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作,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小题1:“烟如织”“伤心碧”写出了游子登楼望远所见到的怎样的景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小题2:试品析“长亭更短亭”一句中“更”的意味。(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意指天色已晚。融情入景。3分。
小题1:“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说明归期无望,也暗含了离愁将永无穷尽的意思。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诗歌用比喻的手法写了浓烟和青山。描绘出景色再指出其表现手法,即融情入景。
小题1:本题考查炼字。更本意是又的意思,鉴赏时既要结合诗句写出其本意,还要写出其隐含的意思。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见欢①
朱敦儒
?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抒情?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片营造出金陵傍晚时分清冷萧条的意境,登楼望见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表达了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2、①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
?②拟人,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 ③?借代,簪缨代指高官士大夫,簪缨散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苟安的愤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清平乐?六盘山
1935年10月
毛泽东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望断”,望尽,望极,一直望到再也看不见了,表示望的久远。
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长城”,这里指秦始皇修筑的长城。“好汉”勇敢有为的人。“屈指”,弯着手指计算。“行程”,指长征已走过的路程。
C.“红旗漫卷西风”,“漫卷”,随风翻卷。
D.“何时缚住苍龙”,“苍龙”,太岁星的别名。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为太岁星象征凶神恶煞。这里喻指以将介石为总头目的国民党集团。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写作者伫立在六盘山顶,目送着雁群向南飞去。雁群渐飞渐远,终于消失在南面的天际,可他还在久久地凝望着。寄托了对走过的万水千山的怀念。
B.“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钢铁般的誓言和雄心,表现出藐视一切困难和藐视一切敌人的宏伟气魄。
C.“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这两句景物描写同上阕“天高云淡”的自然景观相映,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蓝天、白云、红旗,西风、雁群、浩荡的红军队伍,真是色彩鲜明,境界壮阔,表现出胜利在望的欢跃情调。
D.“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抒情言志慷慨激昂,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1)这首诗写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试从写作手法角度加以赏析。﹙4分﹚
(2)这首诗如何评价项羽的?说明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4分
﹚
参考答案:(1)李清照在诗中喜欢用典、用事抒怀,往往能十分自如地借助古人古事以议论时政、评价人物、抒发感触。诗人巧妙而灵活的借用了有关刘邦和屈原《九歌.国殇》的两个典故,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问题。(从借古讽今的角度,讴歌项羽讽刺宋朝言之有理。可得满分。)
(2)这首诗是从节操角度来评价项羽的,表达了人活着于国于民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做一个杰出的人物;死也要像屈原所歌颂得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们一样,做鬼中的英雄的观点。同事也是中华儿女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浩然正气和英雄主义理想。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1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句对偶,三、四句对偶,五、六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速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