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8分,每小题4分)
卜算子
(清)吴兰修
绿剪一窗烟,夜漏知何许?碧月蒙蒙不到门,竹露听如雨。 独自出篱根,树影拖鞋去。一点萤灯隔水清,蛩作秋僧语。
小题1:词人在描写景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2:前人认为本词中蕴含了“孤独而不哀伤”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小题1:反衬(以动衬静)。如词中写了“夜漏声”“露滴声”“蛩声”,以有声写无声,反衬出环境的幽静。
小题2:词中通过主人公的行踪描绘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秋夜园林图:主人公半夜醒来,看到窗外绿雾如烟,皓月当空,听到露滴之声,于是披衣走到庭院之中,又看到斑驳的树影、飞舞的萤火虫,听到寒蛩声。整个画面色彩似淡而浓,幽静、明丽,虽然表现了主人公孤单的处境,但孤寂之中透露出来的是主人公恬适宁静的心境,表达的是主人公在这种宁静之中的愉悦之情。所以说词中的情感是“孤独而不哀伤”的。
本题解析:
小题1::综观全词,不难发现词中虽然有大量描写声音的词句,但整首词营造的意境却是十分幽静的,从而可以确定词人写景时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反衬(以动衬静)。
小题2:仔细审读题目可知,题目中的观点是“孤独而不哀伤”。因此,在鉴赏时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来分析印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可以从景与情的角度切入,抓住词中景物幽静、明丽的特点,并从中体会词人恬适宁静的心境和愉悦的心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鼎铛玉石,?,?,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
(2)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3)赢得仓皇北顾?烽火扬州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 nbsp;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共8分.)
(1)云树绕堤沙,??。?(2)执手相看泪眼,??。
(3)人生如梦,??。?(4)??,何妨吟啸且徐行。
(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6)??,有暗香盈袖。
(7)梧桐更兼细雨,??。?(8)鄙贱之人,??。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青玉案
贺铸[1]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1]贺铸,北宋著名词家,才兼文武,惜一生沉郁下僚。晚年退居苏州,住在横塘附近,本词当为其时其地所作。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上片写情之间阻,下片写愁之纷乱;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则以抒发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为主。
B.上片“但目送,芳尘去”,是说虽然佳人没来,自己又不能去,但是自己目送芳尘离去,感觉也十分美妙。
C.“锦瑟华年谁与度?”是说美好的青春与谁共度?点出盛年不偶,必致美人迟暮,暗合自身不得志的遭际。
D.“飞云冉冉蘅皋暮”是回忆和佳人初次见面的情景,而“彩笔新题断肠句”则表达久等伊人不来,提笔伤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