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9-24 05:42: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植入式广告是一种把产品植入到电视节目、电影等媒介产品当中以示宣传的广告形式。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植入的载体,只不过不同的广告载体价值不同,价值较大的载体莫过于大众媒体。春晚则是最佳的载体,因为它聚焦了全国十多亿人民和无数海外华人的注意力。植入式广告与常规广告的区别是它不在广告时段和广告空间出现,而且让一般的大众难以一眼就识别出它就是一则广告。“最不像广告的广告才是真正的广告”,这里面的悖论有点像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植入式广告的成功就在于对这一哲理的巧妙运用。
植入式广告从一诞生就受到诸多指责,中国传媒界就不承认它,所以才有了央视对春晚节目中有广告这一事实的否认;其实,植入式广告不但是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传媒发展的需要。在媒介产品中植入广告,首先是媒介产品本身的需求。春晚的节目本身就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真实而艺术的再现。现实中我们的确用“国窖”送礼,喝“汇源”果汁,通过“中国移动”发短信。把这种广告植入节目,其实也是反映社会真实,并未对节目自身的完整协调有损害。其次,观众免费欣赏了节目,理应买单。春晚的节目时间5小时,假设其中有10分钟的植入式广告,观众欣赏5小时节目的同时顺便看了10分钟植入式广告,媒介付出了劳动也领取了报酬,央视与观众之间不存在谁剥削谁的问题。当然,如果观众愿意,也可以再看几个常规广告,这时才是为央视做贡献。
有人提倡节目付费制度,认为这样媒体可以靠无广告的节目赚钱,不用再受广告主的制约了。笔者认为这对于媒体而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因为人们已习惯于免费欣赏节目,即使有人愿意付费,也毕竟是少数,结果只会令媒体入不敷出。大多数人就算知道自己在欣赏节目时为媒体赚了钱,被媒体剥削了,他们还是会继续看下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阅听行为与欣赏行为同时发生,他们并没有花过多的时间,而且也得到了部分的回报——免费欣赏节目。推行节目付费制只能出现一个结果:媒体失去大众,而失去大众的媒体是没有多大广告价值的。
我们要做的是说服受众接受这种广告形式,并让受众理解这种广告没有破坏节目的艺术性反而添加了真实性,且能使他们继续免费欣赏节目。媒体要说服受众,先得说服我们自己——正视植入式广告;然后,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把植入式广告做得更好。广告必须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休闲娱乐融为一体,才能被广泛接受;因此,广告必须不露痕迹却又不被忽视地安插在节目当中,与情节、人物有机结合。广告的悄悄出现会让人会心一笑,在人们沉浸于剧情时,广告信息潜入大脑;在他们准备购买时,又浮现眼前,影响其购买决策。? (选自莫梅锋《透析春节联欢晚会中的“植入式广告”》)
小题1:下列对“植入式广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谓植入式广告,就是把产品的品牌植入到电视节目、电影等媒介产品当中,从而达到宣传目的的广告形式。
B.植入式广告不在广告时段和广告空间出现,有时大众难以一眼识别,是最不像广告的广告。
C.植入式广告是广告中最完善的形式,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巧妙运用。
D.植入式广告要想被受众接纳,安插于节目中时,必须与情节、人物有机结合,不露痕迹。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用“国窖”送礼,喝“汇源”果汁,通过“中国移动”发短信,这些广告都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又没有损害节目的完整协调。
B.作为受众不应该支持植入式广告,因为在欣赏节目时媒体赚了钱,自己间接地被媒体剥削,被央视剥削。
C.植入式广告是媒介产品本身的需求,节目制作也是一种劳动,同样需要获得经济报酬,如此媒体才能运行。
D.媒体要想使植入式广告被大众接受,必须将这种广告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休闲娱乐完美融为一体。
小题3:通读全文,谈谈文中作者赞同“植入式广告”时表达的观点。(请分条概括)答:?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①节目付费制度对于媒体而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愿意付费的人毕竟是少数,结果只会令媒体入不敷出,推行时可能会失去大众。②植入式广告是数字传播时代广告发展的趋势,也是传媒发展的需要。③春晚是最佳植入式广告的载体,但是媒体先要说服自己,然后说服受众。④植入式广告以不露痕迹却又不被忽视为好,在人们准备购买物品时能影响决策。(任答三条即给满分)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是广告中最完善的形式”系无中生有。
小题2:不合文意,通过“观众欣赏5小时节目的同时顺便看了10分钟植入式广告,媒介付出了劳动也领取了报酬,央视与观众之间不存在谁剥削谁的问题”可判断出。
小题3:题干有3点需要注意的,一是要通读全文,这是告诉思考或答题的范围;二是文中作者赞同“植入式广告”时表达的观点,这是答题的内容;三是要求分条概括,这是答题的形式与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抓住关键语句来做问题就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立秋了,吃过这些饺子,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直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睛,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阳光开始为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寂寞的红。
  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丝丝凉意。因为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的狼藉。
  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的结束当成一次惬意的旅行。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拣,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蓄了雨的云,轻轻地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不管天气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它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选自2009年《读者》第6期,有删节)
1.文中两次写到“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把祖母比作“一片不知愁的落叶”,从全文看,祖母与落叶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这句话照应文章题目,写出了祖母和绿叶的密切关系,从内容上点明题旨。(2)起到了抒情线索作用,把景、情、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行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完整。(意对即可)
2.(1)落叶上的脉络,如同祖母的皱纹。(2)祖母总是不停地翻捡那些落叶,把中意的珍藏起来。(3)祖母的书里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4)祖母习惯在落叶上写哀婉的宋词,怀念着祖父。(5)一个落叶的秋天,祖母如同秋叶安详离去。(意对即可)
3.答案示例:面对苦难,祖母默默承受,始终没有失去热爱生活的心,完成了她的灿烂的人生;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坎坷,我们要不畏困难,乐观面对,积极寻找解脱的办法,才能成就无悔的人生,才会拥有一个无比灿烂的人生。(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审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年轻时候,媳妇们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给我找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的画作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刊出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那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的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哎,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的,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地敲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他不要老脸,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混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沤烂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揣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到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噢,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外貌丑陋,(2)吃苦耐劳,(3)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或“隐忍小臭儿的不孝”),(4)晚景凄凉。


本题解析:要从文本中找出体现人物形象特点的相关语言、行为、细节描写等,据此进行分析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令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令人相同处,也有与令人不同处。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夸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的独尊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响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它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解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道家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 ]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是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得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
C.魏晋隋唐时期孔于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参考答案:1.D
2.D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大观园里出现了代表男欢女爱的绣春囊,引起王夫人的震惊,决定抄检大观园。园中各房都担惊受怕,当抄到宝玉的丫头晴雯时,晴雯怒打王善保家的耳光以示反抗;抄到迎春的丫头司棋时,发现了她与表弟潘又安的情书,司棋又羞愧又畏惧,最后晴雯、司棋都被逐出贾府。 《红楼梦》
B.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家》)
C.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D.一个秋雨的深夜,玛丝洛娃赶到涅赫留朵夫途经的车站去见他。在灯光明亮的车厢内,她看到他正坐在丝绒的椅子上喝酒找乐。火车就要开动了,她举起冻僵的手敲打车窗,沿着月台拼命追去。列车走了,她仍旧在跑。雨中哭泣的她决定卧轨自杀,经过一个好心的扳道工的劝说,她才平静下来,只是不再相信上帝和善良了。(《复活》)
  E.在工潮复起时,屠维岳设置了反间计,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风,提升出卖姚金凤的女工薛宝珠,女工们觉得姚金风是被冤枉的,转而拥护姚金凤,而后吴荪甫假意收回开除成命并给女工们放假一天作为让步,平息了工潮。《子夜》


参考答案:A D


本题解析:(A①晴雯是愤怒地倒出了自己的东西,并没有打人;②被查出了情书,司棋是低头不语,也并无畏惧惭愧之意。) D项雨中哭泣的她本想卧轨自杀,想到腹中的孩子又平静了下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