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 ________________,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离骚》)
(2)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
(4)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参考答案:(1)宁溘死以流亡兮(2)鸡鸣桑树颠(3)响穷彭蠡之滨(4)不畏浮云遮望眼(5)征蓬出汉塞(6)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本题解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溘、颠、彭蠡、畏、蕴袍敝衣等。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
1.请简要分析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与温庭筠《望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的意蕴相似。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两方面做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歌中描绘了一位春天登楼远眺思念归人,心中满怀离愁别恨的女子形象。“天涯旧恨”、“独自凄凉”写出了女子的离愁别恨,而回肠寸断,春风吹不展黛娥写出愁苦之深,故“困倚危楼”。
2.情感上,两诗都表现的是思妇登楼远眺,盼望思念之人归来,却迟迟未归的失望之深;表现手法上,都是以景衬情,将情感融入所写景物中,“飞鸿”和“千帆”都是能令她高兴的消息,但是缺让她深深失望。(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问题。
咏史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①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②。田横③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释】①牢盆:本是古代煮盐的器具,这里代指把持盐政的官僚和盐业巨商。②稻粱谋:语出杜甫诗:“君看随阳雁,各为稻粱谋!”原为飞鸟谋求稻粱食物,这里借指文人著书立说只为谋求衣食生活。③田横:故齐王田氏宗族,刘邦建立汉朝后,因耻于向刘邦称臣,自刎而死,其部下500人闻讯,也全部自杀,以示不屈。
1.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有何独特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这首诗名为“咏史”,实是借题发挥,讽喻现实,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当时政治的黑暗,统治者的昏庸腐败,也指责了一般文人士大夫流连声色,醉心功名利禄而忽视坚贞操守的行为。前三联都直刺现实,结尾才引历史典故,如黄钟大吕,如横截众流,将叙史与议论融为一体,使今与古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立意、章法都新颖别致。
2.【参考答案】尾联运用了引用典故、反问的手法。借历史典故赞扬田横及其义士们不为苟活而屈节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以扣“咏史”题面;潜台词却是感叹当今世上再无田横这类义士存在了,相反,充斥要津的“名流”们,全都是或沽名钓誉、利欲熏心、互相倾轧,或摧眉折腰、谄媚争宠、阿谀逢迎之徒;一般士人又都是只图苟且偷安、不敢仗义执言时弊的懦弱之辈。在尾联写上这两句,用田横抗汉的典故反激上文,表达了对文人士大夫的讽劝,抒发义士难觅的悲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戏 答 元 珍
欧 阳 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①本诗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次年春所作。诗歌首联作者自己颇为自得,他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具体谈谈此二句之“佳处”。(5分)
②作者娴熟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①赞同(1分)。实写山城环境恶劣(2分,)又寓政治环境不善(2分)。(三点大意对即可,不拘措词,酌情给分) ②“曾”与“今”?“洛阳花”与“野芳晚”的表达均可(列出对比内容1分)表达矛盾心理,表面“不嗟”,实则无奈(2分)另:“残雪压枝”与“犹有橘”,“冻雷”与“笋欲芽” ,“病”与“物华”三组亦可,言之成理即可以前一标准給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8分,每题4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小题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小题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参考答案:
小题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小题1: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本题解析:
小题1:这首词写得较为含蓄,应整体把握,再结合题目——送人,可以得出上片后两句蕴含的感情。这种蕴含于景的感情,应为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
小题2:以“送人”为题的诗歌,一般表现的是伤感的离愁或依恋,而本词下片的反问——“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实为强调,不应只是离合悲欢。下片后两句道出了“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