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①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
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或:比喻。以潮涨潮落比喻人世的聚散离合,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2.表达了对与参寥子在杭州交游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及对二人友情的珍惜;表达了离别之际对参寥子的劝慰和自我宽慰之情;还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志向。(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2013·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小题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小题2: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抓住小注中的提示,同时抓住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语句:“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写出了诗人与远道来访的朋友相聚时回忆往事的高兴和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将诗人的那种对宦海浮沉的无奈写了出来。“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写出了孤城寒日,天色将晚,与友人分别在即,离愁难尽。
小题2:以品味关键句子的形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闻说”两字是诗人的想象之语,由眼前与朋友相聚的实景过渡到下阕将与友人离别后的虚写,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这种手法我们可以联系柳永的《雨霖铃》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双调】殿前欢
梅花景元启(元)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老笔①应难画,别样清佳。据胡床再看咱②,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③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注释】①逃禅老笔:南宋画家杨无咎,号“逃禅老人”,以擅画梅花著称。②据:靠。咱:句末语气词。③大都来:只不过。
1.“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一句中的“疏影”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月下梅影(意思对即可)
2.作者以妻子的嗔怪(或“骂”),侧面描写(或“衬托”)出作者欣赏梅花的专注,突出了作者爱梅之情深(或“对梅花的痴情”),平添了幽默情趣。(意思对即可)
3.作者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操。(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以下题目。(6分)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2)怎样理解这首诗歌的中心?
参考答案:
(1)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2)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本题解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小题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最传神的是“蘸”,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时沾时离的情景,(3分)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或“喜爱之情”)。(2分)
【小题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阻断了前行的道路。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2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产生了类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趣。(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道是一道炼字题。诗句中的精彩字常包括: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解题的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蘸”是“沾”,指沾着水面;第二步,点出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这句话运用比拟(拟人)的修辞,一个“蘸”字赋予桃花以人的情态动作,这句话是写桃花开得繁密,压低枝干垂到水面沾上水;第三步,指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再联系第一句“双飞燕子几时回?”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再放开眼界一看,果然春天来了,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所以此处“蘸”的效果中既有写景效果:写出桃花带雨的娇美姿态;又有表情效果:体现了人物的惊喜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这道题目变相考查诗歌的主旨。题干中的目标很明确,是“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这两句;要求是其中包含的“理趣”,理趣,即道理。首先看这两句诗所描写的景象: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 就过不去了。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这就好比人正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绝处逢生。由此可以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绝望,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转角。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