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一)
2017-09-24 06:22: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骆家辉并不因华裔身份而特殊 郭炘 上一任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以汉语流利著称,而作为第一任华裔驻华大使,骆家辉却不会说汉语。 对此,有评论称,“会讲中国话的美国面孔走了,不懂汉语的中国脸来了。” 8月1日,骆家辉手按妻子李蒙捧起的《圣经》宣读誓言,正式就职。 对这位黄皮肤、黑眼睛的美国人,舆论普遍关心,骆家辉对华态度是否会因其外表而更友善?早在2009年,时任美国商务部部长的骆家辉访华,曾有媒体记者就问他:“中国血统是否让你们在中美两国交流时获得某种优势?” “我们来中国,代表的是美国、美国总统和美国人民。美国的政策,不会因为谁参与了协商而发生改变。”骆家辉答。 获得驻华大使提名后,他也一再表白,自己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会尽心尽力维护和争取美国利益。 事实上,自从政以来,骆始终是美国利益的坚定维护者。在担任华盛顿州州长时,骆家辉数次访华,每次都安排议程推销自己治下出产的“华盛顿”苹果或“星巴克”咖啡。此外,微软、波音等美国商业巨头与中国的密切联系,他也被认为是背后不可或缺的推手。 就任商务部长后,骆家辉在敦促中国继续开放市场、美国扩大对华出口、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上调门不低,甚至有些言论颇为刺耳。 在此期间,美国国内出现贸易保护思潮,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制裁案件几乎每周都有。对此,骆家辉曾对中国记者解释称,这与政府无关,因为这些制裁案件都是美国企业提起的。 由于在过往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处理中国事务的经验,骆家辉被称为名副其实的“知华派”,因而,有分析认为,在对华某些具体利益问题上,就任大使后,骆家辉将更善于讨价还价,更知道如何为美国争得最大利益。 不过,这位“中国通”出任驻华大使亦有不少积极方面。乐观者认为,骆家辉的经验和才华有助于他胜任这一职位,同时,他的华裔背景也使他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处事方式,有助于两国在棘手问题上的沟通和坦诚对话。 骆家辉自己也称,对于中美之间存在的挑战和分歧,他将努力确保顺畅的沟通渠道,清晰传达美国政府立场,并与中国最高层政府官员保持接触,同时会更加努力直接接触中国民众,帮助两国民众加深了解。 香港《文汇报》发表评论称,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其华裔和政客背景既有正面影响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的一面,因此,中美两国及国际社会不应对骆家辉寄予太高的期望。 另有专家分析认为,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可能因为一人一事就轻易改变,无论是作为商务部长还是驻华大使,骆家辉代表的都是美国利益,即便他想为中美关系发展做点贡献,也要取决于奥巴马政府的整体对华策略。在这一点上,他和历任驻华大使并没有差别。(《青年参考》2011年8月10日)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骆家辉之所以能够赢得驻华大使一职,获得直接打理这一重要双边关系的机会,有其特殊的个人背景。 B.通过语言和行为的描写显示了骆家辉的特征,骆家辉虽然是华裔,但是他不会说汉语,并且他将代表美国利益。 C.华裔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一定会改变中美关系的发展格局。 D.骆家辉之所以能够担任驻华大使,与他的职业经历也是有关系的。 E.华裔身份给骆家辉将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但对中国来说,他会为我国带来更多的实惠。 2.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划线部分内容的?并从文中找出两个实例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骆家辉并不因华裔身份而特殊,但是他却因华裔身份而备受关注,结合文章和个人理解,请你简要分析中美两国对他有怎样的期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文化,无论物质文化或属于上层建筑的精神文化,都和那个社会的发展时期的物质生产水平及社会性质相适应。中国古代文化,无疑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国博物馆的陈列品,各地区的出土文物,如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玉器、?青铜器、陶器、瓷器、铁器、货币等等,都说明这个问题。中国历史上记载文字的甲骨文、?金石铭文,众多的前人著作所表达的典章制度,以及农业知识、天文知识等等,都说明这?个问题。 当然,中国古代文化是非常灿烂的,无比光辉的。拿青铜器来说,拿陶瓷来说,拿丝织物来说,都居世界的前列。拿创造发明来说,造纸、指南针、火药三者更是其他民族所赶不上的。但这些文化成果都是在黄河流域,其次是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形成起来的,中国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这样一个伟大的土壤。正是生息在这个土壤上的各民族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取得了这个有长期历史的光荣成就,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 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两者并不是平行发展的,更不是互不相干的。在某种物质?文化生产的基础上,才产生某种精神文化,我们的古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正是古代渔猎社?会走向农业社会的结果。农业知识、天文知识、典章制度,直到伦理观念,都是如此。两者不相干的说法,甚至精神文化产生或者指导物质文化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这样就无法说明中国古代文化的两个方面的真正关系。所谓物质文化,其动力就是不受约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个道理,今天仍是一样的。所谓精神文明,仍是来源于物质文明,来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有些人就把封建伦理作为永恒的真理,要求继承,要?求社会主义的国家和各族人民还继承那些封建的忠孝节义等等,即或不是具体地继承,也?要抽象地继承。这还是“西学为用,中学为体”那一违背时代进步的概念的继续。这同样也涉及物质文化。“曾侯编钟”作为古乐器来讲,那是了不起的,很值得骄傲的,但由此而轻视电子琴,轻视钢琴,这就不对了。古代的灿烂文化,只证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历史的存在,但是古代文化不能代替现代文化。而我们是生活在现代文化之中,不可能生活在古代文化之中。 (节选自李一氓《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序》) 小题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文化既包括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的物质文化,也包括那一时期的精神文化。 B.中国古代文化主要形成和发展于黄河流域,广袤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这片区域也功不可没。 C.中国古代文化的光荣成就,是文化成果产生地的各族人民世世代代战天斗地辛勤劳作的结果。 D.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化无法比拟的。
| 小题2:下列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不是平行发展的,物质文化的生产是精神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B.认为精神文化产生或者指导物质文化的说法,或者认为两者不相干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C.物质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精神文化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 D.精神文化源于物质文化,但学术界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关系的认识至今仍不统一。
|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文化是和产生这些文化的那个社会的发展时期的物质生产水平及社会性质相适应的。
B.我国的古文字、农业知识、天文知识和典章制度,都产生于古代渔猎社会走向农业社会的时期。
C.封建伦理不是永恒的真理,那些封建的忠孝节义等等,在当时是违背时代进步的,今天也如此。
D.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古代文化而轻视西洋文化,古代的灿烂文化对今天的发展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3、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有大量的研究数据和临床实验表明,抑郁症患者只需要运用一些相对有限的简单原则和技巧就可以学会控制摇摆不定的悲伤情绪和自己打击自己的行为。这项充满希望的调查已经引发了精神病学者、心理学家和其他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对于认知理论的兴趣。许多作者已经把我们的发现看作是心理治疗和个人变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我们的发现”主要属于(?)。
A.认知理论
B.医学
C.心理学
D.行为学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弗罗洛得知弗比斯将要与爱斯梅拉达幽会,就身穿黑衣,跟踪这对年轻人,直到他们幽会的小旅店。他先是藏在阁楼里,然后手握着一把匕首破门而入,把匕首往弗比斯的胸膛插进去,鲜血四溅。(《巴黎圣母院》)
B.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楼梦》)
D.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在华的银团垄断组织的代理人,他帮助帝国主义摧残和吞并中国民族工业。在商场上,他骄横奸诈、凶狠残酷。为了实现金融资本支配民族工业的阴谋,他处处和吴荪甫斗法,常常施展计谋,使吴荪甫陷入困境。(《子夜》)
E、“好,你的‘无抵抗主义’又来了。我想你不如规规矩矩地去做一个基督徒。人家打你左脸,就马上把右脸也送上去。……”
这段文字是觉慧怒责大哥觉新的话。因为和鸣凤在梅园互诉衷肠,觉慧遭爷爷斥责,又见大哥唯唯诺诺,劝他听爷爷的话,不禁愤愤地骂起来,好像要把他在祖父那里受到的气向觉新发泄。(《家》)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消费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以物质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消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正发生着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消费模式,其中有一种消费模式被称为时尚消费。这种消费是一种把时尚作为消费的对象,按照商业逻辑通过资本运作发挥时尚的消费潜能,最终满足大众追求时尚、享受时尚美的需求的消费方式。时尚预示着前沿的生活方式,人们对时尚特有的追逐心理促成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推广,当时尚作为一种消费对象进入到大众的消费视野中时,时尚所引领的生活方式便创造出了一个广阔的具体消费群体,这些便构成了时尚消费的主体。
时尚作为一种传播机制,从根本上说传播的是一种新的审美趣味,因此,时尚承载审美趣味并最终促成审美趣味转换的这一功能决定了时尚消费其实是一种把关作为消费对象的消费形态,即一种新潮审美趣味的审美化消费。审美化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呈现出了审美化的表现方式并且旨在通达审美自由的新型消费形态。审美化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化倾向是美学和艺术向日常生活的扩展和渗透,消费过程中呈现出的审美幻象和审美体验是对消费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提升,消费正在向着更符合消费者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的高层次发展。审美化消费将审美的原则运用到了消费环节中,并且在消费过程中通过商业手段将审美价值转化成为经济价值,所以审美化消费是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这种新型的消费模式主要表现为消费被提升到了审美的高度,消费者的消费过程成为了审美的过程,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行为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审美享受;审美贯穿于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精神享受得以提升;所以,审美化消费基于商业逻辑,遵循着审美的原则,是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新型消费模式。
时尚消费反映了审美化消费的特点,即通过消费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审美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就时尚消费而言,这种价值的转化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时尚的设计、传播到营销的各个方面都清晰地反映了审美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过程,这是由时尚消费的主要特点决定的。时尚是所有消费对象中唯一的,也是最能代表前沿消费动向的对象,时尚消费预示着某种时尚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大众最热衷和最痴迷的某种流行事物或行为。时尚只要通过普及和宣传最终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青睐,就可以成功演变为流行,刮起一股流行的旋风。所以,时尚消费的市场潜力巨大,具有较强的引领、示范作用。时尚承载的是一种新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趣味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各种方式全面地呈现给大众,从而获得大众的接受和认可。既然时尚消费旨在将时尚推向大众消费市场,那么时尚消费系统中的设计、传播、营销等各个环节便可以充分展现出新的审美趣味,甚至是极致化地表现审美风尚,而目的就是让消费者能全面、真切地感知和体验到新的审美风尚,并在感知和体验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和认可,进而对这一时尚趋势产生消费意愿并发生消费行为,最终实现审美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摘自《美与时代》2010年第3期,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时尚消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尚消费能够满足大众追求时尚,享受时尚美的需求。
B.时尚消费是一种把美作为消费对象的审美化消费。
C.时尚消费中明显存在审美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过程。
D.市场潜力大、有较强引领、示范作用的消费都是时尚消费。
2.下列各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时尚消费者全部是由时尚所引领的生活创造出的消费群体。
B.时尚是消费对象中最能反映前沿消费动向的对象。
C.消费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审美享受。
D.时尚逐渐发展,最终会成功地演变成为流行。
3.请从下列各项中为本文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
A.审美化消费
B.时尚消费与传统消费
C.一种新型消费模式
D.时尚消费:审美化消费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