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穷:贫穷。
D.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 特: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未必皆其时君之罪 ②王其庶几召我
B.①非汉文之不能用生 ②则知其有狷介之操
C.①其后以自伤哭泣 ②不知默默以待其变
D.①三宿而后出昼 ②优游浸渍而深交之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有着出类拔萃的才能,虽没能完全实现自己的志向,但能遇上汉文帝这样的贤明君主,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遗憾的。
B.作者认为贾谊没能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关键是贾谊太性急缺乏耐心,不能等待和忍耐,借此劝诫贾生式的人,要自爱其身,要善于自用其才。
C.从本文的主旨看,作者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总结了许多类似贾谊的人的教训,得出“并非人才难得,而是自己如何得以把才能发挥出来才是最难”的道理。
D.因作者同贾谊的境遇极为相似,可见本文明沦贾谊,责其才大而量小;其实是以贾谊的教训而自勉,告诫自己要善于处世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初,南阳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隐于壶山之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赐策书征之,不赴。是岁,帝复以策书、玄纁,备礼征英,英固辞疾笃。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英不得已,到京,称疾不肯起;强舆入殿,犹不能屈。帝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其后帝乃为英设坛,令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拜五官中郎将。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英辞位不受,有诏譬旨,勿听。
英初被诏命,众皆以为必不降志。南郡王逸素与英善,因与其书,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英顺逸议而至;及后应对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河南张楷与英俱征,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民也。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臣光曰:古之君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隐非君子之所欲也。人莫己知而道不得行,群邪共处而害将及身,故深藏以避之。王者举选民,扬仄陋,固为其有益于国家,非以徇世俗之耳目也。是故有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被褐怀玉,深藏不市,则王者当尽礼以致之,屈己以下之,虚心以访之,克己以从之,然后能利泽施于四表,功烈格于上下。盖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也。
荀子曰:“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木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木,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责哉。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十一》,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固辞疾笃——固:坚决
B.强舆人殿,犹不能屈——舆:这里指用轿子抬
C.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处:处理
D.务其实不务其名也——务:追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 )
A.①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②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
B.①怒万乘之主
②若蝉之归明火也
C.①英顺逸议而至
②而子始以不訾之身
D.①诏以为光禄大夫
②故深藏以避之
3.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皇帝诚心征召樊英的一组是( )
①乃为英设坛
②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
③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
④复以策书、玄纁,备礼征英
⑤举贤良、方正、有道
⑥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一再征召樊英,让他在朝廷担任官职,但樊英多次以,重病为由推辞。
B.素与樊英要好的王逸写信劝他应征,还引用了很多古人事例开导他,樊英听从了王逸的建议赴京应召。
C.樊英在应对皇上提问时,没有什么不同凡响的谋略。与他同时被征召的张楷当面指责任他进退失据。
D.司马光指责张楷名不副实,认为张楷是道德不足以尊主,智能不足以庇民,并且脾气特别大。
5、阅读题 楚庄王之弟春申君,有爱妾曰余,春申君之正妻子曰甲。余欲君之弃其妻也,因自伤其身以示君而泣,曰:“得为君之妾,甚幸。虽然,适夫人非所以事君也,适君非所以事夫人也。身故不肖,力不足以适二主,其势不俱适。与其死夫人所者,不若赐死君前。妾以赐死,若复幸于左右,愿君必察之,无为人笑。”君因信妾余之诈,为弃正妻。
余又欲杀甲而以其子为后,因自裂其亲衣之里,以示君而泣,曰:“余之得幸君之日久矣,甲非弗知也,今乃欲强戏余。余与争之,至裂余之衣而此,子之不孝,莫大于此矣!”君怒,而杀甲也。故妻以妾余之诈弃,而子以之死。
从是观之,父之爱子也,犹可以毁而害也;君臣之相与也,非有父子之亲也,而群臣之毁言,非特一妾之口也,何怪夫贤圣之戮死哉!此商君之所以车裂于秦,而吴起之所以肢解于楚者也。凡人臣者,有罪固不欲诛,无功者皆欲尊显。而圣人之治国也,赏不加于无功,而诛必行于有罪者也。然则有术数者之为人也,固左右奸臣之所害,非明主弗能听也。(《韩非子》)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自伤其身以示君而泣——示:给……看
B.适夫人非所以事君也——适:享有
C.君因信妾余之诈,为弃正妻——信:相信
D.父之爱子也,犹可以毁而害也——毁:毁谤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表现“妾余”欺骗言行的一组是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