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六)
2017-09-24 07:16: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留齐五岁?徇:巡行
B.湣王自,百姓弗堪。?矜:骄横
C.诸侯齐湣王之骄暴?害:嫉妒。
D?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齐?王:称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不下者然后知吾向未始游
B.乐毅于是魏昭王使于燕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乐毅于是并赵、楚、韩、魏、燕之兵伐齐焉用亡郑陪邻
D.诸侯皆欲背秦而服齐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
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攻打齐国。
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服投降。
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问计,结果惠王剥夺了乐毅的军权。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乐 羊 为 魏 文 侯 将 伐 取 中 山 魏 文 侯 封 乐 羊 以 灵 寿 乐 羊 死 葬 于 灵 寿 其 后 子 孙 因 家 焉 中 山 复 国 至 赵 武 灵 王 时 复 灭 中 山 而 乐 氏 后 有 乐 毅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3分)
(2)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小题1:(1)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谦下地对待士人),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
(2)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劝说秦国。


本题解析:
小题1:害:祸害,此处为“以…为祸害”
小题1:定后标志,助词/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替,介词;C. 连词,表目的; D.介词,对、向
小题1:“故意不让……臣服”,无中生有。
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进行断句。每错、漏、误断两处扣1分
小题1:(1)“屈”,“下士”、“礼”各1分(2)“约”,“连”,“别”,“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乐羊担任魏文侯的将领,他带兵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了乐羊。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里安了家。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毅。
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
在这个时侯,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他与秦昭王共同争取尊为帝号,不久他便自行取消了东帝的称号,仍归称王。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 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是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越国以远( )
②因人之力而之( )
③吾还也( )
④皆衣冠以送之( )
计不知所出耳( )
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⑦项伯杀人,臣之( )
⑧常以身蔽沛公( )
吏民,封府库( )
⑩沛公已去,至军中( )


参考答案:①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②敝:损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③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④白:形容词作动词,穿白色衣服,戴白色帽子。
⑤顾:副词,表转折,不过。
⑥穷困:处境艰难。
⑦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⑧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翅。
⑨籍:名词作动词,登记造册。
⑩间:名词作状语,抄小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项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敢问夫子(wū表疑问,何)乎长
  以直养而无害,则(sāi充满)于天地之间
B.行有不(qiàn快心、满意)于心,则(něi丧气、萎靡不振)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gǎo干枯)矣
C.宋人有(mǐn同情)其苗之不长而(yà拔)之者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yún除草)苗者也
D.行(fú违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zēng同“增”)益其所不能
  丈夫之(guān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已经成人)也,父命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郦道元
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④近左右丘念,常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时还戎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注】①黉序:古代的乡学。②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③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④嬖:宠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太傅掾为书侍御史引:推荐。
B.道元以属官免坐:因为犯罪。
C.蛮人阙讼其刻峻诣:到。
D.念常匿悦第:府第,住宅。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御史中尉李彪道元执法清刻夷
B.奸盗逃他境青出
C.以成良守文翁句读不知
D.常卧起孰君少长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道元“执法清刻”的一组是
①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③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④(蛮人)请前刺史寇祖礼
⑤道元追讨,多有斩获?⑥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小题4:把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4)
(2)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4)
(3)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4)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译文:
(1)延昌期间,道元任东荆州刺史,行政威猛跟在冀州一样。(“为”1分,“为政”1分,“如”,句意1分)
(2)孝明帝命道元持节、兼侍中、代理行台尚书,指挥调遣各路军马,如同仆射李平过去的权力一样。(“兼”1分,“节度”1分,“依”1分,句意1分)
(3)后来任命道元为御史中尉。道元素有行政严猛的名声,掌握大权的人开始有些畏惧。
(“除”1分,“素”1分,“惮”1分,句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坐”在此处应作“株连受罚”解释。
小题2:本题考查了“之”“与”“以”“于”四个常见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A前者表原因,后者表并列;B前者意为“向”,后者意为“比”;C前者定语与中心词之间的助词,后者为宾语前置标志词;D都作介词,意为“和”。
小题3:结合原文内容可知 ②表现道元重视兴办教育;⑤指打仗取得胜利;⑥表明皇上对其重用。这三句都不表现道元“执法清刻”,均不符合题意。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三句关键字的翻译:(1)“为”“为政”“如”,(2)“兼”“节度”“依”,(3)“除”“素”“惮”。
【参考译文】
郦道元字善长。起初,继承父亲的封爵永宁侯,按照惯例,由侯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道元执法清正苛刻,举荐他由太傅掾升任书侍御史。李彪被仆射李冲参奏下台后,道元因为是李彪的下属官员也被罢免。景明期间(公元500-503年),道元任冀州镇东府长史。冀州刺史于劲,是顺皇后的父亲,当时带兵在关中打仗,不在冀州上任,州上的事全由道元管理达三年之久。由于道元行政严酷,所以不仅是官吏畏惧,就是奸诈小人和强盗也纷纷逃离冀州,到别的地方去。后来调道元去鲁阳郡代理太守,他向皇帝上奏,请求在鲁阳建立学校,崇尚并奖励学校教育。皇帝下诏说:“鲁阳原来因为是南方边远地区,不立大学。现在可以允许,使鲁阳象西汉文翁办学那样成为有文化教养的地区。”道元在鲁阳郡的日子,老百姓佩服他的威名,不敢违法。延昌期间(公元512-515年),道元任东荆州刺史,行政威猛跟在冀州一样。当地百姓到朝廷向皇帝告状,告他苛刻严峻,请求前任刺史寇祖礼回来复任。等到寇祖礼回来并派遣戍边士兵七十名送道元回京时,两人都因为犯事被罢官。
孝昌初期,梁朝派遣将领攻打扬州,刺史元法僧又在彭城叛乱。孝明帝命道元持节、兼侍中、代理行台尚书,指挥调遣各路军马,如同仆射李平过去的权力一样。梁朝的军队到涡阳,被击退。道元指挥军马追杀,杀敌颇多。
后来任命道元为御史中尉。道元素有行政严猛的名声,掌握大权的人开始有些畏惧。但过了一段时间后,道元纠正不正之风没有显著的成绩,他的声望受到很大损害。司州牧、汝南王悦宠爱丘念,常常跟他一起睡觉,一起生活。等到选举州官时,全由丘念操纵。平时丘念隐藏在王悦的家里,隔三差五才回一次家。道元秘密查清丘念回家的规律,找一次机会把丘念抓住关进监狱。王悦上告灵太后,请求释放丘念。灵太后命令释放,道元(抢在命令下达之前)就把丘念处死,并用此事检举王悦的违法行为。
道元好学,一向喜欢阅览奇书。撰《水经注》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创作了《七聘》和其他文章流行于世。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9—11题各3分,第12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沈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也。初州辟从事,转西曹,江夏王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参军事,东阁祭酒。丁父忧,新安郡送故丰厚,奉终礼毕,余悉班之亲戚,一无所留。太祖闻而嘉之,赐奴婢六人。服阕,除尚书殿中郎。大明三年,子尚移镇会稽,迁抚军长史,行府州事。时囚系甚多,动经年月,怀文到任,讯五郡九百三十六狱,众咸称平。
竟陵王诞据广陵反,及城陷,士庶皆裸身鞭面,然后加刑,聚所杀人首于石头南岸,谓之髑髅山。怀文陈其不可,上不纳。扬州移会稽,上忿浙江东人情不和,欲贬其劳禄,唯西州旧人不改。怀文曰:“扬州徙治,既乖民情,一州两格,尤失大体。臣谓不宜有异。”上又不从。
怀文与颜竣、周朗素善,竣以失旨见诛,朗亦以忤意得罪。上谓怀文曰:“竣若知我杀之,亦当不敢如此。”怀文默然。尝以岁夕与谢庄、王景文、颜师伯被敕入省,未及进,景文因言次称竣、朗人才之美,怀文与相酬和,师伯后因语次白上,叙景文等此言。怀文屡经犯忤,至此上倍不说。
时游幸无度,太后及六宫常乘副车在后,怀文与王景文每陈不宜亟出。后同从坐松树下,风雨甚骤。景文曰:“卿可以言矣。”怀文曰:“独言无系,宜相与陈之。”江智渊卧草侧,亦谓言之为善。俄而被召俱入雉场,怀文曰:“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冒。”景文又曰:“怀文所启宜从。”智渊未及有言,上方注弩,作色曰:“卿欲效颜竣邪?何以恒知人事。”又曰:“颜竣小子,恨不得鞭其面!”上每宴集,在坐者咸令沈醉,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调,上谓故欲异己。谢庄尝诫怀文曰:“卿每与人异,亦何可久。”怀文曰:“吾少来如此,岂可一朝而变。非欲异物,性所得耳。”
为有司所纠,免官,禁锢十年,既被免,买宅欲还东。上大怒,收付廷尉,赐死,时年五十四。
(选自《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悉班之亲戚班:分给
B. 怀文与王景文每陈不宜亟出亟:屡次
C. 尝以岁夕与谢庄、王景文、颜师伯被敕入省?以:因为
D. 服阕,除尚书殿中郎除:授予官职
10.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说明皇上对沈怀文“不悦”原因的一组是()。
①师伯后因语次白上,叙景文等此言。
②聚所杀人首于石头南岸,谓之髑髅山。
③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调
④怀文曰:“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冒。”
⑤丁父忧,新安郡送故丰厚
⑥为有司所纠,免官
A. ①②③B. ③④⑥C. ③⑤⑥? D. ①③④
11.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传记中的宋孝武帝是一个阻塞忠言,游幸无度,滥杀无辜的皇帝。
B. 宴饮时,皇帝让大家都喝醉,沈怀文不喝酒,说明沈怀文在朝廷中已彻底孤立。
C. 沈怀文屡次进谏,屡忤圣意,可是始终不愿苟且迎合,改变自己。
D. 皇帝两次对沈怀文提起颜竣,就是警告他不要多管闲事。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怀文与颜竣、周朗素善,竣以失旨见诛,朗亦以忤意得罪。(5分)
译文:?
(2)吾少来如此,岂可一朝而变。非欲异物,性所得耳。(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9、C(介词,在)
10、D(②写竟陵王诞反后杀的人堆积如山;⑤他这样做后“太祖闻而嘉之”)
11、B
12、关键词:
(1)(重点词语:素善、见诛、得罪,3分;语意正确,语句通顺,2分)。
(2)(重点词语:一朝、异物、性,3分;语意正确,语句通顺,2分)。


本题解析:
9.C?
10.D?
11.B
12.(1)沈怀文与颜竣、周朗向来友好,颜竣因为违背皇帝意图被杀,周朗也因为抵触圣意获罪。
(2)我从年轻以来向来如此,哪里能在一天内改变呢。不是我想与别人不一样,本性所形成的(习惯)罢了。
【翻译】
沈怀文字思明,吴兴武康人。
最初本州辟为从事,转西曹,江夏王刘义恭司空行参军,随府转为司徒参军事,东阁祭酒。后来沈怀文为父亲守丧,新安郡赠送丧葬费向来十分丰厚,送终之礼办完,沈怀文把剩下的财物全都分赠给亲戚,自己一点都不留。太祖知道这种情况后很是叹赏,赏赐他六名奴婢。服满之后,沈怀文被授任尚书殿中郎。
大明三年,刘子尚扬州治所迁往会稽,沈怀文迁抚军长史,行府州事。当时在押的囚犯很多,而且多是长期拘禁未经判决者。沈怀文到任后,审讯五郡九百三十六桩案件,大家都称赞他断案公允。
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反叛,到朝廷军队攻
克庐建城的时候,卢陆的士人百姓都裸着身子挨鞭打,然后再处死。把被杀的人头堆聚在石头南岸,称之为髑髅山。沈怀文陈奏说不应这样做,皇上不接纳他的意见。扬州府治迁到会稽后,皇上对逝丝束部人情不稳感到忿怒,想要贬抑该地官员的劳绩赏赐、压低俸禄,只有西州旧有人员不变。沈怀文说:“荡业迁移治所,已经违背民心,出现两种标准,更加丢失了治国的大体。我认为不应当有区分。”皇上又不听从。
沈怀文与颜竣、周朗一向友善,颜竣因为不合皇上旨意而被杀,周朗也因为触忤皇上的旨意而获罪,皇上对沈怀文说:“颜竣假如知道我会杀他,也一定不敢这样做。”沈怀文默不作声。选檀塞曾经在除夕与谢蓝、王基塞、垄魉值等人一起被皇上下韶召进宫省,还未进宫的时候,王曼文在言谈间称赞颜壁、刮且才学的佳美,沈怀塞与他相应答。颜鳄伯后来在说话间把这事告诉了皇上,转述王景文等人的这些话。沈怀文屡屡触忤皇上,到这时候皇上加倍地不高兴。
当时皇上极端喜欢出游,太后及六宫嫔妃常
常乘坐副车跟在皇上后面出游,沈怀文与王景文常常陈奏不宜屡屡出游。后来他俩一同随从皇上出游,坐在松树下,风雨突然迅猛而来。王景文说:“你可以进言了。”沈怀文说:“一个人单独进言,没有人接着讲,应当一起去上奏。”江智绷躺卧在旁边草中,也认为进言为好。过了一会儿他们同被召见,与皇上一起进入猎场,沈怀文说:“风雨这么大,皇上圣体不应当冲冒风雨。”王基玄又说:“选檀玄启奏之事应当听从。”江智渊还没来得及说话,皇上正拿箭装进弩中,沉下脸说:“你想仿效颜竣吗?为什么常常干预别人的事!”又说:? “颜竣这小子,恨不得再抽他的脸!”皇上每次宴集群臣,要使在座的人都喝得大醉,沈怀文一向不喝酒,又不喜欢开玩笑,皇上认为他是故意同自己唱反调。谢庄曾经劝诫沈
怀文说:? “你处处表现与众不同,又哪能久长呢?”沈怀文说:“我从小就是这样,哪能一朝一夕就改变呢?并不是我想与众不同,而是性情使得我这样罢了。”
受到有司指控,被免去宫职,并禁锢十年。被免官之后,沈堡塞卖掉宅院准备束行回家乡。皇上大怒,把他逮捕交付廷尉,赐死,死时五十四岁。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