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就这首词的上阕而论,最能表现词人情感诗歌音乐性的几个字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的下阕中,最能表现词人情感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好、棹、闹
长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下面是两首元曲,对它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即事
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A.元曲分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此二首《天净沙》均属小令。
B.《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和《即事》都是曲题名。
C.《天净沙·秋思》全篇28个字,没用一个动词,全由名词和它的修饰语组合而成,但却构成了一幅有机的图画,有一字千金之感。
D.《天净沙·即事》全篇28个字是由14个重叠字构成的,其中没用一个动词,但却处处显示出动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秋思》有动词,如“夕阳西下”的“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 河 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寒”字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寒”字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部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诗人用“寒”把画面点活,吧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中。
本题解析:考察诗歌的炼字,一字传神。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