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三)
2017-09-24 05:51: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小题。(17分)
①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归,恢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行。
②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交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耿,除子己为郎中。
(选自《后汉书 乐恢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诸弟子皆以通关被(?)?(2)诸公其行(?)
(3)其不测(?)?(4)子己为郎中(?)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
A事博士焦永? B恢谢不与交通?C帝始亲事?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诸公多行尔无忘乃父之志
B.称疾乞骸骨今其智反不能及
C.宪兄弟放纵,忿其不附己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白章
D.窦宪是风厉州郡迫胁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5分)
(1)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2)弟子衰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小题5:根据文意,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分为两部分,请用“∕”断开。(2分)
时 窦 太 后 临 朝 和 帝 未 亲 万 机 恢 以 意 不 得 行 乃 称 疾 乞 骸 骨
小题6:本文表现了乐恢??的品质。(2分)



2、阅读题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大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
[? ]
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 ④仍致于听事梁上 ⑤遂上表陈状
A、①③
B、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⑤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3、单选题  下列句中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珍惜
B.非我也,岁也。? 岁:年成
C.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修:修理
D.追亡逐北? 北:北方



4、阅读题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
②陁(tuó)山冈。
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浊酒相    劳:劳动
B.然将西山,  适:到
C.不足以众客。 席:坐
D.而西山之始具 胜:美景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九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的情绪。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2分,共8分)
金日磾①传
班固
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武帝元狩②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③,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④,其夏,骠骑复西过居延,攻祁连山,大克获,于是单于怨昆邪。休屠居西方多为汉所破,召其王欲诛之,昆邪、休屠恐,谋降汉,休屠王后悔,昆邪王杀之,并将其众降汉。封昆邪王为列侯。日磾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骑马都尉光禄大夫。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⑤,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署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日磾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⑥,常在旁侧。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磾在前,见而目之。弄儿走且啼曰:“翁怒。”上谓日磾:“何怒吾儿为?”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弄儿即日磾长子也。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
(节选自《霍光金日磾传》)
【注】①金日磾:“日磾”读作(mì dī),汉代人。②元狩:汉武帝年号。③右地:西部地区。地理上以西为右。④金人:用铜铸的神像。⑤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⑥弄儿:供人狎玩取乐的孩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攻祁连山,大克获   克:战胜
B.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   乡:通“向”,面向,朝着
C.目不忤视者数十年   忤视:直视
D.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重:珍贵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
B.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
C.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D.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日磾“笃慎”的一组是(  )
①至日磾独不敢           ②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
③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  ④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
⑤日磾自在左右,目不敢忤视者数十年 ⑥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日磾本来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父亲被杀后,与母亲阏氏、弟伦全被官府收为奴隶,他被送到黄门养马,当时年仅十四岁。
B.金日磾的母亲教育金日磾的两个儿子很有方法,两个孩子小时候长得非常逗人喜爱,常陪伴在武帝身边,深受武帝宠爱。
C.汉武帝游宴时,让几十个马奴牵出马来供他们观赏,当时有许多宫女在场,有些马奴忍不住偷看宫女,只有金日磾目不斜视。
D.金日磾并不因为儿子受到天子的宠爱而放任自流,当看到儿子行为不检点,和宫女相戏,就亲手杀死了他,以绝后患。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