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八)
2017-09-24 07:10: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①,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②,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③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①接淅:行色匆忙。②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③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1)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词句,分析词人在下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先写梦中泛舟震泽、波浪滔天的景象,再写眼前庐山倚天雄奇的景象,最后感慨人生到处奔波的境遇。
(2)比喻。以“飞梭掷”喻梦中迷离幻象、眼前庐山清景,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即将离去而转瞬即逝。
(3)①“泪沾臆”,表达因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情;②“君才如梦得”,表达对友人才情的肯定、赞美之情;③“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谁谓古今隔”,表达对友人创造出与屈原、刘禹锡比肩的作品的劝勉、期许之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小题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小题2】请具体分析下阕突出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梅花(2分)。依据①开放时间:未到春天(1分);②形态特点:有雪所具有的洁白,还有雪所没有的香味(1分)。
【小题2】对比(2分),通过梅花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的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品质高洁(1分),表达了词人如梅般坚守清白节操的情怀(1分)。(如答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根据意象判断描写对象。这是一首词,《昭君怨》为词牌名,阅读理解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词的内容与王昭君没有什么联系,二是阅读要细心,首句“道是花来春未”的“未”字不能看成了“末”,否则无法理解词意。回答此题的重点是在词句中找到能够判断吟咏对象的依据,“花来春未”“雪来香异”的意思是春未到花就开,而且凌寒开放,这是梅花的典型习性。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2】本题考查赏析词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考查的实质还是景与情的关系。词的下片用对比手法写梅花不论在贵贱都“一般开”,这是一种坚守节操的恒定品质,作者的赞美蕴含了他对这种节操、品格的认同。解答时把手法与情感联系起来就迎刃而解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诗文赏析:
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片咏梅、惜梅。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同凡花,虽春未到却独自冲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后两句惋惜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傲姿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 下片赞梅。把梅栽在“竹篱茅舍”也罢,把梅栽在“玉堂琼榭”也罢,它都不改初衷:“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此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并以此暗示了词人如梅般坚守清白节操的情怀。在写法上,尽管通篇无一“梅”字,却使人感到笔笔都在写梅;尽管笔笔都在写梅,却又使人处处都联想到词人。构思巧妙,富于比兴,堪称咏梅佳作。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涿日向西。
1.这首诗咏物诗重在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 ?
2.第三联关于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


参考答案:1.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的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发游子的乡愁旅思。
2.通过对游子和佳人的细节描写,有力地烘托鹧鸪啼声之悲凉哀怨。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低眉,鹧鸪的啼叫是天涯游子的断肠歌,是高楼少妇的相思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3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诗歌首联以设问的形式开篇,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最擅长写景,颔联里的景物描写中有无深刻的寓意?如果有,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竞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请你试分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这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的思想感情。
2.“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便轻轻带过。(意对即可)
3.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