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A.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B.曰:“何难乎是?”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D.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
参考答案:
小题:A
小题:C
小题:A
小题:见译文
本题解析:
小题:A/应:照看门户(《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句,可资参考)。
小题:C/介词,表比较。A项中一为“他们的”,人称代词,一为“那些”,指示代词;B项中一为介词“于”,一为句中语气助词;D项中一为句中语气助词,一为指示代词“这”。
小题:A/“工于书法”不合文意
小题:见译文
译文参考
阿留,是太仓人周元素的家僮。生来痴呆无比,但周元素一直收养着他。主人曾让他负责打扫,(他)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扫干净一间屋。主人冲他发怒,(他)就将扫帚摔在地上,说:“你会做这事,为什么要麻烦我呢?”周元素有时到别的地方去,让他照看门户;来的宾客即使熟悉的,(他)也不能说出名字来。问他,他就说:“又矮又胖的,瘦长有胡子的,长得很好看的,老态龙钟拄着拐杖的。”后来的想想都记不住,就干脆关起门拒不接待。(周元素)家里收藏有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多件古董,客人来了就拿出陈列一番。阿留等客人走了,偷偷敲一敲,说:“这不是铜吧?为什么这样深黑?”跑去拿来沙石,就着水又洗又磨起来。矮榻缺了一只脚,(周元素)要阿砍一根树的分枝做个榻脚;(阿留)拿着斧头锯子,在园子里走了一整天,等他回来了,(只见他)伸出二极手指比划着说:“树枝都向上生长,没有朝向下边的。”家人因此哄堂大笑。房子前新栽了几株柳树,周元素担心邻居家的小孩摇动它,就让阿留守护着。阿留要进屋吃饭,就将柳树拔出来收藏了。阿留可笑的事情,大概诸如此类。
周元素工于楷书,尤其擅长绘画。有一天,(他)和颜料,开玩笑似地对阿留说:“你能干这个吗?”阿留说:“对于这事,有什么难的呢?”于是(周元素)就让他画起来,(只见他)色彩有浓淡,调和得参互均匀,完全像是素来就会。多次让他调色,也没有不如意的。周元素从此专门要他调色,终身用他,没有废弃。
作传者说:樗栎不成木材,但找木材的人并不嫌弃;沙石非常难看,但雕刻匠们需要它;大概天地间没有可以完全抛弃的东西。况且比其他生物灵巧的人,偏偏就没有可取之处吗?阿留痴呆无比,本来不过是可弃之才罢了;最终却因为一技之长被任用,实则是(因为)周元素能够容人。如今天下那些正直清静的人才,常常不被当权者所了解;不聪明而又迂阔的人,又不被他们所喜欢。能够了解并且喜欢的人,使用他们时又不能适合他们的才能,接着就弃用他们。唉!如今的人才为什么不幸,而只有阿留幸运呢?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12分)。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怕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迫洛阳迫: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引: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修:美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恂乃戮之于市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B.恂遣谷崇以状闻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卿今为吾行也兄弟并为郎
D.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询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做河内太守。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难:意动用法。认为……很难;使:出使(4分)
(2)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降:使动用法;无乃:恐怕……(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迫”应解释为接近)。
小题1:(B项“以”均为介词,可译作“把”。A项前一个“乃”为“竟然”的意思。后一个“乃”为“于是”的意思。C项前一个“为”,是介词,可译作“替”,后一个“为”是动词,可译为“做”。D项前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是推测语气。)
小题1:(①句表现他执法严正的品格。②⑤句表现他胸襟开阔的美德。)
小题1:(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不是因一己之利,而是一种策略,以此来威慑高峻,使其早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可怜九月初三夜
B.登即相许和,便可做婚姻/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乃令张良留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阅读下文,选出最接近本文主旨的选项:(?)
昔有仆嫌其妻之陋者。主翁闻之,召仆至,以银杯、瓦椀各一,酌酒饮之。问曰:“酒佳乎?” 对曰:“佳。”“银杯者佳乎?瓦椀者佳乎?”对曰:“皆佳。”主翁曰:“杯有精粗,酒无分别。汝既知此,则无嫌于汝妻之陋矣。”仆悟,遂安其室。(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椀,通碗。
A.承恩不在貌
B.命无莫强求
C.曾经沧海难为水
D.糟糠之妻不下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段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段主旨,然后从选项中比较做出判断。本文主旨是主人教导仆人要正确对待妻子。B是强调命运,不符;C项是强调感情的忠贞,不符;D项是强调妻子没有地位。故正确选项是A。
译文:从前有个仆人嫌弃自己的妻子,他的主人听说了,召唤他来到自己家。用银制的碗和瓦制的碗分别盛酒翔饮。主人问他:“酒好喝吗?”仆人回答说:“好喝。”“银杯里面的酒好,还是瓦杯里的酒好?”回答说:“都好。”主人说:“杯子有精细之分,里面的酒是没有分别的。你已经知道这个道理了,就不要嫌弃你的妻子了!”仆人领悟了这个道理,于是回家安置好自己的妻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辨析下面的多义词,选出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
C.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