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选做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三月关东
黄文山
关东三月,一个非常的季节。
尽管冬天即将过去,但春天并未到来。这是季候中的一段耐人寻味的空白。看不到鲜花,也听不到鸟啼,大自然显得冷清而平淡。平淡得有些空荡,甚至有些无奈。河面上依然结着冰,凝脂一般冻着一艘孑然无助的小船;树丫上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的动静。虽说冰雪的生命很短,但三月还是它们的世界。不仅背阴的山坡依然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就是路两旁的堆雪,也在发着耀眼的白光。阳光照在它们身上,就像照在被褥上,它们只是报以安详的一笑,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在三月的阳光下融化。
冬睡的山,此时大约醒来了吧。那是一场太过漫长的浓睡,慵懒的阳光从它们身上拂过,反而让它们睁不开眼睛,它们似醒非醒的样子,就像稚童般憨态可掬。不过,脱去了繁盛的绿装,山反而现出它们真实的面貌。它们裸露的筋骨肌肉,让人想到关东汉子敦实的身躯;它们不用修饰的神态,也像关东汉子般爽朗。
穿过了辽河平原一路向南,便有一列列大山迎面驰来,这是天山山脉南行的步伐,雄壮、威严。看这一重又一重的山脊在山边勾勒出一幅天然的关山行路图,总不禁让人想到宋琬的一首《关山道中》:“拔地千盘深黑,插天一线青冥。行旅远从鱼贯入,樵牧深穿虎穴行,高高秋月明。半紫半红山树,如歌如哭泉声。六月阴崖残雪在,千骑宵征画角清,丹青似李成。”在少数写北地风情的诗人中,宋琬最见功力。
从车窗望去,山连绵起伏,层层叠叠。尽管时届冬残,山坡上却看不到树叶凋零的景象。映入眼帘的则是满山遍野的柞树,织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从来都是顶着满头黄叶,经受着寒冬的考验,无论厉风冻雨乃至严霜重雪,在新芽吐翠之前,决不肯轻易落下。那树叶的颜色,不是华丽的金黄,也不是灿烂的红艳,而是土地那样厚重的赭黄,透着坚忍和从容。于是,它们在关东漫漫的长冬里,坚持着,等待着。等待也是一种美丽。
孤零零地看一棵棵柞树,实在不起眼。它既没有挺拔伟岸的树干,也没有婆娑秀逸的枝叶,普通得就像一个个质朴的庄稼汉。但千万棵柞树相呼应,相映衬,相扶持,随山形起伏,如巨毡延展,形成了一片让人徜徉不尽的风景。
在冬将阑而雪犹然之际,登凤凰山则别有一番韵味。少了春花秋叶的点缀,山色则更显古朴苍然;听不到鸣禽流水的声响,山间倒更觉空旷清幽。一座座深藏在山间的寺庙都还披着厚厚的雪装,瓦楞上是雪。只有红漆的廊柱在这一片白色中闪耀着鲜艳的光泽,很有年头的庙宇经白雪这么一衬,竟格外精神起来。
铺在凤凰山的这片雪足有半尺多厚。长长的一个冬季,说不清降了多少场雪。雪的品格真让人崇敬。雪不独个占着一方地盘,旧雪每每敞开胸怀,迎接天上降临的新伙伴。于是新雪压着旧雪,后来者总是居上,最下面的雪早凝成了冰,上面的则是粉嫩的新雪,也许来到世上不过几天。这雪白得洁净,白得让人心疼。车停下了,人却迟迟下不了车,因为实在不忍心踩在这样洁白的雪地上,一踩,那洁白便有了伤痕,有了疼痛,但因此也就有了活生生的气息。
凤凰山在辽东诸山中以险峭闻名。远远地看凤凰山,那锐如剑戟的山峰,在天际画出一道急剧起伏的影线,好像众多的山峰在负气争高。而当你走到一座座山峰面前,才感到凤凰山的可贵和不易。诸多山峰攒插在十分有限的土地上,那山峰能不陡吗?由于山势陡峭,表面的浅土被雨水冲刷殆尽,裸露出累累岩石。是板块说也罢,火山说也罢,大凡山都是挤压的结果。可以说,没有挤压便没有山峰,挤压越甚,山形越险峭。那布满全山的悬崖峭壁,以及镶嵌在岩缝间的庙宇和悬挂于绝壁上的链梯,似乎都写着“坚忍”二字。这便是凤凰山给每一个登临者最好的赠予。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关东三月的山上虽然还残留着大量的积雪,所有树的枝丫上都是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的动静,但处处都透露出生机和活力。
B.作者在文中没有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把浓烈的赞美之情蕴藏在看似不经意的景物描写中,给人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C.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把景物描写得十分生动传神。
D.文章描写景物十分细腻,在描写时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既突出了景物特点,又使得文章语言更加优美生动。
E.文章开篇点出了关东三月的特点,重点描写了关东三月的景物,结尾又与文章开头呼应,使得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2)联系全文,简要概括宋琬《关山道中》所写的关东山脉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东三月的山和树是本文主要的描写对象,但作者在文中用了不少笔墨来写“雪”,请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赞美了一种坚忍从容的精神”,有人认为是“表现等待也是一种美丽”,你认为呢?请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D
(2)这首词写出了雄浑、峭拔、冷峻的北地山景,其中的“拔地千盘深黑”写出了关东山脉雄浑威严的特点,“插天一线青冥”写出了关东山脉高耸峭拔的特点,“六月阴崖残雪在”写出了关东山脉冷峻的特点。(意思对即可)
(3)主要有以下用意:一是因为冰冻积雪是三月关东的特有景致,写雪能突出关东三月寒冷的特点;一是为了反衬出关东山脉和山上柞树的坚忍和从容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旨。
(4)我认为“赞美了一种坚忍从容的精神”和“表现等待也是一种美丽”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
文章的主旨是:通过重点描写关东三月独具特色景物,以及景物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震撼,告诉人们,等待是一种美丽,且等待也需要坚忍和从容。(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海蒂姑姑来访?(美)马里恩·艾什
我和妻子住在伊利诺斯州的一个小镇上。那年,海蒂姑姑突然到来,和我们一起过夏天。那时候小镇的情况特别糟,因为已经连续干旱三年了,许多家庭都已经搬到别处去了。小镇的资源越来越贫乏,居民们也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经常为一些小事吵得天翻地覆。一些人甚至不再上教堂了。
“小镇期待奇迹。”牧师垂头丧气地说。
海蒂姑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佛罗里达州来到我们这里的。她戴着一顶天蓝色的无边女帽。“这颜色与我的白头发正相配。”她说。事实上,那顶帽子与她那闪闪发亮的蓝眼睛更相配。海蒂姑姑对谁都笑容可掬,从来不说一句不友好的话。因此,没过多久,小镇上的所有居民就都称她为“海蒂姑姑”了。
当我们带她去教堂的时候,她很震惊。因为管风琴静静地立在那儿,没有人演奏,而由留声机为大家播放赞美诗。“梅布尔·肖说她的关节炎发作了,不能演奏了。”我解释道。“她甚至连来都不来了。”我妻子补充道。“啊,我喜欢演奏管风琴,”海蒂姑姑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为大家演奏。”
人们兴奋极了,但只有一小会儿——海蒂姑姑演奏得糟极了,调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比没人演奏还要糟不知多少倍。
海蒂姑姑为我们演奏了两个星期之后,牧师亲自去找梅布尔了。他告诉她,大家需要她,大家恳求她再回来演奏管风琴。“好吧,”梅布尔说,“如果你们真希望我回去的话,那我就回去吧。”星期天,梅布尔又在教堂演奏管风琴了。海蒂姑姑似乎一点儿也不失望。事实上,当大家陶醉在梅布尔的音乐声中时,海蒂姑姑的蓝眼睛也熠熠生辉。
又一个星期天,教堂里没有出板报。牧师向大家道歉。原来,负责抄写的琼斯夫人说她没有时间再做这件事了。琼斯夫人虽然这么说,但大家都知道真正的原因是教堂没有钱支付给她。“如果有人愿意捐出一两个小时来抄写的话,”牧师说,“我们会非常感激的。”
海蒂姑姑站了起来,“我愿意做这件事。”她说。“太好了!”牧师高兴地叫道。但当时后排就有人叫道:“哦,不!”
后来的事实证明,可怜的海蒂姑姑的抄写能力和她的演奏能力一样差。她抄写的板报错字连篇,简直让人没法读。后来,牧师悄悄地告诉我们有许多人去找了琼斯夫人,恳求她继续担任抄写的任务,而琼斯夫人最后也终于同意了。
其后,海蒂姑姑又自告奋勇地接受了管理人的工作,因为教堂没有钱请一名全职打扫教堂卫生的管理人。人们都认为这一次不会有问题了,因为谁不会扫地和擦桌子呢?但我们的海蒂姑姑就不会。她扫地的时候东一扫帚西一扫帚,灰尘漫天飞舞。她给地板打的蜡,厚得让人随时都有摔倒的危险。没过多久,路易丝·威尔森和玛格丽特·布朗就自愿代替了她。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全都惊呆了。众所周知,这两位女士不讲话已经一年了。
那年夏天,海蒂姑姑想施于援手的所有事情,你不能说她哪件事是做得成功的,但你也不能说她失败了。“我们都开始喜欢你的海蒂姑姑了。”一位夫人对我说。这虽然不容易,但人人都承认他们之所以喜欢海蒂姑姑是因为她愿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施于援手,并且哪里需要她就愿意到哪里去。当然,如果她做每件事都能够胜任的话,事情就更完美了。但不管怎样,她是一个能让人受到鼓舞的人,她让不去教堂的人又继续去教堂了。
在海蒂姑姑最后一次和我们去教堂的那个星期天早上,她说:“我要给大家一个惊喜。”教堂里坐满了人,有每周都来的,还有许多新朋友。海蒂姑姑走到讲坛前面,面对听众。“你们的教堂真美丽,”她说,“这里的人也都很善良。我会记住你们每个人的。现在,我想为大家演奏一曲‘在花园里’。我很喜欢这首曲子,因为它让我们大家离得更近。”
我从来不知道大家会这么专注,但我害怕有人叫海蒂姑姑离开管风琴,因为她的演奏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但大家都沉默不语,静静地等待着。我不禁想起,这种在最近这些艰苦的岁月里已经很鲜见的忍耐力又回到我们这块土地上和我们这些人的心灵中了。我们全都安静地坐着,好像刚刚下了一场大雨,解除了我们的干旱之危似的。
海蒂姑姑走到管风琴前坐下来。她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我们。我没有听到一个紧张的变了调的音符,优美的旋律飘荡在我们上空,就像天使在唱歌,熟悉的音乐让我陶醉。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将这首曲子演奏得如此优美。海蒂姑姑怎么又会演奏管风琴了?她以前难道是装出来的吗?她故意弄糟所有的事情,就是为了让大家重新团结起来吗?关于这一点,海蒂姑姑从来没有说过。
当她演奏完的时候,人们都鼓起掌来,牧师走到讲坛上,“我们曾经期望出现奇迹,”他说,“现在,奇迹果然出现了。海蒂姑姑就是我们的奇迹。”(《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15期,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对小镇糟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通读全文,请简要分析“海蒂姑姑”这位人物形象。(6分)
小题3:文章的最后牧师说道:“海蒂姑姑就是我们的奇迹。”请结合全文,分析“奇迹”的具体内容。(
小题4:文中画线句:“你不能说她哪件事是做得成功的,但你也不能说她失败了。”是否矛盾?为什么?请加以探究。(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使故事产生波澜,激发读者的兴趣。(2分)(2)与后文小镇环境的变化形成对比,以突出海蒂姑姑的人物形象及其在文中的作用。(2分)
小题1:(1)友善真诚: “海蒂姑姑对谁都笑容可掬,从来不说一句不友好的话。”(2)乐于助人:“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为大家演奏”“我愿意做这件事”“海蒂姑姑自告奋勇地接受了管理人的工作”。“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施于援手,并且哪里需要她就愿意到哪里去。”(3)乐观智慧:“海蒂姑姑怎么又会演奏管风琴了?她以前难道是装出来的吗?她故意弄糟所有的事情,就是为了让大家重新团结起来吗?”
(每点2分,其中第(3)点说明:海蒂姑姑知道小镇的问题所在,更知道要改变小镇的现状,首先就要拯救小镇居民的心灵,让大家乐观、坚韧、懂得宽容与合作;而最主要的智慧就是她用独特的方式使小镇居民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小题1:(1)海蒂姑姑的行为使梅布尔和琼斯夫人回到工作岗位。(2)海蒂姑姑使一年不说话的路易斯和玛格丽特关系和谐。(3)海蒂姑姑使不去教堂的人又继续去了教堂。(4)海蒂姑姑使小镇上的居民变得团结和谐,有忍耐力,乐观坚韧。(每点1分,四点答全得5分
小题1:(1)不矛盾。(1分)(2)“不成功”是指海蒂姑姑在具体演奏、抄写、扫地等事情中表现出来的糟糕行为让人接受不了,让人无法评价,因而 “不能说她哪件事是做得成功的”。(2分)(3)“没失败”主要是指海蒂姑姑表面上“不成功”的行为,却激发了小镇居民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我的价值,意识到只有乐观精神、宽容意识、合作品质以及不计私利的奉献精神,才能克服难关,创造奇迹。从这个角度上看,海蒂姑姑并没有失败,她让小镇有了明显的改变。(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秋冬之际,雁阵往往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2.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下列各项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鸿雁”意象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古典诗词“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的原则。
B.鸿雁虽是随阳之鸟,但它带有浓厚的秋意,所以往往表达哀伤凄冷之情。
C.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都是以动态出现,看不到静态的鸿雁。
D.原文最后一段中的“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①景中情②情中景③情景互生。”
参考答案:1.C
2.D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对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的专利、商业秘密的保护,促进了发明创造,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对计算机软件、文学作品(包括文字及视听作品等)的版权保护,促进了工业与文化领域的智力创作。但在保护今天的各种智力创作与创造之“流”时,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忽视了对它们“源”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传统知识,尤其是民间文学的表达成果,正是这个“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A.知识产权制度非常重要
B.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缺陷
C.保护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非常重要
D.现有知识产权制度能促进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但是”后面的内容即忽视了对“源”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传统知识、民间文学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它们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西方传统中,政治思考最初起源于在不同城市以及它们表达的价值种类之间的比较。古代雅典代表的是民主以及对人民(不包括奴隶和妇女)之庸常判断的信任,而斯巴达代表的则是拥有为城邦而战的、受过严格训练的公民——战士(以及相对来说强悍的妇女)的寡头政治的模式。不同的政治思想家从这些相互竞争的模式中选取立场并获得灵感以阐述他们的理论。
大致在雅典城邦国家达到鼎盛的同时代,中国分裂为若干为了政治霸权而相互竞争的邦国。七个最重要的政权的国都是有城墙的城市,这些城市为了对人民进行登记、征税和征兵的目的以官僚化的形式组织起来,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形成了一种军事和政治风尚。例如,周朝国都洛阳就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政治思想家和战略家带着不同的强国安民理念在不同的国家间游历,而中国的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的主要学派正是从战国时代之城市理念的激荡中产生的。
在现代世界,城市代表不同政治价值这一思想是否讲得通呢?今天的城市是规模巨大的、多变的、多元的,说一个城市代表了这个或那个价值,是否显得古怪?但是仅仅考虑一下耶路撒冷和北京,还有比这两个城市之间差距更大的城市吗?这两个城市都以围绕一个核心建造的同心圆的方式构成,但是一个核心代表的是宗教精神的价值,而另一个核心代表的则是政治权力。显然,一些城市确实表达了不同的社会和政治价值并且赋予他们以优先性。我们可以将这些价值称为城市的“风尚”或者“精神”,风尚的定义是人民或者社区具有的独特精神以及情感的流行基调,在此我们把这个定义应用于城市。确切地说,我们把城市的风尚定义为居住于某城市的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系列价值和观点。更确切地说,我们指的是:一个城市的居民普遍相信这座城市表达了一个独特的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系列,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同意这些价值和观点。
城市以各种方式反映了并且塑造了其居民的价值和观点。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映了不同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价值。妇女是否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抛头露脸说明了一些事情。邻里关系恶化与社会正义问题密切相关,并影响着人们如何思考社会正义。为步行而建设的城市相对于为汽车而建的城市鼓励并提高了关于可持续性的不同价值。写有不止一种语言的街道标志,表露了对多元文化和少数派权力的不同看法。医院的有无说明了对身体的关注程度。在这些方面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的差异都是巨大的。
现在,也许有人会争论说,城市规划、楼房和建筑对城市风尚和其居民反思生活的方式的塑造是有限的,但是确实存在像“耶路撒冷综合症”这种明显的案例,旅游观光者们看到城市街道和建筑的宗教象征时,被深深打动以至于他们相信他们变成了耶稣真身。也许,更积极地说,引起敬畏感的哥特式大教堂,如沙特尔大教堂,会强化对更崇高地存在着的信仰。泰姬陵很容易感染人的情绪,它也许是世界上对爱的力量的最美的证明。法兰克盖瑞在毕尔巴鄂建造的恢宏壮观的纪念馆几乎一手将这个西班牙城市从一个衰落的工业中心变成了旅游胜地。尽管独特建筑塑造价值观念的作用并非总是有效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城市风尚的更广泛的语境中,人们是能被他们的城市环境塑造的。
城市负载的风尚也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评价。思考一下我们经常是怎样比较不同城市的生活方式的。人们经常说“我喜欢蒙特利尔、北京、耶路撒冷”。或者“我讨厌多伦多、上海、特拉维夫”,城市似乎就是具有鲜明性格的人。一般来说,对一个城市的可欲求性的评价不只是一个美学判断,而且也是对该城市居民之道德生活方式的判断。对城市的判断往往会比对国家的判断更强烈,城市也更容易引来人的热爱和认同。而对本地人来说,这种认同比对其国家的认同更易于接受。
1.下面对“城市的风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多变、多元的现代世界中,一些城市旺旺代表了某种价值,具有自己的风尚。
B.一个城市所表达的那些被赋予优先性的社会和政治价值,就是这个城市的风尚。
C.一个城市的风尚与该市存在的其他的价值观念相比是独特的,它处于主导地位。
D.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同意自己城市的风尚,这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风尚不矛盾。
2.下面对“城市以各种方式反映了并且塑造了其居民的价值和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中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邻里关系、街道标志使用的语言、医院的有无等都能反映居民的价值和观点。
B.“耶路撒冷综合症”否定了城市规划、楼房和建筑对城市风尚及城市居民反思生活的方式具有塑造作用。
C.尽管独特建筑的塑造作用有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城市风尚的更广泛的语境中看,人们已被城市塑造。
D.城市的风尚必然使得城市更容易引起外来人的认同,且本地人对这种认同比对其国家的认同更易于接受。
3.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西方的政治思考起源于不同城市的比较,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学派也产生于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B.城市的风尚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古代,伴随着城市的竞争和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和理论,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风尚。
C.城市的风尚这一概念是学者将“风尚”的定义应用于城市,它与城市规模无必然关系,不同城市的风尚在相互比较中可以得到凸显。
D.城市的风尚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评价,人们喜欢一个城市,通常不只是对它在审美上的肯定,也是对其居民的道德生活方式的认同。
参考答案:1.D
2.A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