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9-24 05:47: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奉,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质朴。
B.上闻而谴之,竟免——坐:因为。
C.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庶:希望。
D.发奸隐,有若神明——摘:揭发。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B.衣冠士人多迁关内
C.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D.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父每谓亲曰/吾少孤,及长,不省
B.为之作歌,称不能理化/尔无忘乃父之志
C.事亲礼阙,从弟所讼/有如此之势,而秦人积威之所劫
D.德化人,皆此类也/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梁彦光的为政之道的一组是(?)
①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②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③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④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⑤彦光训谕而遣之
⑥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彦光品行和学识皆佳。他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一定会兴盛宗族。他就学于太学时,治学泛览经史,行事严守礼法。
B.梁彦光性情执著,不因挫折而屈服。相州?民风不淳,有些人诽谤他任刺史不善为政,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重被起用时,却不惧失败,主动请求再回相州任职。
C.梁彦光为政始终是惩恶和教化兼施。他一方面严厉打击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另一方面以圣贤之道教育感化民众。他的政绩深受皇帝赏识。
D.梁彦光的德政使得过去善变狡诈的相州民众转而向善。酗酒不孝的焦通,经过教育感化而幡然悔悟,弃恶从善;相州官吏民众的好争执的习俗也为之大改。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面后面题目。 (共1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小题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也(游水)其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清楚)官盛则近(阿谀、奉承)
C.授之书而习其句者(句子需要停顿的地方)今其智反不能及(竟然)
D.而学于师(以……为耻)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糊涂)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学者必有师师道不传也久矣
B.吾尝终日思矣则群聚笑之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皆出于此乎
D.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述,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D.《师说》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责备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8分)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魏文侯时,西门豹邺令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
B.人家有好女者       人以雄健,呼宋将军云
C.复弟子一人投河中     吾骑马挟矢助战
D.以为西门君为也      大铁椎外,一物无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中者拔为将。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太祖十年,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十四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金将武仙据真定,诸城皆应仙。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十五年春,中山府治中李全叛应仙。俊方屯曲阳,仙来攻,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及仙以众降,木华黎承制授俊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屯藁城。俊谒木华黎曰:“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木华黎然其言,以俊为左副元帅,升藁城县为永安州,号其众为匡国军,兵、民之事,一委于俊。二十年,仙果杀都元帅史天倪,据真定叛。俊以孤军居反侧间,战士不满千人。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俊呼语之曰:“汝欲得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仙惭而去。久之,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乃纳史天倪弟天泽为帅。太宗四年,会诸军围精。明年,金主弃汴奔归德,追围之。金兵夜出薄诸军于水,俊力战死之。时年四十有八。
俊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待亲故皆有恩意。克汴时,以侍其轴①为贤,延归教诸子。尝曰:“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屡诫诸子曰:“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临阵,勇气慑众,立矢石间,怡然若无事者,虽中伤亦不为动。每慕马援为人,曰:“马革裹尸,援固可壮。”故战必持矛先士卒。或谏,俊曰:“我人臣也,敌在前,不死,乃就安避危乎!”初,太宗即位,朝于行在,诸将献户口,各增数要利。吏请如众,俊日:“民实少,他日需求无应,必重敛以承命,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藁城有三百余人克期作乱,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深、冀二州妖人惑众,图不轨,连逮者数万人,有司议当族。俊力请主者,但诛首恶。节度使刘成叛降武仙,俊下令曰:“叛者成一人,余能去逆,即忠义士,吾畀其资产,仍奏官之。”众果相率来降。沃州天台寨既降,他将利其子女,欲掠之。俊曰:“城降而俘其家,仁者不为也。”力止之。为政宽明,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有惰者,则怒罚之。故所部完实,民惟恐其去也。
(节选自《新元史》)
【注】①其轴:人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年,以劳知中山府事擢:提拔。
B.兵、民之事,委于俊一:全部。
C.以侍其轴为贤,归教诸子延:招请。
D.余能逆,即忠义士去:除去。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董俊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A.①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②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
B.①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②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
C.①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②立矢石问,怡然若无事者。
D.①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②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朝贞祐年间,藁城县令比武招兵,董俊因箭术高超而被提拔为将领。元太祖十年,他迎降国王木华黎。
B.金将武仙被打败后率众投降,但后来又杀害元帅史天倪,凭借真定叛乱,董俊再次夜袭真定,打跑了他。
C.董俊特别孝顺母亲,对亲戚朋友也都有恩惠,他奖赏善治田庐者,处罚懒惰者,所以百姓都不愿他离任。
D.董俊在处理藁城人预谋作乱、深冀妖人惑众以及刘成反叛的案件中,都主张严办首恶,不问胁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俊谒木华黎日:“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4分)
译文:??
(2)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4分)
译文:?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郦道元
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④近左右丘念,常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时还戎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注】①黉序:古代的乡学。②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③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④嬖:宠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太傅掾为书侍御史引:推荐。
B.道元以属官免坐:因为犯罪。
C.蛮人阙讼其刻峻诣:到。
D.念常匿悦第:府第,住宅。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御史中尉李彪道元执法清刻夷
B.奸盗逃他境青出
C.以成良守文翁句读不知
D.常卧起孰君少长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道元“执法清刻”的一组是
①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③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④(蛮人)请前刺史寇祖礼
⑤道元追讨,多有斩获?⑥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小题4:把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4)
(2)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4)
(3)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4)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