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参考答案: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⑵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⑶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跬”“至”“洌”。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移居东村作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小题1:本诗“鸟不住啼天更静”一句与王籍的“鸟鸣山更幽”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2分)(1)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明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的主动回归。(2)颔联表现作者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3)颈联表现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4)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要有简要分析)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tuò)龙:就是竹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的前三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整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前三联纯写景,试写出诗人为描写景物而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并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运用“槐柳”“野径”“鹭”“蛙”“箨龙”“木笔”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恬静深远的意境,表现了作者闲情逸致中的落寞之感。
(2)①动静结合。首联从静景描绘入手,颔联通过所见所闻写出“下鹭”“蛙鸣”的动态景物;颈联展示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我们想象的却是时时都在生长变化之中的动态的景和物。②远近结合。首联上句从大处湖山着笔,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下句写居室,笔意微阖。颔联承首联的上句写湖,是远处宽处的景色;颈联承首联的下句写庭院周围,是近处紧处的风光。③反衬(衬托)。颔联中上句白鹭悠然,安详不惊,衬出环境的清幽,使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句蛙鸣处处,一片喧闹沸腾,以有声衬无声,渲染幽静。(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上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动人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眉眼盈盈处”有几层含意?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拟人,当朋友归去时,路上的山水都对他显出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思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山峦也似乎是他们蹙起的眉峰了。
比喻,反用“眉峰”“眼波”比喻山水。“眼波横”是热泪盈眶,“眉峰聚”是愁眉紧锁,用来描绘送别所见的自然山水,折射诗人惜别深情,情感动人。
(2)两层,既指友人所去浙东的秀丽山水,又描绘了送别时脉脉含情的神态,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眉眼盈盈处”,这句诗妙在一语双关,含而不露,天衣无缝。(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