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难道。?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2、单选题 对《窦娥冤》的这一折整体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剧在整体写作上与《孔雀东南飞》和《梁祝》一样,都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B.本剧结构非常严谨,过渡自然,手法翻新,用“唱词”过渡的,如[滚绣球]结尾一句把对天地的愤怒控诉自然转到下面对身世的凄切陈述:用“科介”过渡的,如[鲍老儿]后用“刽子手做喝科”来转入临刑前的誓愿;用“宾白”过渡的,如结尾的“且看后来如何”为下一折做铺垫。
C.本剧作者把戏曲传统的唱、练、做、打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以宾白叙述情节,以科介烘托气氛,以唱腔渲染抒情。
D.本剧以超现实的想象,写了女主人公临死前的三桩誓愿,作者把现实的不幸完全寄托到虚无缥缈的鬼神天地,看似愿望美好,实则脱离现实,有着消极的思想影响。
3、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伤也(妨害)
决起而飞(迅速)
志怪者也(记载)
则王许之乎(赞同)
B、众人匹之(比较)
磨牙吮血 (吸)
保民而王(安抚)
谨庠序之教(谨慎)
C、适莽苍者(到)
渠会永无缘(他)
故作不良计(因此)
卿但暂还家(只)
D、一夫当关(把守)
以羊易之 (改变)
便可白公姥(告诉)
谢家来贵门(辞别)
4、阅读题 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仪)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中,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①,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②。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选自《左传》)
注:①雉(?zhi):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不义不昵(?ni):对君不义,对兄不亲。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制也,君将不堪/堪:承受。
B.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所:处所。
C.无庸,将自及/庸:通“用”。
D.大叔完聚,缮甲兵/缮:包裹。
2.下列语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②不如早为之所
B.①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②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C.①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②姜氏何厌之有
D.①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②段入于鄢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庄公对共叔段“欲擒故纵”的一项是( )
①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②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④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⑤公曰:“无庸,将自及。”
⑥不义不昵,厚将崩。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制邑形势险要,姜氏居心何在,庄公是十分清楚的,因此没有得到允许。
B.当祭仲提出京邑的城市规模不合规定时,庄公却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等到祭仲再次提醒他时,他才说“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话。
C.庄公设下的陷阱,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 到自我毁灭。可见庄公既狠毒又狡猾。
D.庄公直到共叔段完成了进攻国都的准备,并得知姜氏开城做内应的时间之后,才万不得已下令让子封讨伐共叔段。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